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千禧書法講座~從氣韻審美談書法繪畫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 由國立臺南大學語文中心主辦的千禧書法講座於日前邀請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獎評審—劉高興教授,以「從氣韻審美談書法繪畫」為題,與南大學子分享自身的創作理念與心得。活動主持人墨稼學會吳明宗會長介紹劉老師時,特別表示藝術可串連過去、現在、未來,是一種生活的探索,認識藝術,便是認識生活。
劉高興教授建構個人的審美觀是透過學習西方藝術,再與東方的書法、繪畫串聯起來。劉老師認為「氣韻感」是連結書法與藝術的重要關鍵,他引導南大學子由氣韻審美去觀看書法、繪畫,以及去思考為何人會有審美的需求?在藝術創作前,一定會有兩個疑問:第一,能不能做出心中想望的藝術?第二,能力可及卻不知道如何去做。心中想望的夢想卻無法實現、以及實際上做得到,卻不知從何著手,都是非常可惜的,但透過審美,可以補填兩者之間的缺陷。
「氣」是一種看不見的能量,可以貫串虛與實、時間與空間,可以在生命之中共通,同樣的,藝術的感動也是透過共通的氣。「氣」是生命動能的一種波,可以使內在結構組織產生共振,從文字的起初到儒、道的形成,「氣」滲透中國人的思想,影響怎麼去看待人生、看待書法藝術的美感。而書法在中國文化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不僅僅只是寫字記事,而是字的筆劃中有氣在運轉,也有字外有氣互相影響,利用書法字中的間隙,使字產生力道、做出變化。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利用字的中心線,產生一種律動感,尋求變化但行氣不斷。同理可證,繪畫也是相同道理,劉老師說:「藝術家在一張紙中產生一個世界。」氣在流動著,傳遞作者心裡的感動,進而共振到觀看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