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4 23:42:32Niar
如何運用社區互助機制解決失業問題之探索
如何運用社區互助機制解決失業問題之探索 ◎ 呂致緯
台灣在面對全球化以及產業轉型的衝擊下,如何降低失業率以及增進就業機會,已經成為行政院六星健康社區營造計畫的主要目標。但現階段政策是否能確實提供解決方案,則還有待釐清相關的問題點,並努力的尋求解決方法。目前各部會已有針對降低失業率及提供職業訓練等實施許多輔導計畫,但是落實的對象則還需要更細緻的區分,並依據需求來給予適當的協助。
如果將失業、待業者依據綜合能力來區分可大約歸納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型:可運用創業、職訓資源,且有能力承擔創業與就業風險 (例如待業青年、少負債、少固定支出者、有資產者)。
第二類型:有就業智能,卻無法負擔額外支出與風險 (例如中高齡失業、負債大、無資產者、家庭主婦就業)
第三類型:身心障礙、無就業智能、失能者
然而這三個類型,第一類型之就業輔導,目前政府已經有提供許多的就業輔導計畫、包含職業訓練、各類型創業貸款等輔導機制。第三類型也有政府與民間的社會救助體系來照護或是輔導。
惟獨第二類型的待業者往往被歸納在第一類型,並且等同視之。表面上無論青輔會、勞委會的職訓或是創業計畫勾勒出美麗的願景,似乎不能解決他們在經濟上實際遇見的困境。
一、藏在冰山底下的困境
勞委會為中高齡者提供了微行創業貸款,為中高齡創業者提供了資金,也創造了許多成功的案例,目前各大銀行也提供了許多創業的優貸方案。但是在宣傳這些〝好消息〞的同時,卻也沒有足夠的資訊來說明創業對於不同類型的人所需承擔的風險、成功率、以及該有的準備。
日前台北富邦銀行轟轟烈烈的為〝樂透圓夢無息貸款計畫〞舉辦說明會,並以搶救貧窮大作戰為號召,頓時擾動了在這不景氣時代,讓許多弱勢的失業者興起築夢創業的念頭。當然活動也請來了創業成功的案例現身說法,更讓許多曾經在事業經營上受過挫折的人士躍躍欲試,期待東山再起。
創業貸款不管是樂透圓夢貸款,或是微型創業貸款,都為創業者提供了事業經營必備的資金,並紓解了龐大貸款利息的壓力,但是基本上卻是另外背負一筆龐大的借貸債務。然而創業成功機率根據富邦台北銀行的統計,去年輔導圓夢貸款的六人中,只有兩人創業成功,也就是創業成功率只有33% (僅第二年的數據就如此的低)。也就是說還有四個人除創業失敗外又更雪上加霜的增添了一筆百萬的債務。
沒錯!創業必然有其風險,但是對於青年創業者而言卻無所懼,然而中高齡失業或是社會弱勢者,卻有家庭負累以及缺少年輕人歲月與精力的本錢。然而現實上政府許多優惠的貸款、輔導措施,接受的人有時卻是需要有孤注一擲的勇氣與風險承擔的覺悟。
往往弱勢的人連企劃書都不會寫,更何況是拿出創業資金的擔保,以及應付日後償還的壓力。
二、現存資金流通體系下的不平等關係
近年來政府大力的整頓基層金融機構,許多農會與信合社,甚至儲蓄互助社等基層資金流通體系被媒體渲染為體制不健全及充滿弊端的金融體制。但是反觀政府放任銀行與金控等金融體系發展擴張的結果,造成社會的亂象似乎到了不可收拾甚至病態的地步。我們可以看到現金卡在媒體美化的廣告下不斷的吹眠大眾,成為創業圓夢資金的好幫手,肆無忌憚的剝削原本屬於弱勢的族群。然而以非營利、服務社區為理念的基層儲蓄互助社,某些互助社的貸放率卻是非常的低,卻與銀行形成強烈的對比。況且銀行擔保的門檻更是扼殺了一堆真正有資金需求的人士。
三、社區的互助機制是提供弱勢者重新站起的機會
然而現階段在國內政府與民間大力推動社區營造之際,如何輔導社區組織來為社區內需要就業,以及穩定經濟收入的個人,提供一個就業與創業的機會,是民間與政府所需共同努力的。因為個人不易取得的資金與就業輔導的管道,可以藉由社區組織的互助機制來得到照護。
當然在六星計畫整合各部會資源的同時,政府應依各部會現行的補助與輔導機制,因當思索〝如何扮演社區產業發展的夥伴(股東),而非債主〞。當然並非否定微型創業貸款、或是青創貸款所能給予的幫助,只是在資金取得困難的弱勢者,也因當要有一套完善的輔導計畫來給予就業或是創業的協助。
