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抗大腸癌 減肉減油「食」在必行
大腸直腸醫學會前理事長、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幾年前即預言,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數將竄升到第一,醫界也預估大腸直腸癌人數今年「破萬」。沒想到衛生署公布九十五年度數據,人數已達一○二四八人,足足提早了兩年達成,醫界憂心忡忡。
台大腫瘤部謝銘鈞醫師指出,研究發現,越開發的國家,大腸癌、乳癌患者增加越快,因為這兩種癌症和飲食有極大相關。美國警覺到問題,這幾年不斷宣導健康飲食及早期篩檢,台灣民眾再不改變飲食,大腸直腸癌恐怕繼續上飆。
王輝明表示,吃太多紅肉及高油脂食物容易增加罹癌風險,尤其高蛋白食物經高溫燒烤、油炸、煙燻後,易產生異環胺致癌物質。他從十多年前受戒後開始吃素,也一概要求求診病患不准吃肉、盡量吃素。
王輝明分析,人體大腸的構造比較適合多吃植物性食物,高纖的蔬菜、水果、全榖類食物可幫助腸道正常蠕動,讓排便順暢,飲食「多蔬少油不炸」就能達到保養腸道的功效。他計畫在醫學會提案,推動國人飲食改造計畫,及早防範大腸癌。
六年前被診斷罹患第三期大腸直腸癌的腦神經外科醫師許達夫,形容自己是「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很少吃蔬菜水果,錯過吃飯時間隨便吃鹽酥雞,上館子也選燒烤、火鍋等高熱量、高蛋白食物。
醫師自身抗癌經驗 鼓吹方便素
罹癌前,他大便出血一直以為是痔瘡,拖了五個月後確診,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他選擇放射性治療,並以氣功、生機素食、營養調理等自然療法,目前體內已經沒有癌細胞。他以自身的例子大力鼓吹民眾吃方便素。
轉貼 蘋果報
50歲後 大腸息肉 增長速度變4倍
要運動 少吃肉 多蔬果
大腸息肉分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若有大腸癌或大腸息肉家族史者,應在50歲前至少做過一次大腸鏡檢查,再配合診斷定期追蹤,一般人則在50歲左右進行第一次檢查。
特別建議要做大腸鏡檢查者為以下族群:
1.年齡大於50歲
2.有大腸息肉病史
3.大腸息肉家族史
4.大腸癌家族史
5.高脂肪飲食
6.抽菸
7.飲酒
8.缺乏運動
9.體重過重
多吃蔬果促排便
要預防大腸息肉,其實就和預防大腸癌方法差不多,最重要的就是多吃新鮮蔬果、少吃肉,尤其是紅肉類,如豬肉、牛肉更應少吃。王煥昇醫師指出,飲食西化的結果,使多數人嗜吃肉、較少吃新鮮蔬果,排洩物易停留在大腸內不斷刺激腸道,使腸道的排空速度減慢,就會增加大腸息肉生長的機會。所以,平常就要吃足夠份量的蔬果,才有可能將糞便盡速排出體外,降低長息肉、癌化的風險。
久坐不動增風險
日常活動、運動也有助腸道蠕動,若經常懶坐而不運動的人,腸胃蠕動速度變慢,糞便排出體外的速度也會變慢,經常做運動有助減低大腸息肉的發生。每個人的固定排便時間不同,頻率也不同,沒有一定的標準,但若發現在正常進食情況下,開始有排便不順、間隔時間拉長等,可能是便秘,應多做運動、多喝水,刺激排便;不可長期自行使用浣腸劑,會對腸道造成刺激、發炎。
肥胖女性要減重
體重控制也有助預防腸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曾發表研究指出,肥胖女性更容易增生大腸息肉。在年齡、家族史、抽菸等各種危險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是肥胖,研究人員甚至做出結論,有1/5大腸息肉可能是肥胖造成的。而在該研究中,所謂的肥胖是指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30以上。
大腸鏡切息肉可省錢
自費做大腸鏡檢查時,若發現有息肉要切除,從前需再花1000至2000元,但從去年起,除檢查時可一併切除小的大腸息肉外,健保給付手術費用1730元,可省錢又能避免重複檢查的不舒服與麻煩。不過,大腸鏡檢查費用仍要自費,約4000至5000元。
名人宣導 定期篩檢可防癌
北醫附設醫院吳志雄院長、前院長潘憲教授,都是在親友提醒下才做大腸鏡,結果竟發現已有大腸息肉,幸好及時處理,同樣情況也發生在柴松林教授身上,3位名人今(6)日將現身呼籲定期做大腸鏡篩檢的重要。
醫師說
染色檢查準確率僅80%
北榮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王煥昇表示,大腸息肉經染色檢查後,確定為癌症的準確率為80%,未達百分之百,通常在臨床上經大腸鏡檢查後所發現的息肉,都還是施以切除手術。
上一篇:花茶煮法
下一篇:散光50度要矯正 6歲前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