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15 22:19:22尚未設定

手不釋卷的社會

推動政府和民間的圖書館及閱覽設施建設,加強藏書的優質化與多元化,支持圖書的出版和展銷活動,促進閱讀風氣深入校園和社區,建設一個人人閱讀,手不釋卷的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二零零五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四、啟動教育改革,力促人文進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

喜聞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把推廣閱讀落實到澳門本年度的政府工作日程上去。

根據教育暨青年局出版的《澳門青年指標2004》的資料顯示,在受訪的一千一百一十二位十三至二十九歲的青少年當中,有二百零一人從不作消閒閱讀,二百零七十三人從不作報章閱讀;而人均消閒閱讀的時間為每天一點三一小時、報章閱讀時間為零點六八小時。單從數字來看,澳門青少年平均花在消閒閱讀的時間超過一小時,尚算不錯,但是,所謂消閒閱讀到底包括了甚麼內容,在數據上並沒有反映出來。從字面理解,讀休閒生活類、文學藝術類、哲理社會類、通俗小說類、漫畫雜誌類都應該屬於這個範疇,當中漫畫雜誌類究竟佔多少百分比?如果獲得有關數字,便可反映澳門青少年消閒閱讀的質量。至於平均讀報時間則少於四十分鐘,且沒有統計各類版目的百分比例,誰知青少年對本地和國內外要聞感興趣呢,抑或對體育波經娛樂消閒感興趣呢?如果後者佔百分比較多,青少年的讀報質量也不見得怎樣的高。

根據個人的教學經驗,學生對於閱讀的興趣不大。讀過經典的同學很少,甚至連某些作家和著作都鮮有聽聞。五四以來的中國作家還好,起碼魯迅、巴金、冰心、茅盾、徐志摩、聞一多、沈從文都有聽聞,甚至讀過其代表作品。至於外國的殿堂級作家作品則非常陌生,如福婁拜的《包法利夫人》、卡夫卡的《審判》、費滋傑羅的《大亨小傳》、毛姆的《人性枷鎖》、湯瑪斯.曼的《魔山》、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等鮮有接觸。個人感到他們好像欠缺閱讀的質量和深度。

要「建設一個人人閱讀,手不釋卷的社會」,看來還有一段崎嶇的路要走。不過特首不是說過:「知難而進」嗎?還是一步一步踏實地幹下去吧。與各位積極推動閱讀的同道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