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一切教育的核心 政大從藝術節開始
政大駐校藝術節每年邀請知名藝術家駐校。今年滿十周年,以「青年愛創作」為主題。
駐校藝術家今年改為「學生」。由大學生上演舞台劇,麥田花。票一出即售完。 照片:周鑫
*此篇為我的原稿。討論政大藝術教育的發展。
我試圖以各種角度切入,希望營造公共領域的對話空間。
*我以美學教育為出發,接著討論政大學生的藝術特質,並檢討政大的藝術課程,
最後是未來展望。這是一個以學校發展的立場,寫成的報導。
*校訊的版本 http://info.nccu.edu.tw/epaper/index.php?CT_ID=20091208002
美育是一切教育的核心 政大從藝術節開始
政大藝文活動組藝術總監黃巧慧:「21世紀,美感教育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黃巧慧說,雖然政大沒有藝術學院,但藝術教育的推動,不見得來自專職的學術單位。政大的目標不是培養藝術家,然而,做為人文關懷,以及社會科學的研究型大學,學術與美感教育是政大很看重的,因為這就是人文教育。
黃巧慧表示,政大藝術節提供課程之外的藝術交流平台。在她眼中,藝術節是一個美麗的傳承,透過文學、舞蹈、音樂等視覺藝術的交流,打開另一個眼睛,讓同學看見創作的美好。
在藝術節的平台,創作者與校園可以自由地對話、思辯、百花齊放,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主流、非主流、專業、非專業各類藝術之間自由地流動,沒有限制、也不受拘束」黃巧慧說。這樣的創意學分,成為大學生珍貴的養分,學生在這樣的環境薰陶、滋養,儲存了生命豐富的厚度與能量,面對未來社會的挑戰。
土語系二年級陳祈安說,對她衝擊最大的是去年駐校藝術節,白先勇的崑曲啟發了她對傳統戲曲的興趣。「我本來對於崑曲、歌仔戲沒什麼感覺,甚至覺得很無聊,跟我很遙遠。但是經過駐校藝術節才發現,他們很現代、很有趣!」陳祈安說,她完全改變了對傳統藝術的想法。
除了美感的培養,黃巧慧認為,藝術節最大的影響力,在於「人」的本身。和同學的閒聊中,黃巧慧發現當同學藉著講座,跟創作者有了接觸的機會,他們往往從這些接觸中,被這些創作者生命的堅持、態度所啟發。
黃巧慧說,政大的同學都很聰明,不需要別人跟他們說道理,而藝術的優勢從來就不是要說道理。藝術從形式探索,講的是獨特性;經操練的過程到呈現,凝聚出來的東西跟生命結合在一起,而具有生命的韌性與力道。因此藝術帶來的感動和影響力,是真的無遠弗屆。
政大非主流藝文特質 有想法但太理想
政大有一種非主流的文化特質,例如從政大畢業的蘇打綠、陳綺貞,帶著一種清新,溫暖,獨特的味道,成為政大藝文特質的寫照。這樣的調性很對政大學生的胃口。學生會長陳乃綾說,這種自然、原創、乾淨的風格,就是政大人的特色。
黃巧慧說:「以藝術文化特質來看,政大位於台北的邊陲,而邊陲的特色,就是靠近主流但不進入主流。」
畢業於交大應用美術研究所的黃巧慧,對政大約兩年的觀察,除了感受到政大人有一種非主流的色彩,也發現政大學生非常有創意。她說,特別是沒有藝術學院的包袱,反而不會被固定的專業模式所侷限。因此無論音樂、視覺影音等創作,政大生都帶出活潑多元的色彩。
FU大學音樂劇專案助理陳唯捷表示,透過音樂劇和政大學生相處的過程,發現政大學生很有自己的想法,點子多,而且敢嘗試。但是有時太過理想,停留在學校的經驗和自己的想像,真正應用和落實的時候,就出現落差。「要多了解現實的狀況」她建議政大的學生,必須在評估與執行上,有更多的磨練。
開課太少 電影藝術課後補人數1454 人
在政大網頁上,以「藝術」、「音樂」、「美學」為關鍵字,搜尋到的通識課程只有九堂。其中,兩堂電影藝術課程,候補人數一共高達1454人。這表示如果沒有參與課外活動,學生幾乎無法從學校課程汲取藝術的養分。
國貿系二年級林虹秀表示,學校的課程大都是理論,很難有實作與創作的機會。但是她很喜歡藝文中心開設攝影、蠟筆圖繪等工作坊,讓她能動手嘗試不一樣的領域。
然而單靠藝文組所提供的活動,無法讓所有學生都修到美育學分。這次FU大學音樂劇僅公演四場,以傳院劇場一場200多人的座位,四場只能容納1,000人以內。以全校一萬五千人來說,還有許多學生無法觀賞今年的音樂劇演出。另外,雖然鼓勵「青年愛創作」,但真正能參與音樂劇演出的,只有少數的學生。
政治系二年級的王采薇表示,駐校藝術節活動的名額太少,聯合報名系統三天就額滿了,她幾次報名都沒有後補上。
一方面學校的開課,無法提供多元的藝術教育。另一方面,學生課外活動忙碌,課後活動選擇性太多,是大部分學生沒有參與藝文活動的主因。
學生會副會長連唯勤說,他大學四年完全沒有參與過駐校藝術節,因為他對前幾年戲曲等主題不感興趣。但喜歡搖滾樂的他,今年因為忙於學生會事務,錯過流行音樂的系列講座。
金融系三年級的黃建彰表示,他從來沒有參與過藝術節,是因為對藝術節的主題沒有興趣。平時太忙碌,很難什麼都參加,但是曾經舉辦的西班牙吉他表演,以及佛朗明哥舞的演出,是他的興趣,所以就會參與。
黃巧慧說,同學太忙,是舉辦藝術節的一大挑戰。但同時她認為,這種現象其實是好的,因為代表學生有很多選擇,反而不會受限於單一化的選項。
從生活體驗美學 校園空間即展覽館
黃巧慧表示,未來的目標和方向,為了讓同學更親近藝術、從生活中體驗藝術,希望把藝術區域的空間限制打開,包括展出形式、活動策劃形式,都希望不受空間限制,讓整個校園都是經歷美感的場域。
學生會長陳乃綾表示,其實今年5月學生會配合校慶,舉辦SOFA節,就是搭配政大的文化特色,主推「Simple、Original、Fresh、Alternative」的概念。將在校園擺設二手的彩色沙發作為裝置藝術,希望營造政大清新的校園氣氛。
黃巧慧說,讓同學更親近藝術,就要用同學可以理解的語言來溝通。像是今年選擇流行音樂系列講座,成為藝術節的主題,就是希望讓同學經歷美學其實就在日常生活中。
是否會讓政大的藝術變得通俗化?黃巧慧表示,仍然會舉辦古典音樂的講座,但藝文中心這學期會與兩廳院合作,邀請導賞以親切的方式講解,希望讓同學輕鬆地進入藝術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