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7 00:18:35Pan

桃花崗是澳門的




      桃花崗是澳門的   李展鵬


  一次收地爭議,讓全澳門人注視這片舊區空間──桃花崗。

  那麼小的一個攤販市集,突然引來全澳目光,為何?這次事件,觸動了社會的兩根極度敏感的神經。其一,是土地問題。這次爭議,雖然跟過去幾年有關批地的爭議性質有異,但是,發展商突然宣稱持有土地權,並隨即用圍板封地,要求攤販搬遷,實在容易令人聯想起發展商近年的呼風喚雨──推高樓價、開挖山體、破壞世遺景觀。此外,還要加上法律問題:多年前所謂的「和平佔有」並獲法院判決合法,這固然令人費解,加上連政府都被蒙在鼓裡,繼續把它看作公有土地,向攤販發牌並建設該區,就更是匪夷所思。這中間,究竟有沒有違反任何程序正義?

  第二根神經,是市民對消失中的本土文化、草根生活、集體回憶的珍視。過去幾年的城市急劇發展,市民已是吃不消。全球化的巨浪,在發展商與連鎖店的帶動之下,大大改變澳門人的生活。澳門人急於尋求身份認同與情感寄託,於是,無論是一座舊建築或一個小市集,都成為眾志成城的保衛對象。澳門人的心聲是:社會的確比前富裕,但經濟發展不是一切,經濟發展不能摧毀一切舊物。難怪,近幾天有關桃花崗的電視新聞或網上貼圖,內容除了是土地所有權的爭議外,另一重點,是一種懷緬老澳門的情感基調:桃花崗的攤販嬸嬸突然彷如親人,桃花崗的風貌突然珍貴無比。

  這次爭議,既關於法律又不只是法律。司法機關當然要搞清楚土地擁有權問題,給公眾一個合理說明,但事件還有深遠的文化層次──那是今天澳門人的脆弱情感所在,是城市認同的基點所在,絕對不能忽視。

《力報》9月26日

圖片來源:http://www.ecpz.net/viewthread.php?tid=123785

新聞台Blog小天使 2012-09-28 14:17:25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圖片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熱門圖片,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熱門圖片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圖片,加油!

filomena 2012-09-27 16:35:25

根據「先佔先有」原則,那班小販確實是最有理據申請「和平佔有」。
但丁生成功通過「和平佔有」的決定已過5年,過了上訴期限,已經無可奈何。
現在值得爭異的地方是行政程序的缺失:作出「和平佔有」的決定後,並沒有通知利害關係人 -- 一眾小販,讓他們把握上訴期間。
我更質疑的是,「和平佔有」的決定是基於2個重點:
一、 a prova (證據 -- 連續15年期和平地行使正如私有土地所有人的權利)

二、 a justiça material (實際上的公平 -- 「和平佔有」涉及連續非常長的時間,在此當中,所有利益關係人都有權提出反證申請人申請「和平佔有」)

希望今次澳門政府不要又一次對發展商讓步,「河蟹」澳門市民,本人讀法律出身,對這種利用法律和行政當局的行政程序存在嚴重「瑕疵」的情況,真是心心不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