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7 00:41:02瑄瑄和宸宸

淡水古蹟遊(2012-06-24)

我們全家已經有兩年的時間沒有到淡水遊玩,而最近淡水又新增許多新的景點,所以趁著小朋友考完試後的假日,天氣晴朗,帶著兩個小朋友走訪這些新景點。

一早我們就搭著捷運來到淡水,我們首先拜訪的是位於捷運站南側的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清同治元年(1862)淡水海關正式開市,眾多洋行林立,英商嘉士洋行遂於淡水鼻仔頭地區成立,後此洋行被殼牌公司買下,並在原洋行之地設立油槽倉庫,因為各種汽油、煤油所形成濃厚的油臭味,使淡水區人民以「臭油棧」倉庫來稱呼。

倉庫區內有鋪設鐵軌接通淡水火車線,便利貨櫃裝載油品,目前這一小段鐵路應該是淡水線鐵路唯一留下的遺跡。

這些倉庫大小不等共同特點均為約建於1870-1880年代。磚材為閩南扁平方磚,以二尺厚磚牆做為內部隔間承重牆,窗臺、門框架都使用泉州隴石(花崗岩)打造,窗台除厚重鐵窗外,內部也使用傳統木製門栓,內部承載使用方形磚柱及大跨距木桁架承受屋頂架構。

 

園區目前為淡水社區大學負責經營管理,主要倉庫建築有兩大間,一間目前展示傳統剪黏、交趾陶和木雕文物,另外一間則是貝殼公司文物館。

殼牌公司文物館,門口堆置許多殼牌油桶的水龍頭。

歡迎各位來打鼓,每個油桶都可以敲敲打打。

殼牌公司的商標演進,殼牌公司是國外的油品大公司,可惜國內油品市場太小,沒有引進殼牌油品,只能任由中油和台塑宰割。

可愛的復古型殼牌加油機。

今天是農曆五月六日,是淡水一年一度的大拜拜,相傳同治六年(1867)清水祖師遶境石門,落鼻示警,石門鄉民因以免去震災之禍,遂以「落鼻祖師」聞名。淡水地區每遭瘟疫、蟲、旱等災,屢蒙祖師佛力救治,尤其光緒十年(1884)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咸信祖師顯聖,懼退法軍,因獲敕賜「功資拯濟」御匾。又昔日衛生不良,每逢熱暑,瘟疫流行,地方人士乃備神輿迎駕遶境,鎮壓疫情,此為淡水五月初六祭典之由來。

福佑宮媽祖廟前的市場已拆除,媽祖終於可遠望觀音山和淡水河的山光水色,今日大拜拜的陣頭都會在媽祖廟前表演,我們也在廟埕前觀望一陣子。

媽祖廟旁的登峰魚丸博物館,沒來過就上去逛逛,不過展館內容感覺有點空洞。


告別了熱鬧的中正路,我們轉往寧靜的馬偕街,走訪馬偕博士昔日的足跡;馬偕街口的很可愛的大野狼與小紅帽的玻璃畫飾,記得這裡以前是歐式藝品店,太久沒來了,現在已是鞋店了。

滬尾偕醫館為1879年馬偕博士至海外募款所建立的全臺第一間西醫院,整棟建築為馬偕博士所設計,屋體為閩南式民宅,有著中式閩南瓦的屋頂和西洋栱形的門窗。極富趣味。外貌雖樸實,內部格局單純方整。目前醫館仍保持初建之樣貌,館內並保有一些馬偕博士行醫時之醫療器材,可惜窗戶貼著適逢淡水大拜拜,本日休館一天。

1890年馬偕博士在其醫館西鄰,購得地主陳阿順的洋樓,改建成淡水第一所禮拜堂,取名滬尾教會;1913年滬尾教會更名為淡水教會,1915年並將此禮拜堂改建為可容納八十人的白色禮拜堂;1932年慶祝教會六十年,再將此禮拜堂改建為仿哥德式得紅磚建築,並由馬偕牧師的兒子偕叡廉親自設計監工,外牆則由名匠阿樹師砌造,爾後成為攝影家與畫家最愛取景的地標。


馬偕博士租屋發跡地,1872三月九日馬偕博士登陸淡水,四月十日獲得英國領事和英商之協助,在此地向地主陳阿順以月銀15元租得廢墟一所(今馬偕街24號屋後),該陋室原為清代名將孫開華提督之馬廄,不僅破敗簡陋,遇雨更是泥濘不堪,不適人居,但經馬偕博士巧思與耐心整理成為其寓所。今離馬偕博士擇此租屋已逾一百三十幾年,留下此屋供人緬懷馬偕博士初來台之開創艱辛。

