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9 00:23:41Movieland

戶田家兄妹 (1941) - 佐分利信 / 高峰三枝子 / 葛城文子



以前看過一些有關小津安二郎的資料﹐知道他的電影挺生活化﹐不過這種平淡﹐相信又不是人人能喜歡﹐特別是這個節奏快促﹐生活又充滿味精的時代﹐不過多看幾部﹐似乎內容都令人感受良深。

這一次有“戸田家の兄妹”﹐它被翻譯為“戸田家兄妹”﹐屬小津1941年之作﹐講述乃是富戶之間的子女關係。戶田家為一富豪家族﹐進太郎與和子有五個子女﹐其中長女千鶴﹑長男進一郎及二女綾子已婚﹐建立了自家的家庭﹐可是當一家之主病逝之後﹐整個家族即發生變化。原來進太郎生前一直延遲償還債務﹐致使現在要變賣房產﹑古董抵償﹐只剩下那海邊的古老殘舊的屋子。二子昌二郎素來不拘小節﹐決定到中國天津闖一番事業﹐而母親和子跟三女節子則搬到長男進一郎家中居住。

可是相見好同住難﹐縱使和子和節子相就﹐但是生活小節相異﹐大家都不開心。例如大媳婦藉丈夫出差﹐在家中宴客﹐可是除了不給錢又要節子買昂貴點心之外﹐好還要求節子跟婆婆出外﹐直到她的友人們離開才好返家。沒想到兩人回家後﹐她們尚未離開﹐於是她倆就留在廚房中聊天﹐免騷擾她們﹐節子也為客人備茶。當夜﹐已是夜深時份﹐大媳婦在彈琴自娛﹐節子為免影響疲累的母親入睡﹐於是要求嫂子不要彈琴﹐不料卻反被她惡言相向﹐說她們躲於廚房中﹐不跟她的友人打招呼﹐令她失禮。和子與節子除了忍氣吞聲﹐生活也不開心。

之後﹐母女二人搬到長女千鶴家居住﹐本來還好﹐可是因為千鶴的兒子經常曠課﹐然而和子曾在一次探望時發現此事﹐卻因為答允孫子若他改過﹐便代為守秘﹐千鶴認為是母親縱容孫子之過。本來節子覺得最理想是出來社會做事﹐然後找個房子跟母親同住﹐可是當她向千鶴提議時﹐卻遭大姐大罵﹐認為她這樣會有失家聲。

於是和子就跟二女綾子商量﹐決定跟節子到海邊大屋居住﹐綾子雖然勉強說她們應搬來跟她與丈夫同住﹐可是兩口子也樂得母親有這決定。

一年後﹐家裡為進太郎舉行週年念經儀式﹐二子昌二郎也回來了﹐並且當面質問眾兄姊妹因為當初變賣房屋時﹐眾人認識海邊屋子太殘舊﹐不適合人居住﹐故此沒有變賣而作保留﹐想不到他們竟讓母親與妹妹住在那裡。眾人被質﹐無言以對﹐終不快地離開。事後昌二郎決定親自照顧母親與妹妹﹐可是因工作關係﹐無法停留本地﹐於是遂提出﹐要她們跟他到天津居住﹐母女二人欣然答應。

“戸田家の兄妹”由小津安二郎導演﹐演員有佐分利信 (二男)﹑高峰三枝子 (三女) 及葛城文子 (母親)。佐分利信在這電影中演一個不拘小節的孝子﹐跟“お茶漬の味”(1952) 中的好丈夫角色不同﹐兩片相隔11年﹐他的樣子變化也大。電影中著墨於家庭倫理﹐雖然發生在富戶家庭﹐卻不是甚麼勾心鬥角的謀家產情節﹐倒是這種父母子女兄弟姊妹關係﹐要發生在普通家庭中也很平常。像電影中的對白所言﹐其實沒有對錯﹐只是大家住在同一所房子裡產生的問題。其實我心裡想﹐他們雖然家道中落﹐口說生活太不如前﹐但是各子女的生活還算是奢華吧﹐馴麼大的房子﹐要容不下兩個人加上一隻了哥﹐也真是說不過﹐就像昌二郎所言﹐照顧母親與妹妹﹐到底有沒有心而已吧﹐雖然同根生﹐不過不一定同心。

