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20 05:54:38尚未設定

Mon Ami Machuca

Machuca

  今天看了一部好片:智利導演 Andres Wood 的《Machuca》。
  電影的時代背景是一九七三年的聖地牙哥,由兩個十一歲的小男孩眼睛,看待當時的社會動盪與血腥政變。

  1970年,醫生出身的社會主義的理想份子,Salvador Allende,順利當選智利的總統,試圖在國內以和平民主的方式,實踐烏托邦的理想。美國為了維護自己在南美州的政治與經濟利益,當時的美國總統Richard Nixon對Allende懷有敵意,欲除之而後快,不僅封鎖兩國之間的商業貿易,甚至砸下重金,支持Augusto Pinochet將軍反叛。1973年,九月十一日,在美國CIA的協助之下,Pinochet領導的軍隊轟炸總統府,幾個小時之後,Allende舉槍自盡,Pinochet順利取得智利政權。這,是為世人所不知的,屬於智利的九一一。

  Pinochet將軍一上台,開始了軍事極權統治,讓智利好不容易才開始萌芽的民主政治受到無法彌補的傷害。自1973年取得政權,直到1990年下台,在Pinochet長達十七年的統治時期,至少三千人因政治迫害而死亡,無數的人失蹤。這筆帳,直到現在,智利人才開始清算。先是國際法庭宣判他迫害左翼份子,違反人權,在各個層面也開始有人試圖釐清歷史真相。就我所知,紀錄片導演Patricio Guzman拍了數支片子,多與這個史實相關。

  《Machuca》的導演, Andres Wood ,年僅三十九歲,在事件發生時,他年僅八歲,因此這部片也算是從他的童年記憶取材。片中主角,Gonzalo是出身富裕的布爾喬亞階級,因學校的美國神父是個左派的理想份子,試圖讓因貧苦而與學校教育無緣的無產階級孩童也能入學,在神父的主持之下,學校接納了幾個窮苦孩童,Gonzalo因而結識了家境極為窮困的Petro Machuca。在那當時,智利的貧富差距極大,窮人無力翻身,階級之間的矛盾,不時可在孩童的互動中看見。

  雖然片子的主角是尚未正式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然而這部片絕非輕鬆溫馨。政治衝突與社會動盪不時影響著所有的人,包括年輕的孩子們。很難說片中有誰人,有哪個階級是罪魁禍首,無法想像若Pinochet並未靠著美國勢力而推翻社會主義的Allende,智利是否會更好?畢竟誰都無法為改革的成果打包票。然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無數人喪生在恐怖統治之下,這卻也是無法抹滅的事實。

  很喜歡Andres Wood 這部《Machuca》,很佩服他以孩子的故事帶出整個社會背景的敘述手法。片子結尾時,不禁滴下傷心的淚水。當螢幕暗下,燈光亮起,觀眾可以走出七○年代的智利,然而心裡很知道,歷史的發展並未在電影結束後告終。接下來,智利將經歷一場漫長的夢魘,無數的家破人亡與苦不堪言。還記得當我看Patricio Guzman於2000年發表的紀錄片《Le cas Pinochet》,鏡頭只呈現身前掛著失蹤兒子遺照的母親們,她們臉上風霜蒼涼與悲憤堅忍,讓影像充滿巨大張力,無須任何音樂或剪接手法,所有的悲痛與伸張公義的渴求,一覽無遺。

  活在政治迫害,白色恐怖與極權統治下的傷痛,台灣不也曾經歷過嗎?因為我們曾經痛過,所以能懂得他人的痛,是謂:『同體大悲』。歷史真相需要被釐清並傳述,否則,發生過的歷史事件有可能被遺忘,卻不可能因而消逝無蹤,且恐怕將成為躲在社會各角落,不斷作祟的陰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