2015-01-28 21:03:47蔡永源

成大醫院內科部一般內科吳俊欣主治醫師-治療嶄新策略類風濕性關節炎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http://youtu.be/Kym2Kbb4_VA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國人最常見的慢性發炎性關節炎之一,病患以女性為多,約佔人口的千分之五至百分之一。最常見的關節症狀是疼痛或壓痛,活動時會加劇,外觀則會看到關節腫脹。

大部分的病患會抱怨長時間休息後反而更痛,例如清晨剛睡醒時會有關節僵硬感,此現象可稱之為晨僵。部分會有關節外症狀,如乾燥症,皮下節結,心包膜發炎或間質性肺炎等。

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需由具有專科醫師執照的免疫風濕科醫師判斷,目前有新(2010)與舊(1987)兩套標準並行,評估項目包括問診,關節理學檢查,關節放射線檢查與抽血檢測。一旦確診為類性關節炎,必須及早治療以免造成慢性關節破壞變形。

    治療藥物包括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NSAIDs),改變病程之抗風濕藥(DMARDs),生物製劑,以及小分子訊號阻斷劑。目前國際的治療共識指出,第一線用藥必須使用DMARDs,倘若一線用藥達到標準劑量且使用時間夠久仍無法達到治療目標,可以進階使用生物製劑。在台灣則必須遵照健保規範處方上述藥物,原則與國際的治療指引相似。

    JAK阻斷劑,不同於上述藥物的作用機轉,是一種阻斷細胞內訊號傳導的小分子藥物。此種藥理機轉在癌症治療已應用多年,在類風濕性關節炎則是近年來才蓬勃發展。

它透過阻斷細胞內的訊號傳導來抑制發炎細胞的活化,進而改善疾病的預後。捷抑炎(Tofacitinib, XELJANZ)是第一個成功的JAK阻斷劑。

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捷抑炎的作用迅速,且效果相當於生物製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2012年底核准上市,而台灣食藥署於201312月通過藥證,健保署也於201412月制定給付規範。

歐盟以安全性的證據力不足為由,暫緩核准上市。目前美國與台灣都將捷抑炎定為第二階段治療,意即傳統抗風濕藥物治療失敗的病患,位階等同於生物製劑。

    捷抑炎的優點是口服錠劑,提供不敢打針的病人另一種選擇。另外,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對於其他生物製劑療效不佳的病患,也有相當的療效。然而,使用此藥物仍須注意伺機性感染,帶狀皰疹以及結核病復發的風險。

    過往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通常是令人失望的,病患常受關節變形所苦,導致生活品質下降。然而近十年醫學進步,除了知道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新藥開發也幫助嚴重的病患獲得良好的疾病控制。倘若民眾有慢性多關節腫痛發炎的症狀,建議及早至風濕免疫科專科醫師門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