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2 19:23:39Hansen

《南京晨報》:江蘇近乎每小時一人喪生事故

來源:南京晨報 2005年11月22日 11:17


  中新江蘇網南京11月22日電  截至10月底,江蘇省發生各類事故39380起,死亡6716人,日均死亡人數達到了22人。由於資金投入嚴重短缺,江蘇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建立最基本的轄區內重大危險源信息庫,無法有效地監控重大安全事故隱患,“死亡總量大、投入少、隱患多、基礎差”的安全生產形勢與江蘇總體經濟高速發展顯得極不相稱。

  □現狀

  事故死亡排名全國第二

  “去年我省是第四名,今年就升到第二名了,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遲早要成為第一名”,江蘇省安監局一位負責人說,今年江蘇事故死亡人數已經接近7000人,這還只是有統計的事故死亡人數,如果加上鄉鎮裏發生的還沒有統計申報的事故和一些職業傷害事故,死亡人數將更多,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是事故高發期,安全生產形勢還是相當嚴峻的。據了解,僅今年10月份,全省共發生各類事故3627起,死亡809人,死亡人數上升13.3%。目前安全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煤礦生產中各類違法行為時有發生,部分煤礦存在突擊生產的現象;道路交通嚴重違法行為肇事有所上升,酒後駕車肇事嚴重;重大火災事故連續發生,受害面積大,經濟損失慘重;水上交通突發性事故依然存在,農用船、無證船舶等小船無接收天氣的相關設施,船民防范突起大風大浪等惡劣天氣的應對能力較差,船員安全意識淡薄,冒險航行等違章行為現象仍然存在。

  今年重大安全事故不斷

  全省1—10月份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83起,死亡375人,其中死亡人數在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就有4起,死亡人數上升14.7%。今年發生的一些重特大事故有:

  3月29日晚6時50分,京滬高速公路淮安段發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一輛載有40.44噸液氯的山東籍槽罐車,在行駛中由於左前輪爆胎,槽罐車沖過中間隔離帶翻至上行線,造成牽引車與槽罐車分離,槽罐車的兩個控制閥受撞擊後脫離,導致槽罐內液氯泄漏。事故共造成29人死亡(其中中毒死亡28人)。

  6月24日淩晨4時左右,一輛山東籍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行駛至京滬高速公路下行線江蘇淮安段128公裏處發生單方事故,撞破護欄側翻進路溝,所載丙烯腈發生泄漏,引發火災。司機當場死亡。事故致使淮安市楚州區周圍3公裏涉及的2個鄉鎮6個村共計2.1萬人疏散,事故路段封閉8個小時方恢複通車。據初步統計,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約300萬元。

  “7·26”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精細化工廠反應釜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傷。

  10月7日16時38分,位於泰州市海陵區泰東鎮的泰州市益民果蔬開發有限公司在建冷庫發生火災,過火面積2180平方米,造成9人死亡,4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79.5萬元,火災原因系施工人員在用明火烘烤SBS新型防火材料進行地面防火施工時,不慎引燃牆面隔熱保溫材料聚苯乙烯而致。

  □探因

  交通肇事成“頭號殺手”

  在1—10月份發生的各類事故死亡人數中,道路交通事故占的比例達到89.5%,總共死亡6010人,成為名副其實的“頭號殺手”。從10月份的情況看,小型客車肇事突出,重、中型貨車肇事上升,小型客車共引發交通死亡事故1607起,死亡176人,今年上半年,南京郊區一輛私家車的車主由於大雨天氣看不清路面,偏離正常的行駛道路,直接撞上了對面開過來的小轎車,當場死亡3人,其中還有一名孩童。駕齡不足2年的駕駛人車禍也時有發生,該類人群引發的交通死亡事故140起,死亡151人。從時間上來看,傍晚及晚間成為交通死亡事故高發期,本月17至22時(共5小時)發生交通死亡事故243起,死亡267人,其中18至20時(共2小時)發生交通死亡事故死亡138人,該時間段人容易發困,精神不集中,是死亡事故高發段,司機應當特別留心駕車。另外部分嚴重違法行為肇事、酒後駕車肇事嚴重。本月因酒後駕車、超速行駛、未保持安全車距、不按規定讓行等嚴重違法行為引發交通事故235起,死亡258人,其中因酒後駕車引發交通死亡事故26起,而疲勞駕車引發交通死亡事故則有8起。

