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27 23:02:02chitien

一成不變中的樂趣-波麗露

Bolero,一種曲式;確切的旋律,其實我並不知道,
蕭邦的鍵盤獨奏作品裡,也有這樣的曲式,
在這曲式裡,最廣為人知,還是拉威爾的管弦作品。

這首樂曲,接觸過了兩個版本裡,演奏的時間長短差異甚大,
孟許(Charles Munch)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花了近 14 分鐘的時間來詮釋,
而柴利比達克(Sergiu Celibidache)指揮慕尼黑愛樂,則用了 18 多分鐘,
我不知道誰的詮釋是依照原譜演出。
孟許的版本是我第一次接觸的波麗露,
習慣中早已認為波麗露的速度就是如此,
柴利比達克的緩慢敘述,讓我體會另一種波麗露的美。

樂曲從定速的小鼓輕輕敲擊中開始,
維持了整個樂曲的節奏,就這樣一直持續到樂曲的最後一刻,
弦樂部的撥奏,開啟了另一個韻律,
長笛的聲音緩慢地揚起小到幾乎聽不見的聲音,
豎笛在小間奏之後,緊接著附和著長笛的旋律,
然後,巴松管接替豎笛的旋律,
組成了第一段 16 小節的主題旋律。

後來的每一段主題,也都像第一段一樣,
由不同的樂器起頭、更替、接替,然後結束。

沒有對照原譜,要辨識出有哪些樂器,的確是件傷耳力的功課,
但是,卻充滿樂趣,
跟著那每節三拍的韻律,
慢慢找出自己欣賞這首樂曲的步調,
慢慢地從重複中尋找樂趣。

隨著樂曲的行進,
像滾雪球般地,聚集了越來越多的樂器,
音量慢慢由小,轉變成磅礡的氣勢。
在管弦樂合奏下和鈸與鑼的敲擊聲中,結束曲目。

這是一首很奇妙的曲目,
充滿了魔術般的驚奇,
每次聆聽,都會發現不同的樂器音色,
切出自己當下覺得合適的段落。

其實平凡無奇,也能燦爛輝煌,
端看自己如何在一成不變的平淡元素裡,加入不平凡的因子,
這是拉威爾的波麗露,
音樂,也能是一種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