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8 10:42:59未來中國大新聞

高科技產品悄悄『操縱』人類身心 使大腦變笨 【視頻評論_高科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現代高科技未嘗不是如此。當人類正在享受智能裝置與互聯網所帶來的便利之餘,另一方面也在承受這些高科技所帶來的副作用。愈來愈普及的智能配備若是使用得當,的確可以為生活與工作上帶來許多便利及效率;相反的,假如不當或是過度運用,它們就會反過來輕而易舉地「操縱」人類的身心。

新唐人電視台簡介 環球直擊 YouTube 新唐人頻道
部落谷 小豆娘 紅粉佳人 5湖4海 博客群
12月17日國際快訊 繽紛水世界 MP4 自由門手機版 影片《採訪》諷金正恩 影院遭恐襲威脅 小豆娘 MP4 自由門 盧布暴跌引搶購潮 蘋果停俄網售 紅粉佳人 MP4 無界 悉尼「人質事件」澳反思並下令嚴查 5湖4海 MP4 愛博電視
古巴被囚美國人獲釋返美 霹靂乾坤 MP4 自由門手機版 悼屠殺死難者 巴基斯坦全國默哀三日 飛劍飛龍 MP4 自由門 12月17日環球財經簡訊 兩小無猜 MP4 無界吳敦義主持常會 討論選後兩岸局勢 任我翱翔 MP4 愛博電視
甘肅又一名藏人自焚身亡 小豆娘 MP4 自由門手機版 日本北海道暴風雪 數百航班取消 美麗心世界 MP4 自由門 歐盟法院:恐怖組織名單刪除哈馬斯 5湖4海 MP4 無界歐巴馬簽署1.1兆美元政府支出法案 霹靂乾坤 MP4 愛博電視


文:大紀元首發 高科技產品悄悄「操縱」人類身心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翻牆部落谷:翻牆、電驢、連環畫、電子報、部落格聯播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現代高科技未嘗不是如此。當人類正在享受智能裝置與互聯網所帶來的便利之餘,另一方面也在承受這些高科技所帶來的副作用。(陳柏州/大紀元)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現代高科技未嘗不是如此。當人類正在享受智能裝置與互聯網所帶來的便利之餘,另一方面也在承受這些高科技所帶來的副作用。愈來愈普及的智能配備若是使用得當,的確可以為生活與工作上帶來許多便利及效率;相反的,假如不當或是過度運用,它們就會反過來輕而易舉地「操縱」人類的身心。

電子時代,數碼科技無所不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是筆記型電腦等,如影隨行般的緊跟著多數人。但是,許多研究證明,高科技對人類所造成的副作用已經很明顯,從資訊焦慮到數碼中毒。專家強調,若是人們再不重視高科技所帶給人類的威脅,那它們就會「玩弄」或「操縱」你的身心。

高科技氾濫成災 嚴重影響人類大腦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4年的調查發現,有81%的美國人以手機收發簡訊,有67%的手機使用者會不時地查看手機是否有新訊息或是來電,有44%的使用者與手機共眠,因為他們不想錯過任何一通電話、簡訊或是社群網站上的最新消息。

在醫師和教育家為孩童和青少年深受科技中毒之苦感到憂心之際,從中獲利的美國硅谷企業也建議,成年人應暫離科技產品,走進家人的內心世界和大自然,擁抱真正的生活。

據《赫芬頓郵報》報導,科技進步正帶給人類意想不到的後果,神經學家梅策尼希(Michael Merzenich)表示,人類大腦正被智能科技「大幅重整」。《網絡讓我們變笨?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思考與閱讀行為》(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一書作者梅策尼希(Nicholas Carr Merzenich)也發出警告,科技使人變傻,當今科技大爆炸不僅改變了人類生活習慣和溝通方式,還可能對人類智力有「致命的」影響。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教授兼記憶與老化研究中心主任史莫(Gary Small)的研究發現,互聯網確實會讓大腦產生劇變。如果人們使用互聯網5個小時,就足以喚醒大腦皮層前部的睡眠區。每天使用電腦、智能手機和搜尋引擎等等「會促使腦細胞變化和神經遞質的釋放,並且會在強化新的神經通道時逐漸削弱舊的通道。」

高科技對健康的威脅

(Fotolia)
研究顯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筆記本電腦等科技產品所發出的藍光,會阻止人體在晚上分泌褪黑激素,進而干擾睡眠。

