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動物園『犀是珍寶』命名打卡大作讚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北報導】白犀牛寶寶即將滿月,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辦「『犀是珍寶』命名打卡大作讚」,邀請大家一起來幫牠想個好名字,自3月3日到3月10日,用電子郵件將構想發送至show@zoo.gov.tw,小犀牛等您來命名。
第一次當媽媽的「犀春」很會帶寶寶,雖然還沒正式跟大家見面,動物保母透過留言板不時的分享小犀牛的近況,「2月10日:這是小犀牛來到地球臺灣第一個農曆年,早上起來剛吃完奶,好奇的到處探索,現在已經會小跑步囉!」、「2月15日:犀牛寶寶愈來愈壯了!但是對環境不太習慣,只好讓牠再長大一點,適應一下才能和大家見面」、「2月20日:犀牛寶寶越來越頑皮了,常常會把媽媽的食物當成玩具來玩,害媽媽吃個飯都不得安穩」。
小犀牛長得更壯,頭上的角也變硬,預計在3月4日和大家見面。動物保母林忠平說:「顏色白是因為牠會用身體去磨擦牆壁,原來白犀牛並沒有那麼白,而是灰黑色。」動物園上午天晴時讓小犀牛和媽媽到戶外活動,看小犀牛高興得到處跑,也會玩泥巴,相當活潑可愛,動物園邀請大家來幫小犀牛想個好名。
參加「『犀是珍寶』命名打卡大作讚」的朋友,請將您的創意用電子郵件發送至show@zoo.gov.tw,第一階段徵名活動至3月10日截止,活動辦法請參考臺北動物園保育網(http://newweb.zoo.gov.tw/)。
白犀牛小檔案
英名:White Rhinoceros /Square-Lipped Rhinoceros
學名:Ceratotherium simum
分類:哺乳綱 奇蹄目 犀牛科
分布:非洲
生殖:4-5歲性成熟,懷孕期515天,一胎一仔,初生幼仔52.5公斤
體重:平均1.7-2.3噸,頭體長3.4-4公尺,肩高1.6-1.85公尺,尾長70公分
食性:草食性
壽命:平均約40-50歲
保育等級:瀕臨絕種
解說:
1. 名稱來自於荷蘭文「wijd」,意思為「wide」 (寬平),針對牠們寬平的嘴唇而言,後來被人誤稱為「white」 (白色),故稱「白犀牛」,又名「方嘴犀」。牠們寬平的唇部,可像割草機般啃食地上的草。
2.白犀牛的視力很差,主要依靠聽覺和嗅覺,奔跑時速可達40km。比黑犀牛溫和,較不具攻擊性。
3.白犀牛會成群活動,群中通常是母犀牛與小犀牛;成年的雄犀牛則多半是獨居,牠們會以撒尿及散佈糞便的方式來標識自己的領域,在爭奪領域時,會用角互相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