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23 16:07:27Chew

【小評】提問

觀看<受難記>後又過了數月餘,如果再不寫一些東西,實在有些可惜。

這電影對我來說,閱讀歷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從觀影前的資料閱讀,那種預設的膽戰心驚;到觀影中,身為基督徒可能是理所當然的不能自己;而觀影後閱讀各方評論,讓我跳脫個人的框架,去窺視普羅大眾的想法。

影片的開始,極其美麗近乎油畫的色調,鋪陳在電影螢幕上—這是幽微、神秘,而恐懼如暗潮襲來的客西馬尼園,耶穌在裡頭禱告,毫不隱瞞身為人子面對極刑的害怕,汗如血滴下。Mel Gibson的不惜血本的用心,一開始就一覽無疑。燈光、語言、服裝與場景十分考究;演員在戲劇裡表現出極大的虔敬,飾演耶穌的James Caviezel也恰如其分地描繪耶穌受難的心理變化。不打算細述這些影評大多會提及的部分,但這些我認為是存在的。

我想將幾個個人以為有意思的部分當作提問。

一、馬利亞
馬利亞在裡面對於耶穌的愛,從電影裡許多小片段便能深刻地看出 :回憶與耶穌生活的點滴、耶穌背十架赴刑場的追逐與安慰等等,充分表現出馬利亞對祂的疼愛、尊重交織的種種複雜情緒。但有人說到 :是否將馬利亞過於神聖化了呢 ?能夠預知耶穌受困所在,且大量描寫馬利亞的心理變化和捨子的大愛,敘述似乎過長。製片人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因此在馬利亞身上著墨甚多。你認為呢 ?

二、象徵角色
本片將魔鬼撒旦化為人形,在客西馬尼園現身試探耶穌、在猶大賣主後令他戰兢最後上吊、在耶穌受鞭刑時現身。這種象徵加強了戲劇性,但也有人評為這個角色違反史實、故弄神秘,你認為呢?

三、喜愛與不懂
許多人因為<受難記>而淚灑片廠,耶穌受鞭傷,極其殘暴地受虐、受死,讓許多人感動,甚至認罪悔改,犯罪自首的也有;有些人認為這是「給教徒看的」影片,因為沒有前因後果,不了解耶穌為什麼要受死,復活也未仔細描述;也有人認為這是「暴力美學」,對於古代刑罰的描寫十分逼真。你覺得呢?如果你是導演,你會怎麼拍<受難記>?

提問到此。還記得一個人走出影院時,天氣微溫,風徐徐吹著,我喝完了我的古典玫瑰園,與一大把眼淚鼻涕衛生紙一起丟進垃圾桶。心想,這是一部不能忘記的電影,對於信仰者而言,的確是信心躍進的旅程。


*圖-->取自網站http://www.truemovie.com/2003moviedata/Passio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