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9 23:27:08非孔夫子

【課堂四】雲門舞集之「水月」(預告篇)


在台北唸書時,非孔夫子常有機會欣賞免費的音樂會或舞蹈,還記得以往雲門舞集總會有一年一度的戶外公演。我看的那場,公演地點是在中正紀念堂廣場。廣場人潮很多,我們無法找到較前的位子,還好大會仍設有巨型電視,讓坐在後面的我們不必一直「伸頸」。當年看的那支舞是「行草」,書法的力度與淋漓大氣,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真讓人讚歎。

雲門的創辦人林懷民,少時是文藝青年呢,還出過幾本小說,後來在法國學舞,把中國思想與文化元素注入舞蹈,開創了現代舞的新境界,也為他獲得了國際的喝采。台灣也因為有了雲門,而被世界看見與讚嘆。

後天在講完道家與道教思想後,我們將有機會欣賞雲門之水月。水月的創作靈感來自兩個主題:一是佛門的偈語:「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另一個是「太極導引」原理形成,在其中更融入了道教哲學,反映出真實與虛幻、陰與陽、男人與女人的關係,最後闡述了時間與空間的概念。真巧啊,幾乎把3、4、5課堂內容都包含進去。「水月」也曾被美國《紐約時報》評為 2003年最佳舞作之一。同學們一定不可錯過!

以下是在網路上找到水月的舞照,轉載了幾張,讓同學們先睹為快。http://www.xuanyi.com/bbs/dispbbs.asp?boardID=50&ID=61078&page=10
一方 2007-02-05 15:43:17

我在专家诗研究者们课上也看了一段云门舞集的舞蹈。看得是九歌中的一段--《湘夫人》。表现手法与水月不尽相同,但风格格调都是相似的,应该是云门舞集的特点吧。
总的来说,云门舞集有着自己的特色,让人一看就可以辩知这是云门舞集的舞蹈。云门舞集的现代舞蹈乍看之下让人难以得其味,难以得其境。通俗的讲就是很难明白他们跳的是什么意思,也很难看得出他们跳的美和跳的韵味。因此刚开始看就会很不适应,也可能会有厌烦之感,这也是很多同学纷纷离席的原因之一吧。
不过,云门舞集的编舞通常都是基于某些古典诗词或是传统艺术的。把诗与舞,字与舞等等很好的结合以来,用舞蹈的表现手法描绘诗的意境以及文字的淋漓。我们往常只是读诗写字,几乎没有尝试过观看诗,观看一种文字与文化。所以云门舞集是一种突破的创新的手法,可以让人耳目一新,是另一种文化与传统的诠释手法。
它不同于其他的舞蹈,它其中加入了各种元素,如水,镜子,植物,面具,而且舞蹈中会出现不相关的人与事(如《湘夫人》中的旅者)让这个舞台生动,新奇,突破了传统舞蹈的枷锁与条条框框,这又是云门舞集的与众不同之处。
其实,我现在也达不到完全接受和理解云门舞集的境界,只是尝试着去欣赏。希望可以从另一种途径来接触古典的美。

LiuLi 2007-02-04 03:41:26

我也觉得真的看不太懂,虽然坚持到最后,还是没有办法体会其中的“阴阳之道“,感觉就是本来只有一个人,后来人越来越多。。。不过他们的动作真的很柔美,可见舞技之高。。恩,我很喜欢最后那个用“水“的舞台,很的创意。

非孔夫子 2007-02-03 01:19:48

jiushou的這句話:「如果执著于舞的真意,又如何见到舞者脚下的水中月呢?」很有禪味哦。雖然舞有一些原理在,比如鏡中月與太極導引,但它們不是線框,而是想像的翅膀,或一些導引,讓我們可以心靈意會一些原理以內,或以外的道理。這樣就不會太著意於舞本身了。每個人或許被激發出來的感覺/感受或許是不一樣的,藝術的撞擊即在這裡。同學們能感受到「和諧」之美,就是一種領會。有同學被音樂強大的悲傷感衝擊,湧來一股壓抑感,又是另一種感受力。另,同學提問「無法把藝術與思想聯繫起來」,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延伸這問題,我們或許可再想想:藝術著重美,著重力,著重境界,那到底思想佔不佔據重要位置,這或許可以在班上一起討論。好的,下堂課可以抽一點時間談談水月,或再之前的聖人孔子。

Nancy

我也去了你的部落格看哦。很精緻的小天地,原來你也喜歡雷光夏。那間百年觀音廟,就位於Bugis熱鬧的四馬路。若搭地鐵,到Bugis站下車,附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