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7 22:45:31水白

探花墓

新竹縣新豐鄉鳳鼻尾山近海有一座「探花墓」,這就要追溯到周氏的祖先了。原居於「福建省泉州府永春縣桃源直隸州下東厝」的「汝南周人氏」,是「周東興派下」的子孫〈今姓與氏可通用〉。他們自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陸續來台。而規模最大的一次,是乾隆初年,由領隊周敏毅公,所率領的移民船隊。

當他們橫渡黑水溝〈台灣海峽〉時,波浪洶湧,又有海盜不時在海上攔路搶劫。幸有故鄉守護神--「張法主公聖君」,祂在船上的護祐和宗親們通力合作,才使船隊,平安抵達竹塹的鳳鼻尾〈今新豐〉地方。

可是領隊敏毅公,卻因年事已高,不堪長期海浪的強力衝擊搖晃,而終逝世在船上。後來被安葬於鳳鼻尾海邊,那就是現在馳名中外的「探花墓」。

定居於新社的派下宗親,現已開枝散葉,佈滿寶島台灣,從事士、農、工、商各行業,都有很好的成果。

周自超(1760--1813)生於竹北新社,早年隨父親讀書,因聰明穎悟,熟通經史,長於書法;又勇力過人,長於技擊。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鄉試中武舉;乾隆五十八年(1793)欽點一甲三名武探花,獲得功名後在新竹往北的大官道上,興建大厝,豎立旗杆,以彰顯功名,鄉人稱其地為「旗杆厝」。高中探花後,任乾隆皇帝侍衛,隨御駕到熱河,捕獲刺客,獲賜獨眼花翎,賞穿黃馬褂;嘉慶後帶領福建、廣東等地的水師,與叛賊蔡牽等作戰,屢獲戰功,官至廣東香山等處副將,虎門總兵官,建功殊偉。日治時期張純甫寫了一首詩〈過武探花周自超將軍故宅〉來追念他:不見旗杆周氏汪,茅廬空憶探花郎。臺疆科第誰能逮,海國人才武見長。還有龍蛇遺墨在,未曾猿鶴化時忘。西風落日紅毛驛,上下車中客尚忙。

(悄悄話) 2010-02-17 10: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