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14 12:38:48簡隆全
從「假面」談起
在『假面』這部片子中,女醫師向對生活保持沈默的女明星麗芙烏曼說:
『每個姿勢和動作都顯得虛假……,選擇自殺?不,你不會如此做的,那樣太庸俗了,但你至少可以選擇沈默……,對一切表示沈默。』
於是她建議女明星和一名負責照料她的護士搬出醫院,住進她海邊的別墅。她們去了,在陽光下閱讀詩句,在雨夜裡分享心事——總是那護士碧比安德森說話,沈默的女演員成了最專注且善解人意的傾聽者。碧比一頭埋入他的懷中,說:
『能向人傾吐這些,真是好,……好久都沒有這種感覺了。』
她掀開窗簾的一角,雨仍瀟瀟的下著,遠方是極淡的模糊的樹影,隔在向下滑動、紛亂中又自有其秩序的水珠外頭,細微的,直線的,沈重的。天已經矇矇亮了,他轉過身,一臉舒緩又感激的神色,望向倚在床上,輝映著小燈的美麗、慈悲又苦痛的臉。
終於,她說話了。但畢竟不是用她的口。碧比開車為麗芙送信,信未緘上,窄長的雪白一片,準備坦露的,就近在咫尺的線索。她將車駛進無人的莽莽草徑中,顫動地拆閱了信,正如我們期望卻又畏懼見到的那般,彷彿是一種無可迴避的嚴峻試煉。信上寫到:
『我想,她喜歡我,也許可以這麼說,她愛上了我……。另外,我發現她和偶然邂逅的陌生人一夜狂歡,懷孕了,又墮了胎,……我想,也許她是個很好的研究對象。』
她回去後,蹲坐在門前階上的陰影中,艷陽天,天色燦爛得令人失明,而她在涼處。麗芙在屋內來來回回地踅過來,又踅過去,在極端的靜默中,我們可從螢幕鏡頭窺見窗內,那凝固的黯沉的屋子,不知是玻璃還是紗窗的隔膜,看得更不真切,只是晃來晃去白色的衣影,像是窗外鏡片的折射,明明滅滅。
突然就失去了影蹤,半晌,鏡頭才慢慢移向階前的極低角度,門推開,她到底赤腳踏出門來,踩在石子上,經過了她。而我們只是看見她的腳的特寫,雪白的怵目曝光,令人無法直視。她們終究是決裂了。
碧比曾以為兩人是相似的,幾乎是合而為一,玄秘而難以言宣的結合,如鏡之兩面,互相對照,像接觸自己般地相互觀察、探索、以至信任。獨特而陌生的完整。無怪乎會被這早已成預期的隱憂的背叛如此刺傷。鏡中所見到的人,始終是自己,而不是她。只是鏡中的那個自己,似乎比沉默的麗芙更加飄忽難測,更加冷酷無情。於是她寧願相信和他人共組一個「我」,彷彿是更安心的。說是「寧願」,其實似乎也是別無選擇。
就只能寫到這裡了。再怎麼說,似乎還是不該寫這部片子:片中的主要角色都是女性,看來各有各的面貌,寫來卻滿紙「她、她、她」的,不僅捉襟見肘得莫名其妙,還有掉弄玄虛之嫌。而我偏又記不得劇中人物的名字,只好代以演員真實姓名,自又造成另一重的混淆,(演員殺青下戲後,還得苦苦同劇中人物糾纏,實是過意不去)。但若要改成A啊B的,少了女性的質地,讀來「此中無人」,無血無肉,似乎又太考驗讀者的想像力——人們總是難以保持在聚精會神的狀態下,特別是在閱讀文章時。就是改成甲女乙女丙女諸如此類,也不能改善此問題,頂多咀嚼起來,多了偵探小說、檔案資料的氣味,是無名女屍的方便代稱,令人悚然。尤其嚴重,幾乎不可原恕的是,文中我所引用的對話、場景也多記得模模糊糊,只好擅憑己意妄加杜撰揣測,也許根本張冠李戴,也無從計較起。更甚者,由於休假行程倉促,這片子才看了一半。
