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7 00:33:20發明家

上班族沒理財 提早退休難

物價貴,養活自己都不易,哪有餘力生養小孩,已是當前台灣社會的現象,政府數據顯示台灣目前的嬰兒出生率已降至全球第二低。當出生嬰兒數銳減,且老年人口暴增,代表的是以後老年要靠自己養了。
 想要提早退休的人,要先自問四個問題:第一是兒女是否還在唸書嗎?其次要問還有沒有房貸要償還?第三則要問退休後的主要收入為何?最後還要問若因意外或疾病導致工作收入中斷,則退休計畫該怎麼辦?
 摩根富林明投顧經理邱可君更認為,退休生活的保障可以「退休三層派」來檢視退休金是否足夠。該理念就是把退休金來源區分為三大塊,最底下一層是「社會福利制度」,指的是由國家提供的社福機制保障人民可生存下去,但缺點是通常這類的金額只能勉強夠溫飽而已。
 其次則是中間的一層,叫做「企業退休制度」,它的原意是希望企業能保障員工退休後衣食無缺,至少維持一定的生活水準。不過,以目前企業的經營狀況恐怕無法提供令人滿意的退休保障,充其量都只是遵照勞基法的規定,提供符合法令要求的門檻罷了,而這還是有上班的民眾才能享有,至於更多沒有上班的人或中年失業者,根本就拿不到這一塊的保障。
 這二塊退休準備金可說是提供了基礎的退休保障金,但如果想要過較有尊嚴的退休生活,就一定要自己強化三層派的最上層那一塊--「個人儲蓄」。邱可君說,要有多少錢才可以退休呢?通常一千二百萬元是最底限的數字。那要如何才能存到這麼多錢,對市井小民而言,除非中了樂透彩頭獎,否則「減少花費、強迫儲蓄」就成了不二法則。
 以中年上班族來看,距離退休的時間已不超過二十年,因此,越早準備,時間複利效果越顯著,同時,投資標的也不能太過集中於風險性高的商品。
 如果中年上班族本身還沒有購買保險,或是保險的保障額度自認不夠,而希望將來若身故後,家屬可還有一筆保險理賠金可領,那不妨考慮「投資型保單」。
 李淑文說,投資型保單是把民眾繳交的費用分成二大部分,一部分作為保險保費,將來被保險人死亡時,受益人可領得保險理賠金,而不會讓家庭經濟立即陷入困頓;另一部分的金額就放在投資專戶,投資於共同基金,因此,這種投資型保單就兼具了保險和投資的效果,也頗適合中年上班族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