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7 18:17:28金鳥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整句話的意思是:可以道說的道,並不是我們平常理解的這個道,可以道說的名,也不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名。

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非常道,這個並非永遠不變的。理解分三種:

1):聖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但並非是唯一不變的道路;真正的名聲是可以去求得的,但並非一般人一直追求的名聲。

2):道是可以被說出來的,說出來的卻不是永恆的道,萬物是可以去命名的,但卻不是萬物永恆的名。

3):道本身也是遵循著一定的,但這個並不是平時可以觀測到的最基本的道,雖然對這個也確實存在著,但不是以現有的道的維度所能解釋的。

三種解釋差距甚大,只希望大家能求同存異,開誠佈公求同存異一起探討最實用最合乎情理的道。《道德經》和《易經》是人類智慧的頂峰,希望大家都能納百家之言,不要蓋棺定論。

可道之道,非永恆之道。

可名之名,非恒久之名。

天地本就無名。

萬物有名,是因命名者(之母)

所以要常懷著無欲的心情觀察玄妙。

也有人抱著有欲的心情觀察玄妙。兩者本質一樣,走向卻不同。

雖然同出自玄空之中,可這玄空之中還蘊藏著無數的玄(無法細數)

無欲,才是觀察眾多玄妙的大門。

是什麼?這是理解道家思想的關鍵所在,只有在準確理解的基礎上,慢慢體會,才能悟

是《老子》的核心概念。是老子哲學的轉用名詞和中心範疇 ,在不同場合有不同涵義,主要有三種意思:一是指形而上的實存者,即構成宇宙萬物的最初本原,可感而不可道和不可見 ;二是指宇宙萬物發生、存在、發展、運動的規律;三是指人類社會的一種準則、標準。

代表究竟真實,最後、最終、真正唯一、絕對的,就是究竟。

的概念代表兩種性質:第一叫做記憶體性;第二叫做超越性。的記憶體性,是指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離開而存在,世界離開,任何事物都不會存在,更不要說維持了,因為道生萬物,無一例外;另一方面,萬物再如何變化,或消失或增加,全不變,不會受到影響,這就是的超越性。

道可道,非常道,意即,可以用言語表述的,就不是永恆的;可道是指可以用言語表述(言語和語言的含義不同)。在文言中,本來就有的意思;

名,可名,非常名,意即,可以用名稱界定的,就不是恒久的。和上句同樣用,一個翻譯為永恆,另一個卻翻譯成恒久,是因為只有是真正的永恆,只能說是恒久的,它和不屬於同一個層次。

這兩句話放在一起,有很深的含義在內。是宇宙萬物的根源、基礎,它是本體,無法用言語表述;而則是人的理解能力,沒有人類就沒有。能夠說一句話、製造一個概念,是因為有人可以理解。人類出現之前,說某樣東西是恐龍、熊貓或老虎,根本毫無意義,它就是個生物,可以按照自然規律、食物鏈維持平衡就好,無所謂名不名。只因為人有理解能力,才有出現的必要。

老子體驗到之後,發現不能說,就像《老子》第二十五章提到,根本就沒有名字,強字之曰道,只是勉強取個名字叫做。今天讀讀得容易,這其實是老子勉強說的,他認為究竟真實沒有名字,但是要體驗時卻不能不說,不然無法學到東西。因此從永恆的道可以覺悟的,不能說永恆的名,只能說恒久的名,但一經界定落實,就成為相對的名這個字變成也變成相對的,但是它本身指的是絕對的,這個是沒辦法給名稱的。所謂的都是相對的,絕對的不能稱為,所以只能說是恒久的名,落人相對的世界。因此,在《老子》第四十八章提出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提示我們,不可執著於永遠不變的

在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認為道是萬物之所由來,道作為萬物本原,無從命名,所以無法用語言表達它。但我們又想要表達它,便不得不用語言來加以形容,稱它為其實不是一個名字,這就是說,我們稱為道,和我們稱一張桌子為一張桌子是不同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344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