之所以斗膽一往無前地寫它出來,且不打算日後修潤的原因是,當初觀影時,在情感上得到了清晰而豐沛的同情,讓我願意接受其中的失真或誤解。其實在生活中,在無傷大雅且非敵意的前提下,一些瑣瑣碎碎的小曲解,也是別有滋味。只是這樣的滋味大多時候都略嫌苦澀。在嘗試理解的途中,七拐八彎繞不出個頭緒,找不到合理概括全文的重心,可能會使講究思想邏輯、側重意識型態的評論家感到不耐,甚至因其反覆無常、偏離轉移、自相矛盾而予以譏刺指正;熱心的現代心理學愛好者也必然能從閃爍其詞的裂縫中,細心撿取到溝通路線分歧駁雜的潛意識因素,迂迴地收集一些童年的不快經驗,藉以鼓勵並警惕自己抽絲剝繭的毅力和恆心。
然而生活中的各種曲解仍無可避免地四處充斥,完全失控,有些具體而微地反映了立場和理解能力的差異,多數則自生自滅,彼此自始至終都不曾察覺,在這一處,還有那一處,竟然曲解了或被曲解了。而我是樂於被此麻煩糾纏的人,覺得字字句句都有新鮮驚奇,分分秒秒都有恍然大悟,一路聽來盡是「嗯,嗯,嗯……哦?!……」的回應,只是音調起伏不同,促緩有別,都是壓抑的興奮情緒。日後回想起的也多是這些響亮的節拍和音高。以至於柳暗後終於花明,花明後又陷入柳暗的苦苦追索中,如同記憶的膠捲光影疊接,串成一道閃爍的線。找到出口的同時,又走進另一個入口。反覆盤旋的結果是,同一路線,地點也覺得「左看成嶺右成峰」。在訴說和傾聽的當時,我也是認真地想找出清晰而正確的路徑,只是其中的脈絡和意圖太紛繁,事後嘗試去理解,意義之間總是屢興革命,無法完成大一統的局面,造就簡約而平靜的記憶——彷彿那不是依附在事實之上的記憶——一直在理解的穩妥和顛覆之間擺盪,一方面因去時日久,逐漸遺忘剝落中;一方面卻也同時從事實的框架解放了開來,踵事增華,自生波瀾。完全背離了原先的意圖。而我則從中採擷一些我所需要的果實,不願過度涉入其中無時或已的爭鬥。
電影中兩位女主角的決裂勢不可免,雖說如此,我還是感到心驚。無非是為了天真美好的情誼竟也只是一種曲解,一張羅織而成的圈套组组「熱臉貼上冷屁股」,除了惱羞成怒之外,還是錯愕,錯愕自己竟然高估了自己(還是低估了對方?)——這樣的挫折最是痛苦,在寒心的同時也懷疑了自己,過去的事蹟反覆拿來檢討思索,卻又有意無意地迴避難堪的真相,到最後這一切就好像畫了太多重點註記的文字,反而無法閱讀起。這種苦處,說又說不得,要曝曬也只能陰乾。
這種被冷水猛然澆熄的熱情,冒起一陣煙霧,一時間內到底還是熱的,只是有些暈眩,即便有恨意,也還是纏綿的。因為在火熱的同時,人們多少都會先起了戒心,質疑自己的投入是否有過度天真的危險。這是普遍而且自然的反應,在災難尚未發生前就先因預感而煩惱了起來。這樣的煩惱何嘗不是一種警覺呢?顛來倒去預演將至的痛苦,即使在最甜美的瞬間,也還是憂鬱善感,緊繃的神經觸動了戀人的感官,但也緩衝了災難的效力。只是這樣的保護措施,使我們失去了狂喜的可能性。慷慨激昂的熱血如今已無人能懂;在極樂的一刻同時享受無上的、專一的痛楚,也只是耽溺的罪愆。現代生活的集體躁鬱症,只是蚊鳴蚤跳的神經性侵擾,任誰也無法描述自己的苦惱和困惑,那樣渺小,那樣繁多,那樣永無寧日,卻又一點壯烈的成分都沒有。
