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8 18:33:13蔡永源

美學大師蔣勳以唐詩「滅燭憐光滿」帶領民眾感受光的美感與層次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從「光之廟宇」到夜遊台南 大師呼籲成為光偵探 提升每個城市光環境

為了讓民眾感覺光、發現光,重新找回生活的光美學,美學大師蔣勳今日在台南文化中心與台南民眾共度兩小時的感光之旅,以唐詩為本,帶領民眾進入古人創作的情境,領略李白、杜甫等詩人眼中的燭光、月光、星光,對照古今,反思現代人所處的光環境,並鼓勵大家都能到台江內海看月亮,回家和家人一起共享燭光,成為光的偵探,提升每個城市的光環境。。

   

    蔣勳舉唐代詩人張九齡《望月懷遠》中的詩句「滅燭憐光滿」為例,強調越是身處於工商發達的社會,越能體會當燭光滅去,才能體會豐富飽滿的月光帶來的感動!現場1,800個座位被熱情鄉親擠爆,座無虛席,包括台南市文化局副局長周雅菁、大億麗緻吳貞漪總經理,家齊女中張國津校長、台南女中陳修平校長等多位產官學界代表皆親自到場聆聽。而其中130多位來自台南一中、台南二中、家齊女中、台南女中的年輕學子也特別主動組隊參加,成為美學教育向下紮根的最佳舞台。

 

    曾多次造訪台南的美學家蔣勳分析台南應該也有自己的城市「零座標」,從彼此共生的價值做為文化軸線的起點,努力留住珍貴的城市記憶。如近三百年歷史的風神廟和接官亭,曾是出入台灣的大門,站在鰲柱擎天的石坊下,可看到四幅官吏送迎圖,向人們訴說著當時的故事,如果沒有適當的引導,歷史便隨著時間被人所遺忘。蔣勳強調所有的藝術講的都是人的故事,要先恢復人的品味和人的感覺,才會有記憶與感動。透過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光之廟宇」的改造計畫,讓風神廟的光環境呈現整體協調感,帶給人溫暖安定的全新感受。而低調的照明設計創造出具層次的美感,讓人重新體會歷史洗鍊、淬礪之美,找回生活的感觸與感動。

 

    隨著全台首座「光之廟宇」於913晚間正式揭幕點燈,點燃了「光之革命」的火炬,夜晚的台南也更加多采多姿。除了舉辦揭幕音樂會,吸引超過300位民眾走進風神廟,在歌聲與說書人的故事中重溫往日社區濃厚的人情味之外,致力於光美學和光環境教育推廣工作的中強光電基金會,也針對一般民眾及台南四所高中學生規畫舉辦「拾光漫遊」行程,透過文化解說員或學校老師的導覽解說,走訪由城市作家王浩一親自參與規劃之夜間漫遊路線由接官亭散步到兌悅門,探訪沿途古廟老街,品味府城昔日風華,並同步觀察探索台南光環境。參與的高中學生在心得中分享,過去從來不會注意到光,以為都是人造的,但經過漫遊行程的引導,開始注意到光和空間、和城市的影響,學生們都在台南長大,常常跟著爸爸媽媽走小巷子,經過這次的活動,開始會思考要如何會如何用光讓這區域有歷史的感覺。目前已有340位民眾實際參與,後續中強光電基金會也會持續推出夜間漫遊行程,回應民眾的熱烈期盼,讓更多人體驗台南夜晚魅力。

 

    台灣首座「光之廟宇」的誕生也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負責打造日本東京車站、六本木Hills等多項地標照明規劃的日本照明大師面出薰,特地帶領13世界照明偵探團的成員來台參觀,成員包括為紐約911十周年紀念打造雙子星大樓光柱的世界頂尖照明設計公司負責人Charles Stone和來自墨西哥、名列全球十大照明設計師的Gustavo Aviles。台南古樸的街景與豐富的人文、美食贏得各國成員一片好評,但對於街上滿佈過亮和刺眼的路燈印象深刻。面出薰對於風神廟的光環境改造成果表示肯定,更勉勵台灣民眾要為台灣創造更多美麗的夜景。

   

    中強光電基金會姚政仲董事長表示「光之廟宇計畫只是一個起點,我們希望藉由風神廟作為光美學基地,將這次寶貴的合作經驗分享到台灣各地,並希望政府多思考,以拉近文化、光與人的關係為基礎,擴大優質光環境,多去挖掘和提升地方原有的文化和風景,讓大家看見台灣既有的價值及創造更多新的可能性。

 

    位於風神廟的感光台南文件展將展至1013日,光環境改造則會永久展示,每晚6:309:00點燈,全年無休,歡迎民眾前往體驗光環境改造的魅力。由城市作家王浩一親自參與規劃之夜間漫遊路線,即日起也在感光台南活動官網上開放提供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