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08 21:55:10Pan
談電影--中國當代電影
十多年後的驚喜 李展鵬
中國電影,一直是惹人好奇的。十多年前的第五代導演,把中國電影帶到世界電影舞台。這些作品,以濃烈的色彩、富象徵性的故事、具衝擊力的音樂與深邃的內涵題旨,震驚中外影壇。十多年過去了,這些日子以來,中國處於劇變的狀態,幾個中國大城市更有蛻變為國際都會之勢。到底,中國新一代導演眼中的中國是怎樣的?他們的作品富有怎樣的特色?這些新電影又跟第五代導演的作品有何不同?
這次婆仔屋的中國新銳導演作品展,讓我們接近最新的中國電影。我雖然只看了《動詞變位》、《陳默和美婷》及《我不要你管》,但卻足以令我眼界開闊。這些新導演,比張元及張揚等第六代導演小一輩,但創作風格卻傳承了第六代導演的精神。首先,是對城市生活的鮮活呈現。第五代導演以意念先行,並多以鄉土為題材,對城市的描繪是缺乏的。但是,第六代導演多在城市長大,因此對於城市的發展與變遷有敏銳的觸覺,對於城市人心態也有到味的捕捉。《動詞變位》寫的是八九年冬天一群大學畢業生在北京的落寞生活;《陳默和美婷》寫的是今天生活在北京低下層的年輕人的困窘與無奈;《我不要你管》寫的則是在貴州的黑暗角落活著的三陪女郎。這些電影展示的城市,不是傳媒所建構的繁榮都會,而是破敗陰暗的失樂園;這些新導演,都表現了對城市邊緣人的關注,並對於高速發展的物質化城市抱持質疑的態度。
在手法方面,這幾部作品都以個人化的敘事方式建立鬆散的結構,並以風格化的影像表現一種紀實中有迷離的電影色彩。第五代導演的宏大敘事與寓言模式,早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跳躍的敘事與個性化的寫實。《動詞變位》刻意迴避了好些重要事件,而選擇以氣氛的營造與情緒的渲染去書寫一代中國知識份子的無力感;《陳默和美婷》的故事主線似有若無,貫穿全片的全是生活瑣事,藉此輕描淡寫地勾勒出城市邊緣人的生存面貌;《我不要你管》更是以紀錄片的方式,赤裸裸地揭示三陪女郎的生活實況。這幾部作品,都以隨性的敘事與富實感的影像,拼湊出中國的圖像。這圖像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天安門廣場,不是陳腔濫調的上海浦東盛世圖,而是活生生的中國人、事、地、情、物。
第五代導演的風潮過去了,中國的電影亦有了一番新氣象。十多年後的中國電影,仍為我們帶來無限驚喜。中國電影,絕不是一個過去式,而是奮勁十足的現在進行式。
中國電影,一直是惹人好奇的。十多年前的第五代導演,把中國電影帶到世界電影舞台。這些作品,以濃烈的色彩、富象徵性的故事、具衝擊力的音樂與深邃的內涵題旨,震驚中外影壇。十多年過去了,這些日子以來,中國處於劇變的狀態,幾個中國大城市更有蛻變為國際都會之勢。到底,中國新一代導演眼中的中國是怎樣的?他們的作品富有怎樣的特色?這些新電影又跟第五代導演的作品有何不同?
這次婆仔屋的中國新銳導演作品展,讓我們接近最新的中國電影。我雖然只看了《動詞變位》、《陳默和美婷》及《我不要你管》,但卻足以令我眼界開闊。這些新導演,比張元及張揚等第六代導演小一輩,但創作風格卻傳承了第六代導演的精神。首先,是對城市生活的鮮活呈現。第五代導演以意念先行,並多以鄉土為題材,對城市的描繪是缺乏的。但是,第六代導演多在城市長大,因此對於城市的發展與變遷有敏銳的觸覺,對於城市人心態也有到味的捕捉。《動詞變位》寫的是八九年冬天一群大學畢業生在北京的落寞生活;《陳默和美婷》寫的是今天生活在北京低下層的年輕人的困窘與無奈;《我不要你管》寫的則是在貴州的黑暗角落活著的三陪女郎。這些電影展示的城市,不是傳媒所建構的繁榮都會,而是破敗陰暗的失樂園;這些新導演,都表現了對城市邊緣人的關注,並對於高速發展的物質化城市抱持質疑的態度。
在手法方面,這幾部作品都以個人化的敘事方式建立鬆散的結構,並以風格化的影像表現一種紀實中有迷離的電影色彩。第五代導演的宏大敘事與寓言模式,早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跳躍的敘事與個性化的寫實。《動詞變位》刻意迴避了好些重要事件,而選擇以氣氛的營造與情緒的渲染去書寫一代中國知識份子的無力感;《陳默和美婷》的故事主線似有若無,貫穿全片的全是生活瑣事,藉此輕描淡寫地勾勒出城市邊緣人的生存面貌;《我不要你管》更是以紀錄片的方式,赤裸裸地揭示三陪女郎的生活實況。這幾部作品,都以隨性的敘事與富實感的影像,拼湊出中國的圖像。這圖像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天安門廣場,不是陳腔濫調的上海浦東盛世圖,而是活生生的中國人、事、地、情、物。
第五代導演的風潮過去了,中國的電影亦有了一番新氣象。十多年後的中國電影,仍為我們帶來無限驚喜。中國電影,絕不是一個過去式,而是奮勁十足的現在進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