1995.09.19
『每個姿勢和動作都顯得虛假……,選擇自殺?不,你不會如此做的,那樣太庸俗了,但你至少可以選擇沈默……,對一切表示沈默。』
於是她建議女明星和一名負責照料她的護士搬出醫院,住進她海邊的別墅。她們去了,在陽光下閱讀詩句,在雨夜裡分享心事——總是那護士碧比安德森說話,沈默的女演員成了最專注且善解人意的傾聽者。碧比一頭埋入他的懷中,說:
『能向人傾吐這些,真是好,……好久都沒有這種感覺了。』
她掀開窗簾的一角,雨仍瀟瀟的下著,遠方是極淡的模糊的樹影,隔在向下滑動、紛亂中又自有其秩序的水珠外頭,細微的,直線的,沈重的。天已經矇矇亮了,他轉過身,一臉舒緩又感激的神色,望向倚在床上,輝映著小燈的美麗、慈悲又苦痛的臉。
終於,她說話了。但畢竟不是用她的口。碧比開車為麗芙送信,信未緘上,窄長的雪白一片,準備坦露的,就近在咫尺的線索。她將車駛進無人的莽莽草徑中,顫動地拆閱了信,正如我們期望卻又畏懼見到的那般,彷彿是一種無可迴避的嚴峻試煉。信上寫到:
『我想,她喜歡我,也許可以這麼說,她愛上了我……。另外,我發現她和偶然邂逅的陌生人一夜狂歡,懷孕了,又墮了胎,……我想,也許她是個很好的研究對象。』
她回去後,蹲坐在門前階上的陰影中,艷陽天,天色燦爛得令人失明,而她在涼處。麗芙在屋內來來回回地踅過來,又踅過去,在極端的靜默中,我們可從螢幕鏡頭窺見窗內,那凝固的黯沉的屋子,不知是玻璃還是紗窗的隔膜,看得更不真切,只是晃來晃去白色的衣影,像是窗外鏡片的折射,明明滅滅。
突然就失去了影蹤,半晌,鏡頭才慢慢移向階前的極低角度,門推開,她到底赤腳踏出門來,踩在石子上,經過了她。而我們只是看見她的腳的特寫,雪白的怵目曝光,令人無法直視。她們終究是決裂了。
碧比曾以為兩人是相似的,幾乎是合而為一,玄秘而難以言宣的結合,如鏡之兩面,互相對照,像接觸自己般地相互觀察、探索、以至信任。獨特而陌生的完整。無怪乎會被這早已成預期的隱憂的背叛如此刺傷。鏡中所見到的人,始終是自己,而不是她。只是鏡中的那個自己,似乎比沉默的麗芙更加飄忽難測,更加冷酷無情。於是她寧願相信和他人共組一個「我」,彷彿是更安心的。說是「寧願」,其實似乎也是別無選擇。
就只能寫到這裡了。再怎麼說,似乎還是不該寫這部片子:片中的主要角色都是女性,看來各有各的面貌,寫來卻滿紙「她、她、她」的,不僅捉襟見肘得莫名其妙,還有掉弄玄虛之嫌。而我偏又記不得劇中人物的名字,只好代以演員真實姓名,自又造成另一重的混淆,(演員殺青下戲後,還得苦苦同劇中人物糾纏,實是過意不去)。但若要改成A啊B的,少了女性的質地,讀來「此中無人」,無血無肉,似乎又太考驗讀者的想像力——人們總是難以保持在聚精會神的狀態下,特別是在閱讀文章時。就是改成甲女乙女丙女諸如此類,也不能改善此問題,頂多咀嚼起來,多了偵探小說、檔案資料的氣味,是無名女屍的方便代稱,令人悚然。尤其嚴重,幾乎不可原恕的是,文中我所引用的對話、場景也多記得模模糊糊,只好擅憑己意妄加杜撰揣測,也許根本張冠李戴,也無從計較起。更甚者,由於休假行程倉促,這片子才看了一半。
