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2 00:57:28發明家

投資型保單 壽險理財兼具 !!!

【經濟日報/記者 李淑慧】
今年最紅的保險商品是什麼?多家壽險公司商品部主管認為,「投資型保單」今年仍是保險市場上的熱門商品。

台灣在最近幾年才從國外引進投資型保單,但短短幾年內,保險公司每賣出三張保單,就有一張是投資型保單,可見這類保單受歡迎的程度。

什麼是投資型保單?投資型保單是一種兼具「壽險保障」與「投資理財」兩種功能的特殊保單,除了提供民眾基本的壽險保障之外,和其他保險商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也提供理財選擇,保戶可以依據自己的理財偏好跟風險承受度,選擇投資型保單連結的基金種類。

舉例來說,如果是投資屬性屬於「積極型」的保戶,購買投資型保單後,可以讓保單連結新興市場、單一國家、能源、石油等波動性高的基金;如果是穩健型保戶,可以選擇連結全球型、區域型等中度風險的基金。如果是保守型的客戶,可以選擇債券型、平衡型等波動性低、報酬平穩的基金。

不過,有很多保險公司都已經幫客戶篩選好基金,依據績效與波動程度,自動區分為積極、穩健、保守三類。保險公司業務員只要先為保戶測試風險承受度,保戶不必費神,也可選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

投資型保單最大的好處就是「保單賺錢都算是自己的。」舉例來說,保戶一次繳交1萬元的保費,其中只有1,000元是用來作為壽險保障,其他的9,000元都是拿去做投資。以前這些錢都是由保險公司負責投資,如果賺錢,保險公司都放入自己口袋。不過,投資型保單不同,如果有投資獲利,必須放入保戶的口袋。

購買投資型保單最大壞處就是「賠錢也算是自己的」。投資無法保證獲利,投資型保單所連結的基金,也不可能每一檔都賺錢。萬一股市表現不好造成基金淨值下跌,保戶須自行承受虧損,說不定原本保額是100萬元的保單,因為投資虧損,保額會縮水剩下八、九十萬元。由於各保險公司今年都在熱賣投資型商品,保戶在投保前,不能只被文宣或高投資報酬率吸引,最好看一下長期績效表現,不要相信有保證獲利這回事。

此外,因為投資型保單的投資盈虧是由保戶自行負擔,與保戶實際接觸說明的是壽險業務員,保戶也要看這名業務員是否具備理財專業知識、夠不夠誠信。最好的判斷方法,就是看他有沒有提到購買投資型保單的風險。

無論投資型保單有多熱,要提醒民眾的是,基本的壽險保障才是最重要的,購買投資型保單之前,要先檢視自己的壽險保額到底夠不夠,如果有餘力,再購買投資型保單。





【2007/02/01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