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6 22:19:01未來中國大新聞
父母怒吼恐造成孩子欺侮別人 智慧教育有方法【評述新聞_語言管教】
【歷史巨變正在中國發生】
很多國家立法不可以體罰孩子,因此更多家長選用大聲訓斥的方式對孩子宣洩不滿。最新研究顯示,家長對青少年吼叫可能增加他們抑鬱症和欺侮別人的風險。面對孩子的過失,父母該如何實行懲罰呢? |
文:大紀元首發 父母怒吼恐造成孩子抑鬱 智慧教育有方法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翻牆部落谷:翻牆、電驢、連環畫、電子報、部落格聯播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網絡圖片)
一旦孩子知錯表態,就要及時壓下怒火,以寬大的胸懷安撫孩子,讓他知道,懲罰是出於一顆愛他的心。
一旦孩子知錯表態,就要及時壓下怒火,以寬大的胸懷安撫孩子,讓他知道,懲罰是出於一顆愛他的心。
很多國家立法不可以體罰孩子,因此更多家長選用大聲訓斥的方式對孩子宣洩不滿。最新研究顯示,家長對青少年吼叫可能增加他們抑鬱症和欺侮別人的風險。面對孩子的過失,父母該如何實行懲罰呢?
對孩子吼叫的後果比打屁股更嚴重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近期一項對976名中產階層青少年和他們父母的調查顯示,被父母用喊叫或辱罵等方式進行「嚴厲語言管教」的青少年更容易有行為問題和抑鬱症狀。
而另一項研究則暗示,對孩子吼叫帶來的後果可能比打屁股更嚴重。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 精神病學和人類行為學助理教授斯蒂芬妮.帕拉德【Stephanie Parade】領導的一項為期15年的研究顯示,八歲時父母通過吼叫來管教的孩子到23歲時與戀愛伴侶和配偶之間的關係不太令人滿意。她說:「大喊大叫的父母可能會錯過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緒的機會。」
打屁股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比較容易在父母的其他關愛行為中削減。然而,吼叫帶來的負面影響則很難消除。《婚姻和家庭評論》【Marriage & Family Review】 刊登的這項研究稱,孩子會在父母吼叫時學到負面解決問題的策略,成年後他們可能仍會堅持使用這些策略。
紐約州羅斯林海茨【Roslyn Heights】的育兒培訓師阿黛爾.費伯【Adele Faber】稱,提高嗓門並不一定是壞事。大聲描述一個問題能在不傷害任何人的情況下引起關注。但當你把吼叫作為人身攻擊,用「你不能長點記性嗎?」或者「你總是做錯!」這種話來責備或挖苦孩子時,就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用這類傷害性的語言去批評孩子,有時確實也會立刻見效,孩子會乖乖地服從父母的意志,然而,這種屈服只是暫時的。從長遠看,這些語言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還會對孩子性格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
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教授表示,批評是一種負強化法,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如果不講究方式、方法,結果只能是「家長出了氣、孩子不服氣」,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用「我」而不是「你」作為說教的開頭
在孩子犯錯時,父母要學會將「我」而不是「你」作為句子的開頭。費伯介紹說,這樣能夠幫助父母將怒氣沖沖的攻擊轉變為對孩子的教育。她說:「說你不喜歡看到些甚麼,然後補充說你喜歡或者希望看到些甚麼。」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米爾堡【Fort Mill】的利.弗朗桑【Leigh Fransen】的女兒阿洛納【Alona】和伊萊沙【Elisha】一個10歲,一個8歲。有一次,她倆一週有兩個晚上忘記給家裏的狗巴爾托 【Balto】餵食,弗朗桑很想發脾氣。弗朗桑說:「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責任,她們總問我要更多的寵物。我想衝她們吼:『你們沒有餵狗,今天晚上不給你們吃飯了,這樣你們才知道狗是甚麼感覺』──但這麼做只會讓她們掉眼淚,讓她們感到痛苦,而我很可能會心軟讓步。」
於是她以「我」為開頭來回應,她說:「我不喜歡看到狗沒餵。看看它:它很可憐。我希望你們自己吃飯之前能把它餵飽。」 阿洛納和伊萊沙後來還需要媽媽提醒兩次才記得最後期限,但她們很快就能自己記得餵狗了。弗朗桑表揚她們能認真負責,並鼓勵她們注意「巴爾托看起來開心多 了,因為現在它能及時吃上飯了」。
懲罰孩子要就事論事