從馬階街穿過中山路陸橋,經過美麗的窄巷後,就來到有阿給街的真理街,真理街上共有三家阿給店,其中以文化阿給和老店阿給最有名,今天大拜拜老店阿給沒開店,我們只好選擇文化阿給,沒想到這麼有名的店面沒有冷氣也沒有洗手間,老闆未免也省太大,我們只好選擇較不出名的三姊妹阿給,可以吹冷氣和上廁所,反正這樣的小吃差異不會太大。

吃飽了喝足了,沿著真理街行走,我們來到了小白宮。

小白宮為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早期與另兩棟助理與職員宿舍並稱「埔頂三塊厝」,後因戰火,僅關稅務司官邸留存至今,屋頂是四坡式斜屋頂的基本形式,方便排水,可以增高室內空間或作成閣樓使用,同時具有隔熱作用,東、西面各有四個半圓拱圈,規律對稱的拱圈,十分整齊大方,除了視覺效果外,更可以增加光照面積,讓每一個空間都能得到充足的日照與視野。

 

原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的內部隔間模型,目前的隔間都是展覽解說,只能從此模型來想向當初官邸的生活起居。


淡水各古蹟園區獨特的郵筒造型。


接著我們來到了淡江中學,1911年年底,馬偕博士的長子偕叡廉取得教育碩士學位後,返台籌辦一所中學校,191439,台灣總督府核發設校許可,年44淡水中學校在牛津學堂舉行開學典禮,19256月,遷校至現址的新校舍,牛津學堂改作為學生宿舍至1931年止。自此,新校舍的「八角塔」成了學校的的精神象徵,1958年,淡江中學與純德女中合併,改稱為私立淡江高級中學。淡江中學有很多傑出的校友,除了周杰倫外連我們前總統李登輝先生也是喔。而淡江中學美麗的校園可從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中來一一窺探。

 

八角塔,19256月峻工。這是淡江中學歷代的精神堡壘,是1952年時該校幾何老師加拿大宣教士羅虔益(K.W.Dowie)所設計,他成功的融合了中國的寶塔和西方拜占庭式建築。八角塔採用很多地方性的建材,按農舍三合院格局兩翼教室依次降低(現已加二樓), 前端有兩座八角型衛塔,三塔環護青翠的前庭,中間開椰林 道通正門,主塔正面以磚面和粉面紅白交替,非常美麗。

 

淡江中學禮拜堂竣工於1965年,佔地面積825,在當時是遠東最大的教堂,可容1500人。教堂是由馬偕博士的外孫,也是淡江中學美術老師陳敬輝所設計,教堂正面是用大面積的洗石面與石板砌成,做出中世紀石砌教堂的風格;左邊是略為改良的八角塔鐘樓,鐘塔下方十字架加聖經的圖案則是淡江中學的校徽,前面的蓮花池和小橋是校徽的形狀,池中的大杯取聖經詩篇二十三篇中「福杯滿溢」之意。矗立於古老、綠意盎然的校園中即協調又醒目,也帶動了淡江中學濃厚的音樂和美術校風,也很清楚讓人明白這是一所教會學校。

接著我們再前往真理大學,真理大學內的牛津學堂為1881年馬偕博士重返淡水,擇定牛津學堂現址,親手規劃、監工,興建校舍。1882726如期峻工,取名「理學堂大書院」。因感懷其故鄉加拿大牛津郡鄉親之盛情襄贊,英文乃命名為 OxfordCollege,故後人稱之為牛津學堂,此後成為長老教會培育傳教、醫療和教育的基地,同時是台灣第一個私人博物館。

真理大學大禮拜堂建於1997年,共設10層(包括地下及屋頂部份),外部採用哥德式的設計風格,與周邊建築共同組成具有古蹟風貌的建築群,而內部則以傳統設計為本,設有由荷蘭管風琴廠佩爾斯以手工製造的巨型管風琴,是台灣最高兼為首台設有32呎音管的管風琴。


綠意盎然的淡水紅毛城南門口,以前進入紅毛成的唯一出入口,而現在可以從真理大學禮拜堂旁的側門直接進入紅毛城。

淡水紅毛城屬第一級古蹟,為荷蘭人攻佔北台灣後,於1644年春天從台南運來建材和匠人,在西班牙聖多明哥城的原址附近重新築城,命名為「安東尼堡」。。全區分為紅毛城及領事館官邸兩部分,紅毛城原是為軍事需求而存在,外牆厚1.9公尺,城下的古砲是由英國人搬運至此做為裝飾用,樓頂的巨型旗杆高約12公尺


