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1 20:01:09蔡永源

臺南醫院 精神科主治醫師顏嘉男-是憂鬱症還是失智症?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http://youtu.be/8qBcQ06QTbc 台灣在1993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佔總人口7.3%,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200765歲以上老年人口更已經超過總人口10%,預估於2017年老年人口將達到總人口17%而使台灣成為老齡社會。老化速率過快,甚至是歐美先進國家的34倍,這意味著民眾、社會及國家並沒有充裕的時間及準備來應付這個巨大的改變。而老齡社會最值得重視的問題之一即是老年精神疾病。

    而老年精神疾病中,最常見的診斷有3D: Dementia(失智症)Depression(憂鬱症)Delirium(譫妄)。國內外有關老人精神科住院病患的分析結果,失智症及憂鬱症分別佔盛行率的一、二名。衛生署臺南醫院顏嘉男醫師表示失智症的主要症狀是認知功能下降及記憶力減退,而憂鬱症的核心症狀是情緒憂鬱低落,兩者核心症狀(core symptoms)雖然不同,但是卻有許多相似的症狀表現,易使家屬及臨床工作人員感到困惑,如表情平板(affect flattening)、喜樂不能(anhedonia)、注意及記憶力不佳、退縮(withdrawal)、睡眠障礙及食慾不佳(失智症患者有時是因為吞嚥功能障礙所致)等。此外,顏嘉男醫師指出老人失智症及憂鬱症的關係處於一種錯綜複雜的狀態,依據疾病發生的時序性可以分成三種狀況來討論: 第一是憂鬱症發生在失智症之前(depression precedes dementia),即病人先出現憂鬱症狀,後來慢慢轉變成失智症,原因可能是因為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BDNF)活性下降,逐漸造成腦部神經細胞破壞,或是血管性憂鬱症(vascular depression)造成缺血性白質病變,逐漸形成認知功能障礙;第二種是憂鬱症是失智症的前驅症狀 (depression in prodrome of dementia),憂鬱症狀出現時,病患可能處於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狀態(MCI),之後逐漸演變成失智症。第三種是伴隨失智症出現的憂鬱症(dementia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這是在明確診斷失智症之後所發生的憂鬱症,是因為神經細胞退化的過程破壞了情緒調節中樞所致,失智症分類中,分佔前兩名的阿茲海默氏症及血管性失智症,共病(comorbidity)憂鬱症的比率均達40-50%左右。

    老人精神疾患是現今我們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課題,而釐清老年失智及老年憂鬱的關係及清楚鑑別診斷,進而提供病患適當醫療照顧亦是我們臨床工作人員要更加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