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批評,往往是由於我們忽略了自己該告訴孩子的重點是甚麼。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評,是為了讓他知道,做甚麼樣的事會帶來甚麼樣的後果,而不是為了傷害他或給他打上「壞孩子」的標籤,這樣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據中國媒體報導,教育專家宮學萍建議,父母的批評一定要針對具體的事情,比如,孩子因為要多玩一會兒,拒絕吃飯,還出手打了媽媽。我們可能一時氣極說,你竟敢打媽媽,真是個壞孩子!這樣會把一件具體的事,擴大到「壞」和「好」的區分,給孩子留下負面的影響。
批評孩子之前要讓自己冷靜下來
孩子犯了錯,特別是屢錯屢犯時,做家長的難免心煩意亂,情緒波動會比較大,很可能會在一時衝動之下對孩子說出不該說的話,或者做出不該做的舉動,這可能會對自己和孩子產生極為不良的影響,有人甚至因此而釀成大錯。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甚麼樣的錯誤,在批評孩子之前,家長一定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只有冷靜,才能對孩子所犯錯誤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判,才能幫助孩子找出犯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
《如何批評孩子才肯聽》中介紹,有的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帶著憤怒的情緒,大聲斥責孩子。孩子懾於父母的權威,心裏不服,嘴上又不敢說。這樣的批評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對立情緒,容易使父母喪失威信,使孩子對父母產生怨恨。
批評孩子時,父母首先要冷靜下來,既要當好孩子的家長,又要當好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聽眾。父母在平靜地指出孩子錯誤的同時,還應瞭解孩子犯錯的原因,要使孩子產生親切感、平等感、信任感,孩子才會願意與父母交流溝通,願意接受父母的勸導教誨。這樣孩子才會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並自願改正錯誤。
兒童精神病學家、醫學博士LyndonD.Waugh說:「喊叫、怒吼其實是一種面對挫折的強烈回應。」事實上,當父母一時沒有更加有效的辦法去管教和約束孩子的時候,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大發脾氣。
另外,有些家長知道自己不應該發脾氣,但是無法控制:「在我最忙亂的時候,哪怕是孩子的一點點小過錯,都會激怒我朝他吼。」
中國早教網介紹說,壓力會使眼中的過錯放大。也許只是因為他拒絕把外衣穿上,你就感覺「怒不可遏」。而事實上,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說,這種不聽話卻是他這個年齡能夠被允許的「過錯」。所以關鍵還是在於父母怎樣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幫助自己在這個時刻平息怒氣,可以採用這樣一個簡單的方法:在要發怒時,告訴自己「停!停!等會兒!」然後,深呼吸,它能幫助你的「火山」暫時不要噴發。這時,告訴孩子:「我需要冷靜一下!」哪怕你正處在極其忙亂的情形中,這樣幾十秒鐘的平靜和平息是相當重要的,喝杯水或者洗把臉,在窗口透透氣。等你自己真的冷靜了,你再回來找到一個合理的勸說方式:「如果你不趕緊穿上外衣,去看木偶劇就會遲到,那你就看不到你喜歡的匹諾曹咯!」
懲罰的最大副作用就是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對錯誤的懊惱、對斥責的委屈、對氣氛的害怕、對家長的恐懼……甚至延伸到對爸爸媽媽愛的懷疑。此時家長必須站在比孩子高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一旦孩子知錯表態,就要及時壓下怒火,以寬大的胸懷安撫孩子,讓他知道,懲罰是出於一顆愛他的心。
懲罰只是治標,改錯才是治本,如果孩子犯錯了,首先應該讓孩子明確知道甚麼是對,甚麼是錯,日後如何避免重複錯誤。
【大紀元2014年0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連結:
研究:會感恩的小孩成績好態度積極
快樂幼教親子教育 系列講座週日起跑
陶家琪「親子教育」講座
研究:父母過度讚美孩子反幫倒忙
親子教育講座 耳濡目染,受用無窮
快樂幼教親子教育 系列講座週日起跑
安康寧健康之友會免費健康及親子教育講座
張作驥新片暑假作業 省思親子教育
經濟危機中如何親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