研究顯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筆記本電腦等科技產品所發出的藍光,會阻止人體在晚上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褪黑激素是由大腦內松果體生成的一種荷爾蒙,與睡眠時間息息相關。人有睡意時會開始分泌褪黑激素,並在半夜達到高峰。

據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線上資源網BerkeleyWellness.com的研究,接觸光線,尤其是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進而擾亂睡眠規律。如果睡前使用這些電子產品,會大大降低褪黑激素的分泌、睡意減少、入睡困難,並影響深度睡眠品質。

(Fotolia)
一項調查顯示,在網絡中成長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指1980年之後出生的人)比起他們父母輩那一代更容易健忘。

當搜尋引擎可隨時查詢所需的資訊、電腦和手機可以儲存信息,人類就會依賴這些裝置。《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就將互聯網比喻成人腦的「外接式硬盤」,因為人們將愈來愈多的資訊都「外包」給了它。

但是,過去的人沒有電腦、沒有網絡,可是他們的腦子裏卻有海量的知識,是高科技扼殺了人們這項本能。這是因為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需要從短期記憶變為長期記憶這樣一個過程,如果在轉換過程中,受到網絡的感官刺激或干擾(如在閱讀時停下來查看郵件或收發短訊),則尚未變成長期記憶的短期記憶就會從腦中被抹去,使大腦無法進行深入或創造性的思考,大腦就只能處理簡單訊號,把信息匆匆帶進短期記憶裡,再匆匆帶出。

研究消費者趨勢網站Trending Machine於201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網絡中成長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指1980年之後出生的人),比起他們父母輩那一代更容易健忘。美國家庭與職業治療師古籐塔(Patricia Gutentag)將千禧世代的容易健忘歸罪於科技。她說,這一代年輕人使用太多科技產品,再加上睡眠不足,是造成健忘的主因。

(Fotolia)
整天坐在辦公桌前的上班族,筋骨酸痛是很難避免的。

整天坐在辦公桌前的上班族,筋骨酸痛是很難避免的。因缺乏運動會讓肌肉燃燒脂肪的能量減少,容易變胖。因長時間坐著也會傷到內臟器官,久坐不僅易讓血液流動速度變慢,脂肪酸更容易堆積在心臟。

專家表示,常久坐不起的科技族,是罹患骨骼肌肉功能失調、糖尿病、心臟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的高風險群。

(Fotolia)
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容易使眼睛疲勞、眼乾、聚焦困難,因而傷害視力。此外,也可能伴隨頭痛或偏頭痛的現象。

(GREG WOOD/AFP/Getty Images)
電腦鍵盤上的細菌高出浴室達5倍之多,其中包括對人體健康具危險性的大腸桿菌、大腸菌以及葡萄球菌等。

如果我們使用的高科技產品沒有定期清潔,則容易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微生物學家發現,電腦鍵盤上的細菌高出浴室達5倍之多,其中包括對人體健康具危險性的大腸桿菌、大腸菌以及葡萄球菌等。

5. 過度滑手機易造成「簡訊拇指」

過度滑手機者易造成手指肌肉與筋骨疲勞,也就是所謂的「簡訊拇指」(Text Thumb)。這些症狀屬於重複性勞損的一種,患者會感到拇指疼痛,嚴重的還會延伸至手腕,甚至整個手臂。

6. 長時間使用筆記電腦恐影響男人生育

將筆記型電腦長期置於大腿上,機器所釋放出的熱氣容易引起皮膚問題。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男性在大腿上使用筆記型電腦,會影響生育能力。

高科技在心理層面的副作用

1.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愈來愈疏離

緊盯螢幕、無線上網、科技焦慮、社群網站訊息不停、害怕錯過任何訊息(Fear Of Missing Out, FOMO),高科技成癮氾濫。家裏、公司甚至公共場所,人人機不離手沉迷於科技產品已成為普遍的現象。父母很難管動小孩,朋友間的溝通以簡訊取代說話與見面,加速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疏離。

隨著青少年對智能手機的使用越來越頻繁,導致青少年出現一旦不讓玩手機就做出過激行為等異常症狀。因此,在家庭中子女跟父母的矛盾也有愈演愈烈的傾向。

據韓國青少年諮詢福利開發院的消息顯示,2013年以來,因智能手機引起的家庭內部衝突已成為一種新的諮詢類型。這是該院針對接受的青少年與家長有關手機的217起諮詢案件,進行分析後得出的結果。很多家長訴說,因為不允許孩子使用智能手機,而引發家庭內部矛盾的案例也在增多。

