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31 21:54:37尚未設定

零四年歲末,如何旁觀南亞苦難?


二○○四年歲末,
在台灣的正名運動進行得零零落落之際,
在南亞發生大地震因而遭受海嘯浩劫。

發生地震與海嘯的印尼、斯里蘭卡、印度與泰國等地,
果真離台灣那麼遠?
還是大家最關注的,依然只有台灣島內的政治議題?

南亞的浩劫剛發生不久,
極度關懷人權的美國女作家,Susan Sontag,於廿八日因血癌病逝於紐約。
在《旁觀他人之痛苦》中,她要人重新思考戰爭影像的用途與意義,
人,該以什麼樣的觀點,旁觀發生在他人身上的苦難?
充斥現代生活的戰爭影像,
究竟『紀錄了』戰爭原貌,亦或『建構了』災難神話?
觀看他人痛苦,究竟是為了滿足一己之偷窺慾望?
或者是從他人經驗汲取教訓?

二○○四年歲末,
南亞各地因自然災難而滿目瘡痍,死亡人數早已超過十萬人,
岸邊屍體沉浮,數百萬人流離失所,無數家庭破碎,
而我們,以什麼樣的角度與心情,觀看並『消費』這些慘絕人寰的影像?

多麼希望有那麼一天,
台灣也能有一些人熱烈地討論起該用什麼樣的角度旁觀他人痛苦這個問題。
只是,在那之前,恐怕也得先放下那些炒了千百回的老話題,
先旁觀他人的痛苦吧?!

或許吧,或許台灣真的是被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長期以來妾身未明,
然而恐怕島上的人們對於國際間發生的事情,態度也似乎過於麻冷,
即便不太遠處的鄰國哀鴻遍野,沒了幾個小島,地理景觀大變,
關心的主要議題依然是反分裂法、政黨之爭、選舉無效訴訟,等等。

晚上打開電視,在新聞裡看見了台灣的搜救隊,
穿梭於一具具屍體間,搬著那扛不完的遺體。
為了避免災後傳染病叢生,
許多遺體被集體掩埋,連葬禮都成了奢望,生命的告終,了無尊嚴。

法國記者訪問了其中一位身穿橘紅制服的台灣搜救隊義工,
那熟悉的鄉音與樸實面孔訴說著:
『這救難工作並不難,因為我們台灣經驗很豐富……。』
聽到他的話,泛起的笑意中,含著淡淡的得意與感傷。
得意的是,台灣即便小,然而在外國發生災難時,我們也有能力伸出援手。
感傷的是,那些豐富的救難經驗,
有些是來自於台灣本島的苦難,九二一大地震。
我不知道那些到南亞救災救難的無名義工究竟是誰,
我只知道他們大方地向這世界展現了台灣人的熱情與慷慨。

二○○四年歲末,天災與人禍依舊連綿交錯,
在這世界各個角落,無數人承受著戰爭與饑荒的苦難,
有人走不出歷史苦難的糾纏,相互撕咬指責,
而討論如何旁觀他人之苦難,似乎成了個奢侈的想望。

旁觀他人之苦難,以及如何旁觀,這些議題重要嗎?
是的,因這些議題牽涉到傳播媒體如何詮釋、解析並呈現他人苦難的影像,
這同樣牽涉到觀眾讀者建構了對他人苦難的理解,
以及政府當局是否利用了傳媒與影像以利一己之私的問題。
這當中關涉到的,不僅僅是他人苦難的影像,更是民主的落實。