  對此,交管部門表示,將進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責任機制,堅持不懈地推進交通安全綜合治理,千方百計減少重特大交通事故,嚴格機動車和駕駛人監督管理,切實把緊把好預防交通事故的第一道防線。

  安全生產投入嚴重短缺

  由於沒有資金投入,省安監部門還無法對全省的安全隱患進行有效的監控,客觀上造成了安全事故不斷。一提到資金投入,這位負責人就一直搖頭歎氣,“就連國務院要求建立3個重點項目,重大危險源監控系統、獎懲辦法和隱患整改扶持資金,到現在都沒有投入一分錢,更別說其他的投入了。”

  據介紹,2003年,國務院就將江蘇列為建立重大危險源監控系統的試點省份,省政府之後發文要求安監部門組織開展相關工作,可等到工作人員到各市縣、基層單位以及各主要企業進行信息普查,雖然掌握了大量有用的數據,可由於沒有資金投入,無法建成信息庫,至今都無法錄入系統,也就沒辦法對全省的重大危險源進行申報登記。而在安徽、江西、山東等地區,重大危險源早已登記備案。再者,沒有控制指標體系,所謂控制指標就是獎懲制度,省裏將各項安全生產指標布置到市縣,出現重大安全事故的理所當然要進行處罰,可如果市縣任務完成得好,事故、死亡人數有所降低的,應該給予獎勵,鼓勵他們繼續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這就需要獎勵基金,由於沒有資金投入,目前江蘇連最基本的該怎樣考核、怎樣處罰、怎樣獎勵都沒有明確。而周邊的安徽省,雖然經濟發展程度相對較低,可每年都拿出2000萬元作為獎勵基金。江蘇省安監部門向有關部門申請的獎勵基金從當初的2000萬元一直降到500萬元,可到現在也沒有任何的批複。

  另外,缺乏重大隱患整改扶持資金,對於重大安全隱患整改,省裏應當給予資金扶持,這也就是常說的“釣魚工程”,省裏出點小錢,企業和所在市縣出大錢,既能顯示出省政府部門對此的重視,又能有效地督促完成隱患整改,安徽省每年就拿出2000萬元作為隱患整改的貼息資金,可江蘇一分錢投入也沒有,就連一些公益性單位如醫院、學校、道路以及橋梁等也沒有專項的隱患整改資金。

  執法部門“無證無設備”

  除了必要的資金支持外,記者采訪中還發現,省安監部門雖然是一個執法部門,可是一直沒有監察大隊,而一般市縣的安監部門都設有這樣的執法機構。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個非常頭疼的問題,雖然安全生產有了專門的法律,可沒有監察大隊該如何處理日常的一些安全生產事故,接到安全生產舉報該由誰來進行處理,如果事故單位要求出示執法證件該怎麼辦,再有市縣監察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該向什麼部門反映,這些都是現在就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執法人員還缺乏必要的裝備,如儀器儀表、攝錄機等,打個比方,執法人員上門執法說一家單位粉塵超標,要求停產整改,可沒有儀器檢測拿不出書面指數,憑什麼要求對方停產整改。

  □思考

  安全生產防治比善後更重要

  有關專家指出,安全生產事故和死亡人數總量客觀上折射出地區的經濟發展質量,對經濟發展起到反作用,對民間的傷害也是巨大的,導致事故高發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生產的控制手段和信息監控手段,如果有了這些手段安全事故將會大幅降低。

  就以海事安全為例,江蘇目前還沒有預測發布海上氣象的技術和途徑,漁民們靠南的聽浙江播報的氣象預報,而靠北的則收聽青海的預報,如果無法及時的收聽到這些氣象信息貿然出海,一旦遇到惡劣的天氣,很可能帶來人員傷亡,如果江蘇地區有自己的海洋天氣預報,漁民們就能避免這樣的災難。

  現在社會上也普遍存在“重事故、輕預防”的錯誤觀點,一旦出現了重大事故後,才會引起相關部門重視,趕緊制定措施,配備相應的設備和人手,其實這是本末倒置的行為,政府部門應當做先前一步考慮,對重大安全隱患隨時進行監控,隨時整改,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