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府通過3位傳統工藝匠師為本市傳統藝術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繼2月登錄3項4匠師為本市傳統藝術後,臺南市政府5月1日再次召開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議,由文化局長葉澤山邀集文史專家黃文博委員、臺南藝術大學副校長鄭德淵教授、成功大學歷史系蕭瓊瑞教授、藝術研究所高燦榮教授、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戴文鋒教授、臺東大學體育系吳騰達教授等出席審查臺南市珍貴且具代表性的傳統藝術。會中通過「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等傳統工藝為本市傳統藝術,積極地為臺南市多元豐富的無形文化資產再添3筆。
本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審查程序,歷經討論審查,肯定這些傳統藝術匠師的精湛手藝,並讚揚這些技藝的展現深具臺南特色,一舉通過「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等3案傳統藝術。文資處指出,這些傳統技藝用以修復古蹟、歷史建築、古物等,是文資保存不可或缺的技術;登錄後將能為修復工作增添更多支援。
林貞鐃藝師,17歲開始學妝佛,為臺南著名福州派人樂軒傳人,師承父親林利雄、叔叔林利銘。其祖林亨琛1927年自福州來臺開創事業,光復後在枋橋頭開店廣收學徒,製作風格是神像姿態豐富,色彩鮮艷漂亮,受到各方肯定。林藝師在2013年以齊天大聖木雕作品獲得臺灣工藝競賽傳統工藝組二等獎,作品動態玲巧,充滿活潑風格,且又身兼福州派家學技藝,是日後在修復神像古物不可或缺的重要師傅。
陳啟村藝師,14歲開始學藝,師承福州籍林光華,亦曾在人樂軒當過師傅。技藝源自傳統技法,但後因思考傳統藝術的另一新路線,故也開始嘗試不同的技法創作。作品曾獲全省美展、南美展等肯定,獲獎多次。目前擔任臺灣工藝之家理事長,積極投入工藝推廣與社會公益事業。木雕技藝表現,兼涵傳統與現代的意趣,為府城一地始見的神像木雕風格者,值得予以登錄為傳統藝術。
許漢珍藝師,師承父親許銅爐。2010年已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工藝類「廟宇大木」保存者,目前仍在執業繪製中西區忠義路五帝廟重建圖稿。本次登錄許藝師的廟宇結網又稱藻井、蜘蛛結網,是傳統建築中最費工夫、裝飾性最重的部分。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為求保存傳統建築大木作落篙技術,並活用於古蹟、歷史建築修復工程中,故提案許漢珍師傅之「廟宇結網」技術,並獲與會傳統藝術委員審議通過支持。
文資處表示,近年來保存文化資產的觀念備受重視,使得支持傳統工藝發展關注面向既加廣也加深,甚至涵蓋到技藝之工序、工法、工料、工具與作者所蘊藏的操作型技術知識。臺南市多元豐富的文化資產來自代代傳承的技術知識累積,是故不同派別匠師,都各有特色。本次通過登錄的各派代表匠師除將有助於日後古蹟文物的修復工作,文資處也將以借古鑑今的精神,邀請匠師將這些技術透過各種傳統工藝來呈現、保存及傳習下去,將先民深刻的技藝之美,世代永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