清廷在天津條約開放淡水等港口,當時英國領事有「領事裁判權」管理在華的英國人。如果有英國人在臺灣犯罪,就由領事判定罪名關在地牢裡。地牢是用紅磚砌成,分隔成四間,在厚木板的牢門上有圓形的窺孔,上面有活動的鐵片,管理人如果要查看牢裡犯人的情形,可以隨時打開。還有一個送飯的送食門,除此之外,地牢裡空空蕩蕩,偶爾犯人可以到「放封院」做活動,這也是他們僅有的戶外活動空間。





領事館官邸建於1891年,是一棟兩層樓的典型英國殖民地建築式樣洋房。建築材料大部分取自台灣,牆壁為清水紅磚,屋頂是閩南紅瓦,但是一樓屋內彩色地磚是爪哇產品,一樓迴廊立面是弧券拱,二樓迴廊立面是半圓拱。而迴廊兼具遮陽擋雨的功效。

 

領事館官邸內部仿效當初英國領事官邸之陳設,從客廳及宴會廳中了解英式風格的家居生活。



告別了淡水紅毛城後,我們就來到2011329開放的一滴水紀念館。


 一滴水紀念館是日本已故文豪水上勉之父水上覺治於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年)在日本褔井縣所蓋一棟日式木造古屋,因日本阪神地震與台灣九二一地震的互動交流,讓神戶御藏社區與台灣建立深厚的友誼,讓此建築歷經五年的時間,在輾轉拆卸、遷移、上岸、移築的過程,最終落腳在淡水的一滴水紀念館;並以水上勉曾經用來鼓勵窮學生的「一滴水脈中有無限可能」,將古宅命名為「一滴水紀念館」。

ㄧ滴水紀念館內部除設置有一展覽室介紹移築過程、建築模型及古民家建築工法,含榫頭技術、土牆結構、樑柱結構等外,同時展示日本古民家居家生活風貌,含格局陳設、居家文化、日式茶道等介紹及導覽。

ㄧ滴水紀念館旁為滬尾砲台,滬尾砲台建造於1886年,清法戰爭後,清廷命當時的臺灣巡撫劉銘傳加強台海防務,於全台重要海口地區興築砲台基地,門額上仍留存劉銘傳親筆所題之「北門鎖鑰」石碑,砲台坐北朝南,為一隱蔽性的暗砲台。形狀為矩形,由外而內有:土坦、豪溝、子牆、砲座、被覆、甬道及廣場。砲座及子牆由昂貴鐵水泥灌鑄而成,滬尾砲台有四座砲座,分別為12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8吋克魯伯後膛砲兩尊, 現皆已不存。

砲台內結實磊磊的蓮霧樹,我只是想拍個透紅的蓮霧就被工作人員嗶嗶嗶的警告,也許工作人員怕有人偷摘蓮霧而跌落,那就得不償失。


今天行走的路線原本可以搭乘公車,只是碰到大拜拜,車水馬龍的中正路與中山路都沒有公車,所以我們又走回老街,看到老街ㄧ棟嶄新的建築物,淡水藝術工坊;淡水藝術工坊是新北市首座融合在地人文特色、藝術美學以及自然生態環境的藝文空間,使用回收製成或可完全回收的建材,並透過太陽能光電、遮陽系統等綠建築的手法,將能源作有效的運用;也利用屋頂收集雨水,經過處理系統後回送至建築物再利用,不論硬體或功能的設計,都充分善用「綠」的資源,將節能減碳發揮到極致,目前展覽內容為馬皆宣教一百四十周年紀念,剛好與我們行走之路相吻合。


回到捷運站,外面仍然鑼鼓喧天,炮聲隆隆,所有陣頭都盡全力的在熱演中,今晚的淡水將是一個不夜城,只是逛了一天,腳酸也累了,只好跟淡水說聲再見了。

 

印度神油 2020-01-12 21:12:38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健康管理憑證 2017-12-05 09:20:35

好文

電腦問題線上即時服務 2012-08-20 13:46:18

實在是深入報導,我去到旅遊地點都是去散心而已,您實在花多精神去做紀錄!

版主回應
謝謝你的讚賞 2012-08-22 21: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