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7 17:26:36Pan

沒有文化,哪有安定?(暨第六組公民監察文化範疇政綱)

台長的話:

第六組公民監察的政綱長達十七版,
可能是澳門今屆參選組別中最詳盡的政綱。
由於林玉鳳及朱焯信等都是文化界的代表人物,
因此他們在文化範疇的政綱更有遠見。

以下是小弟為他們刊物寫的有關文化政策的文章,
並附上該組文化範疇的政綱,希望各位細心看看--
說到底,看政綱是決定你的選票的最重要方式!


沒有文化,哪有安定?    李展鵬      

在這個社會談文化並不是很討好的事,很多人對文化的看法常常陷入兩個極端。
極端一:文化是風花雪月,是個人興趣,它陶冶我們的性情,因此,文化是搞活動,是下課下班後玩玩就好的東西,用不著規劃,用不著政策,當然也不需要太多資源。它不像房屋問題,沒有文化我們不會瞓街,它不像交通問題,沒有文化我們不會每天發脾氣。

極端二:文化是棵搖錢樹,它是「經濟增長點」,是來幫我們的旅遊業「增值」的,因此文化的價值在於它能否創造收益,如果短時間內看不到成果,對不起,人們不感興趣。

我們何時能打破這種二元思維?文化不只是課外及工餘活動,它是需要規劃與政策的,因為它最終為的是提高整個城市的人文素養,它甚至是社會安定的基石;文化又不必時刻跟收益扯上關係,它是一個城市的最基本要素,它像清新空氣與乾淨食水,那是必需品。文化的價值,是遠遠超過個人興趣與經濟收益的。

「風花雪月」以外的作用

一位任教師的朋友告訴我,他曾經有個學生,非常頑劣,甚至染上賭博偷竊等惡習,當校方與家長軟硬兼施用盡所有方法都沒法把他教好,甚至想把他放棄,他卻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了結他,迷上了音樂。自此之後,他每天練結他,他熱衷聽英文歌,後來,他加入了一個樂團,更有機會上台表演。「我覺得彈結他好玩過落夜場喎。」他對老師說。漸漸的,他疏遠了他的惡習與一群損友。藝術,不只是陶冶性情那麼簡單,它甚至可把一個問題少年、甚至是潛在的犯罪改變,它可以減少罪案,可以令社會安定。然後,警方的工作量可能下降,少年感化院的負擔可能減輕,法院的案件也可能減少。你說一個地方的文化政策與配套設施如果完善的話,可以為社會發揮多少在「風花雪月」以外的巨大作用?

可是,事實卻並不是如此;在缺乏文化政策的澳門,很多人要追求文化藝術常常歷盡困難。在澳門,有個公園一到晚上就聚集了一群少年,他們不是街童,不是聚集抽煙,他們是在排戲!因為沒有場地,他們只有在公園排練。回歸後,澳門增加了無數賭場豪宅,卻沒有增加演出場所及排練場地,這樣的情況出現在一個GDP在亞洲名列前茅的地區,實在貽笑大方。另一個令澳門蒙羞的事件是,數年前,傳媒報導一群即將到外地修讀與戲劇相關課程的學生,合力辦一個演出來籌款交學費。為什麼我們的藝術學生竟然要像災民?也許有人覺得升學是個人的事,很多人都是自己想辦法籌錢升學的。但當政府一方面揚言提升人民素質,甚至常把文化產業與藝術教育掛在口邊,但另一方面,想修讀藝術的學生卻要像災民一樣四處籌款,這說得過去嗎?當然,還有下一個問題,也就是這些學生在讀完藝術課程之後,社會有沒有提供舞台給他們?我們有沒有文化產業?有沒有演藝事業?

我們需要文化政策

我們需要為了下一代的文化政策;我們已經在澳門散佈了太多的黃賭毒,文化政策能為下一代提供一個比較健康的成長環境。因為,下一代的是社會最重要的資產。

我們需要高瞻遠矚的文化政策;長久以來政府把文化發展等同於搞晚會搞興趣班的心態必須糾正,我們必須培養本地人才,發展本土藝術,推動創作的專業化發展。因為,文化是一個地方的招牌。

我們需要公平透明的文化政策;澳門的文化藝術團體在不透明而短期的資助制度下,沒法真正發展起來,我們浪費了人才,窒息了創作。因為,藝術團體是一個地方發展文化的核心力量。

我們需要照顧本土的文化政策;澳門在回歸後大灑金錢購買外來節目,卻懶理不少本地藝術團體艱苦經營、奄奄一息,當藝團連基本的運作經費都不足,又談什麼發展?