小時候﹐筆者很愛暑假﹐除了因為可以玩﹐不用上課之外﹐在這期間﹐外祖母也會來住幾天﹐不過過不了幾天﹐她總會因為小器﹐或跟我母親頂撞一兩句﹐就要嚷著要回家居住﹐那時她是跟姨媽一定居住的。於是媽媽勸她幾句﹐她又會留下﹐不過也不是每次見效的。又有一次﹐姐姐結婚多來﹐回家來養病﹐本來我一直跟姐姐的關係是最要好的﹐可是分開那麼多年之後﹐大家的生活模式也各異﹐大家再住在一起﹐就猶如困獸鬥一樣。本來她需要人照顧﹐我也覺得要照顧她是理所當然的﹐可是自父親離世後﹐我跟母親的生活是越趨平靜的﹐家裡就算是看電視﹐也會比較小聲﹐媽媽跟我﹐各不影響﹐縱使我是夜貓子﹐但兩餐時間定時﹐媽媽也會定時作息﹐生活節奏非常穩定。然而姐姐回來後﹐還是依然故我的生活﹐除了不習慣家裡寧靜的生活﹐媽媽的起居飲食也受到巨大影響。原來大家的生活作息時間都不一樣﹐當我們習慣下午十二時跟七晚吃中飯晚飯時﹐我卻發現她喜歡以下午茶時段吃午餐﹐晚餐吃下午茶﹐然後弄到八點九點才吃晚飯﹐因為我們正常用餐的時間﹐她都愛睡覺﹐而且極愛外賣或油炸香口的食物﹐不愛Home Hand 菜﹐這無疑不合我的口胃﹐對於食物需要減鹽減油的媽媽﹐也造成莫大引誘。至於媽媽小聲看的心愛電視節目﹐卻換來她的VCD電影巨大聲響﹐不然就是講電話聊天的聲音﹐媽媽與我的生活節奏變得天翻地覆。有時我心想﹐小時候一家人住在擠迫的環境還可以﹐原來當大家結婚成家後﹐同住很難﹐若不能相就﹐就更難了﹐縱使是兄弟姊妹﹐縱使本來是一個家庭﹐不過實則上已變成幾個家庭了﹐那是無容置疑的現實。

 

電影也令我有另一些感想﹐影片於1941年上映﹐當時正著日本侵華時期﹐卻想不到有那麼平和的電影﹐實在令人很難理解當時普遍日本國民的想法。另一點是昌二郎到中國天津工作﹐他到底會是做甚麼工作呢﹖


 
 


延伸閱讀﹕日日是好日之戶田家兄妹
http://blog.roodo.com/hsumolly/archives/8426263.html



筆者相關貼文﹕

茶泡飯之味 (1952) - 佐分利信 / 木暮實千代 / 津島惠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48579/20090328214656



PS﹕Thanks for hsumolly’s help



© Muzikland

Movieland 2009-04-19 12:26:11

轉載自2003年“小津安二郎百年紀念展”一書的一些資料~

小津的話﹕

這片的家庭氣氛跟《茶泡飯之味》很相似。正是為了這個緣故,我今趟很小心,把母愛作為故事的主幹。戲的尾場拍得很急,公司都說「今天不完工的話便來下及檔期」,所謂「今天」,卻只剩下兩小時呢。便唯有光用長鏡頭了事。拍攝方法就算是不理想,單從畫面亦不會看得出來。若一部影片的拍攝現場愉快,哪管成績好壞,我都會特別喜歡它。從這個角度看,《戶田家兄妹》亦算是我自己的心儀之作。而跟佐分利(信)、高峰(二技子)都是第一次合作。相對當時而言﹒真可謂大堆頭製作了。或許為了這樣,本片打破了小津電影不賣錢的說法,賣個滿堂紅呢。應該是由那時起吧,我導演的電影亦開始賣座了。

Movieland 2009-04-19 12:25:27

轉載自2003年“小津安二郎百年紀念展”一書的一些資料~

背景﹕

第三十八部作品,拍於1940年10月至41年2月。

1937年7月7日,中日軍隊在蘆溝橋上衝突,爆發了中日戰爭。小津應徵入伍,當上陸軍步兵少士。由39年9月至39年7月,在中國大陸廣闊的前線上待了幾乎兩年。期間日本國內逐步推行戰時體制。由於電影對群眾影響極大,國家也就必然加強管制。39年4月公佈、10月實施的「電影法」,就規定凡劇本必須事先送審。小津從戰場上歸來不久,便碰上了這臭名昭彰的新法例。

小津回國第一件作品就是與池田忠雄合寫的《茶泡飯之味》。故事延續了《淑女忘記了甚麼》,而且更上一層樓,豐富多姿,渾然天成,把中產階級的富裕世界寫得有聲有色。審查當局怕出亂子,下令從頭改寫。小津終於把劇本收回,和池田另起爐灶。但仍保留了高尚住宅區的背景,只把內容改為一個無可爭議的,頌揚子女孝順母親的故事。《戶田家兄妹》克服重重困難,才得以面世。這是小津第三次向美國片《在山那邊》(1920)借鑒,今次更索性把整個橋段移植過來,不過個別地方還是作了改動。

影片跟《我們要愛母親》一樣,開場就是翹町的豪華大宅。一家人因父親過身,家道日漸中落。生活環境每況愈下,社會地位也相應降低。迄今為止,小津寫的都是小家庭,或是父母子女獨缺其一。今次他擴大視野,寫出一家三代的遭遇。(對他而言,先有大家庭,才有位之而來的家庭解體。)本片對上流社會的風俗描寫絲絲入扣。很多細節參考了小津敬愛的作家里見(弓享)的小說,令內容更加充實。加上大明星擔綱,票房空前寶座。

因父親逝世以致家庭瓦解,這種景況想必令小津感懷身世。但片末寫戶田昌二郎帶母親和妹妹跑到中國大陸,郤不是為了隨便迎合戰時體制而想出來的結局,而是寄寓了小津對世界的感覺,是他邁出東京的一步。這不是像在《東京合唱》裡那樣的自甘流放,被動地離開東京;而是主動的、有意識的行為,從中反映出小津兩年來的戰場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