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01 19:03:12Pan

談電影--給陳凱歌的黃土   

  給陳凱歌的黃土   李展鵬

  看幾個中國大導演在這廿年間的轉變,是很有趣、也很令人感觸的事。

前陣子在大陸某電視台看到一個訪問陳凱歌的節目,節目中有觀眾問:「你以前說過,藝術電影是對商業電影的一種嘲笑,你現在對這句話有何看法?」大陸觀眾果然厲害,這問題針對他的電影從藝術性走向商業性,一針見血,而且,這觀眾引用的是他自己說過的話,正是最有力的質問。陳凱歌笑了,他說,這句話恐怕是他三十出頭時說的,現在的他不會說這種話,言下之意,那不過是當年的年少輕狂。現在的他,更希望的是在大陸建立一個健康的電影市場。

十年人事幾番新,陳凱歌的這番話,道盡了一個大陸導演的廿年滄桑。曾經,陳凱歌與張藝謀等第五代導演震撼中外影壇,使電影成為了一代的中國文化圖騰。可是,自《霸王別姬》向商業靠攏以後,陳凱歌的作品遠不如前作,到了近年以《殺死你的溫柔》闖荷里活,更是不叫好不叫座。當大家在猜測他的下一步走向時,他卻回歸祖國拍出一部全面商業化的《和你在一起》。至於張藝謀,從《一個也不能少》的通俗結局,到《我的父親母親》的刻意經營,到《英雄》服膺市場公式,他要討好觀眾與政府的意圖明顯不過。我一直以為,那是藝術家的妥協,是電影的庸俗化,是個性的喪失。但是,聽了陳凱歌的話,我卻似乎有點懂了:當年的他們,拍電影完全是為藝術為自我,他們心中沒有觀眾,也沒有政府的尺度,可是,十數年後,他們卻彷彿明白,要在大陸建立一個本土電影的市場,需要的是迎合觀眾、不犯政治禁忌的作品。若純粹評價藝術成就,他們的作品自是在走下坡。但是,若論對電影的貢獻,我們卻不能否認今天他們成功地把大量觀眾吸引進電影院,大大開拓了大陸電影市場。再創藝術高峰,與帶起一個看本土電影的風氣,哪一樣更為偉大?真是見仁見智。

訪問陳凱歌的節目結束前,主持人把一個觀眾寄來的郵包交給陳凱歌。郵包中,沒有片言隻字,卻有一包黃土。陳凱歌當場非常感動。這黃土,既叫陳凱歌別忘了他曾經的藝術執著──《黃土地》是他至今藝術成就最高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提醒他別忘了中國的土壤。驀然回首廿年歲月,一路走來黃土飛揚,當年那個輕狂的少年早已面目模糊,可眼前這個一臉滄桑的中年男人,卻自有他活著的另一個使命。Creatingadam@yahoo.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