是的,也許文化問題永遠不像交通、房屋或醫療那麼切身,那麼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但是,如果沒有文化,再多的經濟成就也沒法真正提升生活素質,而這世界上,也沒有哪個城市是可以沒有文化而有傲人成就的,從紐約倫敦到釜山蘇州,莫不如是。因此,當提倡文化政策,其實我們愛的不只是文化藝術,更重要的,是我們愛澳門,愛澳門人。

第六組公民監察文化範疇政綱--

四、為文化,爭發展,改革資助機制,完善文化政策

為什麼過去十年,我們的GDP增長了,澳門人的自信卻沒有同步增加?為什麼在歷史上最富裕的時候,我們都沒有產出可以令我們自豪的本土價值?因為,發展經濟的時候,我們的政府忘記了本土文化也是需要發展的,所以,我們在文化政策上,提出了這些政綱:

*落實本土文化政策。
促使政府推出由本土藝術工作者與市民共同參與制定的澳門文化政策,將文化局、民政總署、教育暨青年局、體育發展局等相關部門的文化職能及資源優化整合,重新分工,釐清權責,打破資源重疊、各自爲政的困局。全面檢討本澳目前的文化藝術發展現狀,研究、分析及制定澳門的長遠文化政策。

*檢討現行文藝資助制度。
督促政府全面檢討現行文藝資助制度,提高文化藝術資助機制的透明度,監察資源的分配和運用,尤其是澳門基金會的資助模式。打破長官意志決定一切的分配模式,推動建立合理、專業、公平、公開、公正的資助機制,推動設置三年資助計劃、五年資助計劃,扶助民間文化藝術團體及工作者開展更具階段性、策略性的發展目標。

*推動“比例制”扶持本土藝團發展。
督促政府為本土文化工作者爭取更大發展空間,研究推出“比例制度”,規範政府及商業機構在文化藝術範疇的外判或採購政策,引導社會資源扶持本土文化藝術發展,全面推動本地文學創作、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的發展。

*制定圖書館法。
督促政府奠定發展圖書館事業的法治基礎,建立完善的圖書館體系及有效的管理機制,推動建立一個獨立專業、融入社區的圖書館系統,優化資源及人員的分配運用,落實“全民閲讀,終身學習”的理念,提升社會整體閲讀風氣。

*立法鼓勵私營企業成立文化基金會。
敦促政府立法,以提供稅務減免優惠等措施,鼓勵更多私人、企業成立文化發展與獎學基金,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協助及推動本地藝文長遠發展。

*設立創意產業發展機制。
督促政府發動社會民泷參與制定適合澳門實際條件的創意產業發展策略,杜絕紙上談兵的虛文作風,結合產、官、學的創意產業發展機制,建立文化產業合作及支援平臺,統合文化創意、稅務融資、產權保護、製造銷售、宣傳推廣、物流配送等相關範疇,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以專業、務實的態度全力推動澳門創意產業發展。

*大力推動人才培訓。

於本地大專院校設立恆常藝術院校培養創意人才,重整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與演藝學院,大力推動藝術行政與管理人員培訓,並從課程中拔尖選派到外地藝文機構實習及交流,透過奬學金機制挑選優學員往外地進修,為本土藝文發展培養新血、積累人才。

*增加展演與排練空間。

透過研究,妥善規劃各區展覽、演出、排練與培訓的藝文空間,特別於北區及琑仔區建立合適的分區藝術中心,善用文物與閒置空間,鼓勵民間參與發展及管理,推動設立“黑盒劇場”創意園及藝術家工作室聚落,形成藝術的創意氛圍,以改善現時大部藝文場地只集中於中區的失衡情況。保障本地創作人版權收益。

立例規定本地公共圖書館,電視台與電台等文化設施,於借出本地出版圖書或相關影音制成品,每次均需支付作者版權稅款,以維護及保障本地創作人權益。

* 全面檢討公共廣播政策。

對本地公營電視台、電台等廣播構進行全面改革,全面研究與制定本地公共廣播政策,提昇本地傳播媒體競爭力,並加強公帑使用監管,特別為本地演藝制作方面提供更多參與機會,推動本地文化創意產業長遠發展。

* 創設藝文社會企業。
結合社會企業與文化藝術,推動政府制定相關政策,鼓勵澳門藝術工作者、藝術行政人員開設藝文範疇的社會企業,並設立本土創意中心、創意廊等展銷空間,提供稅務、法律方面的諮詢服務,以全面協助本地藝術工作者將個人創作能力轉化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

*將公共藝術引入城市空間。
在城市規劃中,制定文化設施及公共藝術的空間比例,規定所有政府機構或商業機構的大型建築項目,必須有若干比例的資源用作購買本地藝術作品或委約本地藝術家進行創作。

政綱百分百完整版:
http://www.agnesmacau.net/agnes/index.php/2009-09-03-16-10-20





展鵬 2009-09-09 23:02:57

DEAR JOHN:
是的,真不是崇洋,英美國家對文化的看法真的比我們先進半個世紀以上! 希望大家也像你一樣可以有這個層次的思考.

John 2009-09-08 07:58:17

展鵬兄,

相當同意你的看法. 這種二元的&quot理想&quot與&quot麵包&quot概念不只在澳門, 記得有一次英國外相文禮彬在香港演說談到香港比倫敦和紐約不足的地方就是這種二元分極. 他說:&quot當香港的投資銀行家會談論即將上映的&quot歌劇魅影&quot而藝術家們正在熱衷於討論如何融資開新劇及如何賺錢, 那麼香港就真是的一個國際大都會了&quot. 確實, 文化人不應孤芳自賞而社會政府亦應支持其發展. 屆時澳門人的自豪感, 歸屬感以及對自己社會發展的關心定必大增. 這是否政府所願意看到則是另一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