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9 09:06:17ne

擋門

 
 
 
最近在公主的日記上看到:我們是不是都很冷漠很自私  就連擋個門  一點舉手之勞的小事都很吝嗇。
 
 
我覺得擋門跟自私冷漠並不一定是反相關,
這都是文化影響了行為。
 
我喜歡身處在一個比較有文化、人性的城市,
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怎麼對待別人與被別人對待的好的方式,
難免忍受不住某些行為。
 
比方說排隊,
很難理解有國家是不排隊、爭先恐後地上車,或是亂丟垃圾,甚至吐痰。
餐廳吃東西想要叫服務員是用餐具敲桌子,
還有按喇叭,我觀察過,一個城市馬路上車子喇叭的大小聲,跟人民素養也有些關聯。
 
這是一個城市的公德水平,
他們沒有被培養成應該有的樣子,自然而然顯現的行為就不會是我們可以接受的模樣,都是大環境的影響。
 
而我也免不了去想,
我在一個會幫人擋門的國家生活久了,我就學會了幫下個陌生人擋門,那我在一個亂丟垃圾、不排隊的地方跟人家硬擠多了,是不是也會習慣這種行為,甚至...這樣做。
 
矯枉過正的例子是,習慣在捷運手扶梯靠右邊站,竟然在百貨公司也會自然靠右邊站。好笑的事我根本不是生活在台北啊!
 
 
有可能的,因為人性是順乎自然走的,
習性也是在這些小節慢慢累積,只是自己不會察覺,
是在身邊的人發現之後,自己才會有:「糟了!我怎麼變成這種人」的驚恐出現。
 
 
我有個朋友最近搬到上海,
她告訴我自己目前的生活過得好愜意,
有個全天候的阿姨打掃、料理三餐,外加照顧一歲多的小孩,
她們都開心地去逛街、採買、吃東西....
 
 
但是我很擔心她即將要成長的小孩,
當他看到大家都在插隊,怎麼教育他不能插隊,
當他看到大家在公共場合大小聲,怎麼教育他我們要客氣地說話,
他的小孩一定會上最好的國際學校,
但出門遇見的人與環境,是我們能控制的那樣嗎?
會不會到最後連中文字都不會寫呢?
因為他不知道這,要寫成「這」還是「这」。
 
 
旅行是一回事,生活又是一回事。
我們可以舒舒服服地用比較低價的錢去買來更高檔的享受,
可是你沒有辦法用錢去買回習慣。
 
你說,外國男人比較體貼所以會幫你拉椅子?
當這個行為跟呼吸吃飯一樣的自然而然時,你就不會把它解釋成體貼,
當對人無理咆嘯,也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時,你就不會把它視為不合理。
 
 
所以...即便我討厭中國,但我並非特地指涉該地,
我到曼谷或是馬尼拉這些城市,同樣有無法在此生活的感嘆。
想變成什麼樣的人,可能要從你想在哪裡生活開始想起。
物質充實了,精神不見得充實,
而且精神就算充實了,你的公共品德也不見得依然保有。
 
 
大家一起來幫下一個進門的人擋門吧,
然後上電梯時,請問一下比你晚進的人:請問你到幾樓。
還有垃圾分類,很難分辨的就算了(有些我的確搞不清楚他的材質)
但是寶特瓶先生跟玻璃瓶小姐耶!
拜託,請讓他們住進他們該住的地方吧。

上一篇:9天

下一篇:halloween

551 2009-10-30 09:01:30

沒錯
社會秩序與公民道德十分重要
4.5年前去過一趟上海
那時候都覺得我很有可能在路上隨便被車撞死
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善.....

2009-10-29 11:17:32

我老師說捷運局後來其實是取消原來的規定,但大家習慣養成,都會自動靠右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