之所以斗膽一往無前地寫它出來,且不打算日後修潤的原因是,當初觀影時,在情感上得到了清晰而豐沛的同情,讓我願意接受其中的失真或誤解。其實在生活中,在無傷大雅且非敵意的前提下,一些瑣瑣碎碎的小曲解,也是別有滋味。只是這樣的滋味大多時候都略嫌苦澀。在嘗試理解的途中,七拐八彎繞不出個頭緒,找不到合理概括全文的重心,可能會使講究思想邏輯、側重意識型態的評論家感到不耐,甚至因其反覆無常、偏離轉移、自相矛盾而予以譏刺指正;熱心的現代心理學愛好者也必然能從閃爍其詞的裂縫中,細心撿取到溝通路線分歧駁雜的潛意識因素,迂迴地收集一些童年的不快經驗,藉以鼓勵並警惕自己抽絲剝繭的毅力和恆心。
然而生活中的各種曲解仍無可避免地四處充斥,完全失控,有些具體而微地反映了立場和理解能力的差異,多數則自生自滅,彼此自始至終都不曾察覺,在這一處,還有那一處,竟然曲解了或被曲解了。而我是樂於被此麻煩糾纏的人,覺得字字句句都有新鮮驚奇,分分秒秒都有恍然大悟,一路聽來盡是「嗯,嗯,嗯……哦?!……」的回應,只是音調起伏不同,促緩有別,都是壓抑的興奮情緒。日後回想起的也多是這些響亮的節拍和音高。以至於柳暗後終於花明,花明後又陷入柳暗的苦苦追索中,如同記憶的膠捲光影疊接,串成一道閃爍的線。找到出口的同時,又走進另一個入口。反覆盤旋的結果是,同一路線,地點也覺得「左看成嶺右成峰」。在訴說和傾聽的當時,我也是認真地想找出清晰而正確的路徑,只是其中的脈絡和意圖太紛繁,事後嘗試去理解,意義之間總是屢興革命,無法完成大一統的局面,造就簡約而平靜的記憶——彷彿那不是依附在事實之上的記憶——一直在理解的穩妥和顛覆之間擺盪,一方面因去時日久,逐漸遺忘剝落中;一方面卻也同時從事實的框架解放了開來,踵事增華,自生波瀾。完全背離了原先的意圖。而我則從中採擷一些我所需要的果實,不願過度涉入其中無時或已的爭鬥。
電影中兩位女主角的決裂勢不可免,雖說如此,我還是感到心驚。無非是為了天真美好的情誼竟也只是一種曲解,一張羅織而成的圈套组组「熱臉貼上冷屁股」,除了惱羞成怒之外,還是錯愕,錯愕自己竟然高估了自己(還是低估了對方?)——這樣的挫折最是痛苦,在寒心的同時也懷疑了自己,過去的事蹟反覆拿來檢討思索,卻又有意無意地迴避難堪的真相,到最後這一切就好像畫了太多重點註記的文字,反而無法閱讀起。這種苦處,說又說不得,要曝曬也只能陰乾。
這種被冷水猛然澆熄的熱情,冒起一陣煙霧,一時間內到底還是熱的,只是有些暈眩,即便有恨意,也還是纏綿的。因為在火熱的同時,人們多少都會先起了戒心,質疑自己的投入是否有過度天真的危險。這是普遍而且自然的反應,在災難尚未發生前就先因預感而煩惱了起來。這樣的煩惱何嘗不是一種警覺呢?顛來倒去預演將至的痛苦,即使在最甜美的瞬間,也還是憂鬱善感,緊繃的神經觸動了戀人的感官,但也緩衝了災難的效力。只是這樣的保護措施,使我們失去了狂喜的可能性。慷慨激昂的熱血如今已無人能懂;在極樂的一刻同時享受無上的、專一的痛楚,也只是耽溺的罪愆。現代生活的集體躁鬱症,只是蚊鳴蚤跳的神經性侵擾,任誰也無法描述自己的苦惱和困惑,那樣渺小,那樣繁多,那樣永無寧日,卻又一點壯烈的成分都沒有。
199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