《彭博社》在日前也曾經報導,一位28歲的自由攝影師整天不停地查看臉書是否有新訊息,她的前男友因為無法忍受她總以「文字代替說話」來溝通,最終以分手收場。

2. 注意力更難集中

時不時地滑手機檢查是否有新簡訊,似乎已成反射性動作。即使正在工作或做一件重要事情,還是無法避免滑滑手機。另外,工作時在多個視窗之間任意切換,也會降低工作效率。科技讓人更容易分心已經成為不爭事實,這個現象在年輕一代更是嚴重。

2012年皮尤研究中心針對2,400名教師的一項調查顯示:87%的教師認為高科技讓這一代學生的注意力不如上一代;64%的教師同意當今科技在擾亂學生的注意力上,更高於幫助他們在學術上的發展。

3. 年輕人所思所為已大不同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0日報導,有74%的16-24歲的年輕人,整天捧著他們的智能手機,沈溺於手機和社群網站中,使他們的所思所行與10年前的年輕人大不相同。

漢威士傳媒(Havas Media)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年齡介於16-24歲的年輕人像著魔似地使用智能手機,當手機不在身邊時,他們就會感到焦慮。社群媒體也潛移默化地塑造這群年輕人自戀的傾向,有一半的年輕人承認,為了得到朋友的回應,他們會有意地發帖。

漢威士傳媒的報告也表示,使用智能手機已經完全改變了「社會接受度」的界線,以前社會規範所不認可的一些行為,現在幾乎也被默認放行。79%的年輕人認為,上廁所時使用手機是可以接受的;81%的人也同意在安靜的公共場合(如火車上或是圖書館)使用手機是無傷大雅的。同樣的變化也發生在工作場所,有29%的人同意在會議中使用手機是可以接受的。

4. 沒有了深層思考的能力

傳統書籍閱讀,因為句子結構較複雜,所以話的內涵會比較豐富,讀者容易邊讀邊思考。但是,網絡信息量龐大,文章中常會有一些鏈接、圖片或是視頻來形象化解釋;在瀏覽過程中又頻頻滑動手中的滑鼠,不斷地從一個信息轉到另一個或者更多的信息,難於進行深入思考,只能略讀和跳讀。神經學家梅策尼希將這種變化稱為,從努力完善個人知識的「耕耘者」走向一個在電子數據森林裡的「獵人和收集者」的轉變。

當智能手機和社群網站使人們之間的「距離」接近於零時,其虛擬的非現實性所帶來的副作用,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為如果沒有適度抑制這些不良習慣,不僅將傷害健康、扭曲人們的心理,也會造成難以預估的社會變形。**

【大紀元2014年12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凌妃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妍

孩子沉迷電玩 兒童心理專家支招

相關連結:
智能手機負面效應:年輕人更虛榮自負
太吵睡不著 智能耳機助你好眠
科技產品對兒童身心的10個不良影響
美國流行「數碼排毒」夏令營 都市人回歸傳統生活
韓青少年玩手機遊戲成癮
美國賓州醫院開先例 專治「網癮」

上一篇:節日期間美國人慷慨解囊 解危濟困【評論新聞_聖誕節】

下一篇:全美排名前15個起薪最高大學專業科系【熱點視頻_起薪_大學】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下半生的教會

1ª. 早到或準時,在教會樓下守望 2ª. 差不多聚會完畢,才進場

20 小時前

奇人紀---裝瘋賣傻人

裝瘋賣傻的人很多 正經的說著那個豐功偉業而我聽著 然後讚賞著那美好的一切 還有你所謂的主人家對你的疼惜與愛戀 而我卻在主人家

23 小時前

中醫健康影音- 五字訣 讓你腎臟不敗

👈點圖看影音 ✅訂閱Dr.Nice陳潮宗中醫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DrNice-yv1vy/featured?sub_confirmation=1

21 小時前

播種三個月的紫芳草終於開花了

是天星牌 三月播的 == 而且我被紫芳草的花味道震驚到了 前幾天才開一朵時  我打開窗戶聞到很濃的蘭花香 才知道紫芳草香

19 小時前

剩6星期6天

224,994KM-500KM=224,494KM

2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