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6 17:07:33Pan

一個看電影的盲點--電影的政治社會分析

(音樂劇版本的《跳出我天地》)
   
  對電影著迷已有十數年之久,但我竟是到了近年才知曉自己欣賞電影原來存在著一大盲點。

  在英國求學,很難不受到當地的階級文化影響。英國有源遠流長的階級觀念,至今保留傳統的皇室與貴族制度。另一方面,英國又是馬克思完成《資本論》的地方,與左派思想有深厚淵源;而工黨長期雄霸政治的半邊天,勞動階層的問題亦一直備受重視;在英國,就是傳媒都或多或少有左傾色彩。有了這樣的背景,階級成了英國人的慣常思考角度。

  這種氛圍下給了我新的思考視野。中學時讀《苦海孤雛》(Oliver Twist),我只道那是個悲慘孤兒的歷險記,讀《孤星血淚》(Great Expectation),只道那是個美麗又殘酷的愛情故事。然而,當人在英國,新的電影版《苦海孤雛》與舞台劇《孤星血淚》令我有如發現新大陸:狄更斯一直關心的是人如何在階級制度中掙扎,《苦海孤雛》把脫貧經驗融入在尋親故事中,《孤星血淚》則把往上的階級流動結合淒美愛情。狄更斯自小就因生活所逼當童工,而其父親亦曾因欠債而入獄,因此,他總是把小說的著眼點放在階級上;難怪《雙城記》花了那麼多筆墨寫底層人民,難怪《苦海孤雛》會把倫敦寫成富人的天堂與貧民的地獄。為什麼我以前那麼笨?為什麼我從不知道狄更斯的小說其實是階級的控訴?

  我又看了音樂劇版本的《跳出我天地》。這部英國片我看過不只一次,但若非在倫敦再看其音樂劇,我也不會看出這個故事的階級批判。原來小Billy捨拳擊而學芭蕾舞,那不只是興趣的選擇,也不只是性別氣質的選擇,它還是一次階級的掙扎:在英國北部的工業小鎮,當工人正因生計而罷工,芭蕾舞自然成了被敵視與漠視的一種高級玩意──它是沒法解決溫飽問題的附庸風雅,它代表著中產階級對勞動階級的嘲笑。用同樣的階級角度,《哈利波特》何以“很英國”的原因亦呼之欲出:哈利仔有著魔法家庭的血統,有與生俱來的異能,他不是一個“麻瓜”,他不需要奮鬥。這是傳統英國階級觀念的一次借屍還魂。

為什麼我那麼笨?我為什麼很少從政治社會的角度思考電影?這種思考的盲點是從何而來的?我們為何像色盲一點,對小說電影中的某一類顏色視而不見?

 *   *   *

  我們不夠了解這個世界,這也許是值得原諒的;但當我們連自己深愛的東西都不了解,問題出在哪裡?

我對港產片《天涯海角》很有特別的感情,那是令我掉過最多眼淚的電影之一。早陣子,我帶著耳機聽著Leonard Cohen的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在北區熙來攘往的街道上,電影中的喧鬧中環舊區即時飄入腦海,那一刻,我才知道我一直沒有完全了解這部電影。我知道那是個有關遺失與尋找的故事,我知道電影是要透過一段愛情去說明生命的秘密。然而,我多年來忽視了重要了一環:電影的階級書寫。

片中的陳慧琳是個富家女,她跟家人的關係疏離又冷漠。然後,她遇上了專門替人找尋失物的金城武。他生活在港島區的擁擠髒亂處,他跟她是兩個階級的人。陳慧琳以為船員王敏德是她生命中的魔術師,她愛上了他,並把他的家鄉蘇格蘭視為人間樂土。終於有一天,當她真的排除萬難走到了蘇格蘭的天涯海角,她才發現她愛的人其實在香港那個髒亂的角落。

階級,是電影相當重要的題旨。片中有大量篇幅描繪港島舊區的各式人等:報紙檔那個患哮喘的小女孩、一個到處尋妻的小販、一個每天背著殘障的女兒上下班的媽媽。對比著陳慧琳與家人的淡薄關係,以及那座冷冰冰的商業大廈,那個草根世界充滿了人情與活力。電影有三類空間:毫無人味的商廈、熱鬧擁擠的舊區、渺無人煙的蘇格蘭。把這三個空間放在電影上映時的時間脈絡(一九九六年)中,當可發現《天涯海角》其實是個香港寓言:在九七前的迷惘中,富人一方面只顧賺錢,一方面則遠走他方(移民),至於那個別無選擇的草根階層,卻自有其活下去的方式。最後,陳慧琳對生命的領悟既是來自愛情,也是來自一種階級的覺醒──身為富家女的她在草根世界找回了「失物」。如此說來,電影用了《何處覓蓮萊》,也許是因為許冠傑是個為草根發聲的歌手。

一部看來純粹的愛情片有著階級觸角與社會意識,我怎麼花了十個年頭才懂得?狄更斯明顯的階級控訴我既是看不透,這也許是因我對十九世紀的英國很陌生,但《天涯海角》書寫了我所熟悉的九十年代,怎麼我遲鈍若此?我以前的思考,似總是有個政治社會的缺口,為什麼?

(我怎麼那麼笨.上)






台長-PAN 2006-10-22 00:38:31

若藍,
係呀!南美風情啱我,我又喜歡結他呀.
沒錯呀,我一點也不擔心SF會變呢,
你看看那條仍充滿嬉皮風的HEIGHT ST就知道!
我就一直再想聽著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再坐一次CABLE CAR!

若藍 2006-10-21 18:37:52

忘了一句
放心吧,San Francisco比北京有耐性
人來人往後
San Francisco還是呆呆的待在這裡,不走也不留

若藍 2006-10-21 15:49:53

你這麼喜歡王家衛,那你也許會很喜Bossa Nova吧
Astrud Gilberto的一曲The Girl From Ipanema 算是Bossa Nova裡的Classic,她女兒Bebel Gilberto 2000出品的Album”Tanto Tempo”也很動人
不必言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