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5 09:11:00水白

從「賽德克.巴萊」看國片復興

  • 2011-11-04
  • 【中廣新聞/翁千惠】

    文創議題發燒,國片市場威力驚人,從票房和口碑都可以看出國片市場正在復甦,但國片風潮並非一蹴可幾,而是國內許多電影工作者多年耕耘的結果,直到2008年海角七號及囧男孩的成功才真正進入成熟期,「海角七號」的成功讓國內新銳導演勇敢作夢,也讓投資者放膽耕耘,「艋舺」及「雞排英雄」更讓觀眾感受到國片拍攝及閱聽品質的提升。

     國片市場百花齊放,「賽德克.巴萊」更是在國內衝出7億票房好成績,甚至躍上國際影展,導演魏德聖認為,國片勢力其實早在「海角七號」之前就蠢蠢欲動,國片熱潮並不是由他所開啟的,讓觀眾覺得「花錢進戲院是值得的」自然就會帶來好票房,魏德聖說,

    『其實我還是覺得觀眾對於台灣自己出產的東西還是有特別感情,只要你讓他覺得說我花這個錢是值得的,當你超過250塊的價值的話,他會去看兩遍、看三遍,因為他覺得值得我花那麼多的錢去看這部電影。』

     「花錢看電影是值得的」,這樣的口碑打破過去花錢進戲院的多半是年輕消費客層,吸引不少年紀較大的「中高齡」觀眾掏腰包進戲院觀賞。信義威秀公關Rose說,

    『其他片子的主力還是維持在學生及上班族,中高齡層會比較少一些,有50幾歲的客人,看起來或許60歲了,偷偷聽他們聊天是對這片子好奇,一方面也有話題,口碑也還不錯,所以會吸引一些年齡比較長的客層出現。』

     「賽德克巴萊」票房大賣的背後意義許多人解讀為國片的春燕終於回來了,魏德聖認為,台灣的觀眾素質提升和製片人才不斷投入才是國片復興的活水,台灣觀眾是以「自己的標準」看電影,而不是好萊塢商業標準的聲光效果或明星,這是讓魏德聖最感動的地方,但國片復興需要更多製片人才投入,他也坦言國內目前製片環境並不健全,製片除了製作之外同時也是對外的窗口,還必須負責海外行銷和談判,目前台灣極度欠缺這種專業製片人才。

    「賽德克巴萊」票房創佳績,連帶也帶動觀光產業發展,看見台灣基金會與南投縣政府以部落巡禮方式推出套裝旅遊,共同打造賽德克族生活地之一「仁愛鄉」成為文化旅遊活動的新亮點,基金會執行長黃莉惠說,

    『沒有被好好整理的一些文化遺產把它重新挖掘出來,例如原住民的瞭望台可做情境式的體驗旅遊,還有句代表性的建築高腳屋,這些都是原汁原味的文藝及手工藝呈現。』

     今年霧社事件八十一周年紀念日祭典系列活動中,南投縣仁愛鄉除了舉辦隆重的祭典儀式,還辦理賽德克 巴萊部落巡禮活動,今年還以專人定點方式進行導覽解說,讓民眾深入體驗歷史,文化之旅行程則以清流部落為主,延伸到電影中的各大事件發生地的部落如春陽荷戈社、霧社公學校、馬赫波、雲龍橋等,讓民眾深入悠遊賽德克族的人文風貌。

     除了「賽德克巴萊」,今年共有15部國片上檔,包括掀起兩岸純愛風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還包括《皮克青春》、《星空》等多部優質強片,國片起飛已經不再是想像,而是非常明確的目標。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