石岡田媽媽的實例:
921重建區的石岡鄉,一群可愛的媽媽組織了石岡鄉傳統美食文化推廣協會,以及合作社,藉由農委會的協助,得到餐廳設備的補助,也藉由勞委會的多元就業方案,減輕了早期營運的人事成本,當然也透過經濟部的協助來推廣與包裝行銷,並且也在客委會與農委會的補助下培育了許多媽媽們參與廚師證照的檢定。
石岡媽媽這樣的案例說明了政府的補助(投資)代替了資金的借貸,節省了設備、訓練、人事管銷的費用,舒緩了資金償還的壓力,也因為各單位的輔導機制而受益。石岡媽媽的組織訓練出弱勢婦女一技之長,可以自行創業或是選擇留在協會的店舖中參與經營。這樣的社區產業創業的成功模式,除幫助到照顧弱勢者外,也協助了個人獨立就業或創業的能量。
四、六星計畫下之產業面向,政府與NPO組織所需要扮演的角色。
或許用投資或是創業夥伴的關係,來分攤創業風險,會比資金借貸更實際。政府應當是股東而不是業主,第二類型的就業弱勢者,其就業與創業之風險應當以公益的角度來給予必要的分散或承擔。若能成功的紓困並給予未來實質生活的改善,則受益的是全體社會。
NPO組織推動公益創投的理念在台灣也屬於初步萌芽階段,也還有一斷漫長的路要走。台灣目前行政體制下所給予的社區、社團組織的補助或是社會救助,若能成功整合這些資源,其實也就達到某一類型〝公益創投〞的效益。
五、結論
雖然本文對於社區組織有相當的期望,但現實組織運作的瓶頸仍需不斷的檢視與反省。畢竟這幾年政府過度介入社區的運作,養成了部分社區的依賴,或是將政府視為〝提款機〞。甚至有些協會為了經費的取得而成立或提案,反而扭曲了社區健全發展的意義。當然行政院在六星計畫的推動下正努力的協調整合各部會,然而各單位也不斷的在修正政策執行面,與研擬對應的辦法來配合六星計畫的執行。然而重點是〝政策不在思辯而是在實踐〞,如果脫離人民的需求,也只是一再的浪費國家的人力與財力,問題依舊存在。
但願面對高失業率與財富分配不均的時代,台灣仍然不斷的朝向公民社會與福利國家的方向邁進,這也是政府與民間團體所應共同努力的目標。相信有一天會實現公平與正義的福爾摩沙。
台灣在面對全球化以及產業轉型的衝擊下,如何降低失業率以及增進就業機會,已經成為行政院六星健康社區營造計畫的主要目標。但現階段政策是否能確實提供解決方案,則還有待釐清相關的問題點,並努力的尋求解決方法。目前各部會已有針對降低失業率及提供職業訓練等實施許多輔導計畫,但是落實的對象則還需要更細緻的區分,並依據需求來給予適當的協助。
如果將失業、待業者依據綜合能力來區分可大約歸納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型:可運用創業、職訓資源,且有能力承擔創業與就業風險 (例如待業青年、少負債、少固定支出者、有資產者)。
第二類型:有就業智能,卻無法負擔額外支出與風險 (例如中高齡失業、負債大、無資產者、家庭主婦就業)
第三類型:身心障礙、無就業智能、失能者
然而這三個類型,第一類型之就業輔導,目前政府已經有提供許多的就業輔導計畫、包含職業訓練、各類型創業貸款等輔導機制。第三類型也有政府與民間的社會救助體系來照護或是輔導。
惟獨第二類型的待業者往往被歸納在第一類型,並且等同視之。表面上無論青輔會、勞委會的職訓或是創業計畫勾勒出美麗的願景,似乎不能解決他們在經濟上實際遇見的困境。
一、藏在冰山底下的困境
勞委會為中高齡者提供了微行創業貸款,為中高齡創業者提供了資金,也創造了許多成功的案例,目前各大銀行也提供了許多創業的優貸方案。但是在宣傳這些〝好消息〞的同時,卻也沒有足夠的資訊來說明創業對於不同類型的人所需承擔的風險、成功率、以及該有的準備。
日前台北富邦銀行轟轟烈烈的為〝樂透圓夢無息貸款計畫〞舉辦說明會,並以搶救貧窮大作戰為號召,頓時擾動了在這不景氣時代,讓許多弱勢的失業者興起築夢創業的念頭。當然活動也請來了創業成功的案例現身說法,更讓許多曾經在事業經營上受過挫折的人士躍躍欲試,期待東山再起。