南亞海嘯與 Susan Sontag 病逝發生的時間太接近了,
電視上的畫面裡,無辜受難者屍首橫陳,
而倖存者則必須面臨嚴酷的災後重建與生存問題,
尤其這天災發生在相對貧窮落後且政治局勢長期動盪不安的南亞,
正面衝擊了當地內政與經濟,恐怕接續而來的人禍將更頻繁,
而這些問題造成的影響也將更長期且全面,
不僅久了以後將被遺忘忽略,同時也不會是國際救災所能幫得上忙的。
然而網路討論與新聞議題向來總是那樣接近!
或許當災難發生在不在視線內的遠方,人總可覺得事不關己,
電視電影上過多血腥殘暴的畫面,也讓人漸漸習慣了他人無奈的哀嚎悲泣。
尤其是當新的苦難取代了舊有災難的新聞價值,
電視廣播不再播報,自然而然地便也成了被遺忘的歷史,
然而所有沒有被解決的問題,都將一而再、再而三地對這世界發生影響。

一直懷疑著,台灣是否為了政治紛爭而耗費了過多的社會資源?!
這並不表示我不認同政治議題的公共討論,
我也相信,一個能讓政治問題浮上檯面並引起民眾關心的社會,
相對的是較為民主自由的,而開放的討論空間也有益於民主政治議程。
只是,在我而言,或許有些討論是過多了,或者是切入的角度有待斟酌。
而當政治紛爭與政治人物的緋聞佔據過多討論空間,
相對地在其他方面的議題,很自然地便被忽略了。

近幾年,南韓突然在國際社會異軍突起,不管是在經濟、體育或者是文化方面。
他們得以大放異采,這事看似發生得突然,
然而其實是奠基於南韓政府與人民長期的努力與經營。
我一直樂觀地希望,希望南韓的崛起能夠帶給台灣一些正向的刺激,
除了政治惡鬥,除了藍與綠的角力,在其他層面同樣需要專注與耕耘。

台灣媒體向來親中,居心叵測,這是不爭的事實。
除此之外,新聞報導的方式嚴重缺乏深刻的人文內涵,
重度欠缺內省能力,也極少有記者願意做深入的追蹤報導。
然而政府與媒體卻恰恰是那最有能力影響並建構民眾認知者!

在我而言,台灣社會所蘊含最豐沛的生命力與可能性,向來來自民間。
在台灣,關心社會公益的人相當的多,全台灣,不知有多少義工大軍?
別的不提,光是在台北市行天宮,有多少終身志工日日在那兒忙著?
發揮的功用或大或小,卻同樣都是一股善的力量。
如果說,人世間有如一塊炙熱灼燒著的岩石,
每一滴落下的泉水,即便瞬間消逝於岩石的火燙,卻不改其珍貴清透。
蘊含於人心的樸實善意與慷慨熱情,恐怕是社會中最珍貴的資源之一。

Susan Sontag 認為,面對他人苦難的影像,
悲憫之情並不是那最珍貴與恰當的,
悲憫宣告了我們自身的無辜清白,因我們認為自己不是釀造災痛的幫兇。
悲憫甚至不是恰當的,因那當中隱含著侮辱的反應。
因而她在《旁觀他人之痛苦》中,企圖提醒眾人,
與其對那些偷生於板蕩世情中的黎民,懷抱憐憫,
不如積極反省為何身處同一張地圖上,我們如此矜貴,而他們如此潦倒?
畢竟,少數人的優渥可以導致許多人的窮愁困蹇。

地球上有幾十億人口,
大多數人其實是在糧食匱乏的狀態之下活著,為了生存而耗盡終日的氣力。
民主與自由,是人類文明演進到一定程度以後而獲得的珍貴狀態,
對於目前同樣在這星球上生活於烽火戰亂之下,
飽受疾病與飢餓威脅的多數人而言,
短期之內,這恐怕只能是個不可想像的奢侈品。
而衣食無餘,身體安康,能接觸電腦,得以上網的人,
在地球人的『位階』上,恐怕已屬『權貴』之級。
得以享受這些資源的我們,正以什麼樣的心情與態度,正在說些什麼?

今天是二○○四年的最後一天了,
這一整年,一如以往的每一年,在世界各地發生了許多的事,
這世界的轉變快速得讓人還來不及認識便也已幡然改變。
唯一確定且不變的是:該努力的空間,真的還很大很大。

只願一個更平靜安康的來年,在這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