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8 23:29:10蔡永源

成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于芳-婦女泌尿與骨盆鬆弛微創手術治療新知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http://youtu.be/T1f_iawUEkM68歲婦女阿蕙只要起身走路,就有嚴重漏尿的現象,咳嗽時尿液就像噴泉一樣,已經使用成人紙尿布有2年之久,才能到市場買菜、和鄰居朋友聊天,根本沒辦法出遠門。另外一位個案,66歲婦女阿粉發現陰道口有個像雞蛋大有彈性的東西已經有5年,本來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最近好像變得更大了,因常常摩擦到有點出血。而且很像夾一粒球在走路有夠彆扭,足歹勢!有時還會解不出尿來,要怎麼辦才好?

阿蕙的症狀實屬壓力型(亦稱應力性)尿失禁,也就是在腹部用力(腹壓增加)的情形下,所發生的漏尿。這種問題雖然是小病,嚴重時不但會讓老年人因害羞不敢出門,也會讓一位年輕人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據國民健康署統計,30歲以上的婦女,有四分之一曾經發生尿失禁症狀。國內外的統計一致指出,自然生產次數越多、年齡越大、或肥胖者,會有較高的尿失禁發生率。

壓力型尿失禁的原因無論是尿道結構內因性或外因性,其治療方式可依照嚴重程度來區分:輕微者可同時合併藥物或凱格爾運動輔助,中重度以上者才會建議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採用陰道式微創手術的長期治療成效已經漸漸廣為接受,已蔚為世界潮流。阿蕙在充分瞭解手術之傷口小、手術時間短、住院天數少、成功率高的優點,與可能的併發症後,經歷陰道式單一傷口尿失禁吊帶手術,並在術後一個月內配合醫師醫囑,悉心保養與僅允許適合的活動,終於治癒其漏尿的症狀。

阿粉平時都在田裡農作,有搬運工作,已經停經。她的膀胱與子宮實際上已經掉出陰道口處女膜外面,長期摩擦與尿道角度改變與阻塞,造成身體不舒服。經過詳細檢查,子宮頸抹片正常,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身體狀況良好,脫垂器官推回陰道後可以順利解尿。經新式微創手術治療,困擾多年的問題已獲得解決,在長期追蹤後,沒有明顯的併發症。

由於台灣人口組成老年化的趨勢,越來越多婦女願意或由家人陪同來尋求醫療協助,在門診常可見因婦女泌尿或骨盆鬆弛疾病的數目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本院婦產部在多年治療經驗下,累積近百台新式脫垂器官矯正微創手術,優點為矯正效果優,可能的併發症為傷口癒合較慢、血腫、感染、或醫材外露等。本部醫療團隊已經針對傷口癒合慢或醫材外露的風險因子進行長期追蹤的世代研究,並提出改良方案,目前這兩種併發症已經變得很罕見,此研究結果已經應用於臨床實務,除了造福本部手術婦女,並已投稿至國際期刊,計畫將成果推廣並造福更多婦女。

    婦女泌尿與骨盆鬆弛疾病之手術方法非常多樣化,由於科技的進步,新一代手術方式也越來越簡化,尿失禁或脫垂器官矯正的手術治療成功率也比傳統方式高,在保留子宮與懸吊方面的成效,亦能提供給婦女治療上的參考。然症狀的解除仍有少數無法獲得理想成效,因此實務上應詳細評估風險後,根據實證證據來提供專業建議。此外,患者自主意識也漸漸成熟,因此需要在術前詳細衛教,並瞭解新式手術的相關風險,醫病雙方對治療方式達到共識,將治療的棒子同時握在醫者與患者的手中,才能一起正向面對治療相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