創業貸款不管是樂透圓夢貸款,或是微型創業貸款,都為創業者提供了事業經營必備的資金,並紓解了龐大貸款利息的壓力,但是基本上卻是另外背負一筆龐大的借貸債務。然而創業成功機率根據富邦台北銀行的統計,去年輔導圓夢貸款的六人中,只有兩人創業成功,也就是創業成功率只有33% (僅第二年的數據就如此的低)。也就是說還有四個人除創業失敗外又更雪上加霜的增添了一筆百萬的債務。
沒錯!創業必然有其風險,但是對於青年創業者而言卻無所懼,然而中高齡失業或是社會弱勢者,卻有家庭負累以及缺少年輕人歲月與精力的本錢。然而現實上政府許多優惠的貸款、輔導措施,接受的人有時卻是需要有孤注一擲的勇氣與風險承擔的覺悟。
往往弱勢的人連企劃書都不會寫,更何況是拿出創業資金的擔保,以及應付日後償還的壓力。
二、現存資金流通體系下的不平等關係
近年來政府大力的整頓基層金融機構,許多農會與信合社,甚至儲蓄互助社等基層資金流通體系被媒體渲染為體制不健全及充滿弊端的金融體制。但是反觀政府放任銀行與金控等金融體系發展擴張的結果,造成社會的亂象似乎到了不可收拾甚至病態的地步。我們可以看到現金卡在媒體美化的廣告下不斷的吹眠大眾,成為創業圓夢資金的好幫手,肆無忌憚的剝削原本屬於弱勢的族群。然而以非營利、服務社區為理念的基層儲蓄互助社,某些互助社的貸放率卻是非常的低,卻與銀行形成強烈的對比。況且銀行擔保的門檻更是扼殺了一堆真正有資金需求的人士。
三、社區的互助機制是提供弱勢者重新站起的機會
然而現階段在國內政府與民間大力推動社區營造之際,如何輔導社區組織來為社區內需要就業,以及穩定經濟收入的個人,提供一個就業與創業的機會,是民間與政府所需共同努力的。因為個人不易取得的資金與就業輔導的管道,可以藉由社區組織的互助機制來得到照護。
當然在六星計畫整合各部會資源的同時,政府應依各部會現行的補助與輔導機制,因當思索〝如何扮演社區產業發展的夥伴(股東),而非債主〞。當然並非否定微型創業貸款、或是青創貸款所能給予的幫助,只是在資金取得困難的弱勢者,也因當要有一套完善的輔導計畫來給予就業或是創業的協助。
石岡田媽媽的實例:
921重建區的石岡鄉,一群可愛的媽媽組織了石岡鄉傳統美食文化推廣協會,以及合作社,藉由農委會的協助,得到餐廳設備的補助,也藉由勞委會的多元就業方案,減輕了早期營運的人事成本,當然也透過經濟部的協助來推廣與包裝行銷,並且也在客委會與農委會的補助下培育了許多媽媽們參與廚師證照的檢定。
石岡媽媽這樣的案例說明了政府的補助(投資)代替了資金的借貸,節省了設備、訓練、人事管銷的費用,舒緩了資金償還的壓力,也因為各單位的輔導機制而受益。石岡媽媽的組織訓練出弱勢婦女一技之長,可以自行創業或是選擇留在協會的店舖中參與經營。這樣的社區產業創業的成功模式,除幫助到照顧弱勢者外,也協助了個人獨立就業或創業的能量。
四、六星計畫下之產業面向,政府與NPO組織所需要扮演的角色。
或許用投資或是創業夥伴的關係,來分攤創業風險,會比資金借貸更實際。政府應當是股東而不是業主,第二類型的就業弱勢者,其就業與創業之風險應當以公益的角度來給予必要的分散或承擔。若能成功的紓困並給予未來實質生活的改善,則受益的是全體社會。
NPO組織推動公益創投的理念在台灣也屬於初步萌芽階段,也還有一斷漫長的路要走。台灣目前行政體制下所給予的社區、社團組織的補助或是社會救助,若能成功整合這些資源,其實也就達到某一類型〝公益創投〞的效益。
五、結論
雖然本文對於社區組織有相當的期望,但現實組織運作的瓶頸仍需不斷的檢視與反省。畢竟這幾年政府過度介入社區的運作,養成了部分社區的依賴,或是將政府視為〝提款機〞。甚至有些協會為了經費的取得而成立或提案,反而扭曲了社區健全發展的意義。當然行政院在六星計畫的推動下正努力的協調整合各部會,然而各單位也不斷的在修正政策執行面,與研擬對應的辦法來配合六星計畫的執行。然而重點是〝政策不在思辯而是在實踐〞,如果脫離人民的需求,也只是一再的浪費國家的人力與財力,問題依舊存在。
但願面對高失業率與財富分配不均的時代,台灣仍然不斷的朝向公民社會與福利國家的方向邁進,這也是政府與民間團體所應共同努力的目標。相信有一天會實現公平與正義的福爾摩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