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6 16:06:40Chet Baker
普契尼的戲夢人生
「威爾第的歌劇像是低音的大提琴協奏曲,而普契尼的歌劇卻像是高音的小提琴奏鳴曲。」
一個殺人無數的中國公主,只因為被異國王子吻了嘴唇,馬上放下屠刀變成一個柔情似水的可人姑娘;一個被美國人拋棄的十四歲日本藝妓,身無長物,也不賣身賣藝,竟然可以養活一個小男生跟她的女僕人;一個企圖性侵害美女的惡棍,竟然會在緊要關頭停下來,讓這位受害人對上帝唱一首「為了藝術,為了愛」,一個罹患肺癆的女人,在某個月黑風高的聖誕夜,去男人家裡借蠟燭,「不小心」被男人碰了她那好冷的手,就把她的身世和盤托出,接著就跟他在一起。
這些情節很荒謬嗎?當然是啊。荒謬可笑的劇情,俗不可耐的情節,異想天開的結局,構成了普契尼的歌劇,也是因為普契尼的音樂,讓一切都變得可以接受,在欣賞普契尼的歌劇時,你會忘了所有不合理的腳本,沈溺在異國戀情與愛恨情仇之中,就好像看到Rain可愛的小臉的時候,會渾然忘了「浪漫滿屋」這部片到底有多不合理?為什麼Rain明明是電影明星,卻可以天天罵韓智恩過活;為什麼韓智恩沒看過她寫多少劇本,卻一下子就可以交差給柳民赫。普契尼的音樂,就是像Rain一樣,對整部歌劇起了畫龍點睛的功力。
其實,普契尼並不是創作劇本的人,但是他的音樂卻使得這些腳本表現得相當出色,試想如果沒有「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這首中國民謠,如何彰顯出杜蘭朵公主的表面的恨與隱藏的愛?如果沒有「當我走在街上,人們都忍不住看我…」這首詠歎調,又如何使穆賽塔的風韻迷倒眾生?因此,普契尼的音樂可以說是賦予這些角色靈魂的重要工具。當然,處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交界的時候,普契尼不可能是一個女性主義者,但是他為女角色所創造出來的音樂,卻是使他贏得歌劇「女性代言人」的最佳稱號。
這就是普契尼,歌劇史上最煽情的作曲家。
普契尼之所以成名,不可諱言的,除了他的音樂本身相當動人之外,主要還是因為當時劇本的時尚潮流已經從浪漫主義轉為寫實主義,而異國風(浪漫的東方主義)更是在當時的義大利蔓延。就好像前幾年日劇風籠罩全台,現在韓劇流擄獲全民一樣,普契尼當時的確挑對劇本。以「杜蘭朵公主」、「托斯卡」、「蝴蝶夫人」、「波西米亞人」四部為最有名的曠世鉅作為例,杜蘭朵公主在中國,蝴蝶夫人在日本,當時的西方人原本就對東方充滿遐想,加上普契尼放了中國民謠與日本傳統音樂在劇中,遂使浪漫的東方主義一發不可收拾。當然,劇中的內容還是符合寫實主義的,貧窮的藝術家繳不出房租、被美國人拋棄的小藝妓非婚生子,總算打破了歌劇描寫帝王將相的刻板印象,回歸到庶民生活的層面上來,這或許也是普契尼歌劇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吧。
在普契尼的四大名劇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下面幾個女伶:「杜蘭朵公主」的杜蘭朵公主與柳兒、「托斯卡」的托斯卡、「波西米亞人」的咪咪與穆賽塔、「蝴蝶夫人」的秋秋桑。就美貌而言,杜蘭朵毫無疑問拔得頭籌。杜蘭朵的美貌可以說是驚天地泣鬼神,讓流亡王子卡拉富只是遠遠瞧一眼,卻對她神魂顛倒驚為天人,拼著頭不要,也要把她娶回家。當然,我們不能排除卡拉富跟其他命喪北京城的外國王公們,是因為政治的因素而有所考量,但是從卡拉富所唱的「公主徹夜未眠」詠歎調中,並沒有聽出政治的弦外之音,我們就浪漫一點,假設公主真是美到沈魚落雁好了,足以讓二十七個異國王子自願命喪黃泉。排名第二的應該是托斯卡,她的美麗讓整部歌劇充滿血腥,警察總長史卡匹亞甚至為了她,願意私縱人犯(雖然史卡匹亞是騙她的)。第三名可能是穆賽塔,她可說是巴黎的交際花,將老男人騙得團團轉,就像卡門一樣的豪放動人。至於其他幾個,就比較見仁見智了,咪咪的瘦弱,可能比較吸引保護弱小的大男人(事實上魯道夫就很像典型的天蠍座),特別她的那雙冰冷的手,到底有多美,恐怕除了魯道夫之外,沒有人知道,因為並沒有「像象牙般白玉無暇」之類的濫情文字出現在劇本裡面,所以我們只能說她像是林黛玉類型的;秋秋桑的一派純情,會讓外遇的男人安心偷腥,反正秋秋桑終究會幫男人留一盞夜歸的燈,但是日本十五歲的少女到底有多美?根據本人的不負責任意見,可能有待商榷。柳兒,名字很美啦,宛如孤直楊柳於太湖邊飄曳,她的忠誠也使人為之動容,但是應該也不會太漂亮,特別是當我們只注意一個人的忠誠與工作能力,卻忘了她其實是女人的時候,更是如此。
其次,我們可以進一步來看看這些女人的智商。整體來說,杜蘭朵公主的智商應該最高,我們來看一下她設計出來要考驗王子的謎題,她出的三道謎題依序如下:「一、暗夜中,多彩的幻影在飄盪,人心都隨它飛翔,在白天隱藏,在黑夜閃亮;二、火焰蘊藏熱力,喪失了就冷卻,征服了就點燃,燃燒出一切希望;三、明亮也黑暗,使你為主也為奴,若盼望自由,反成奴隸,若屈服於它,便成帝王。」
請問大家,這三個謎題的答案是什麼?猜不出來是得砍頭的。我想,除了公主自己還有劇作家以外,大概都得送去屠宰場。當然,公主的聰明不僅於此,當卡拉富的名字被公主知道以後,公主對眾人宣布卡拉富的名字叫做「愛情」,又顯示出公主的智慧,因此公主最聰明應該是確定的。穆賽塔也是聰明的女人,她懂得如何善用美貌,將所有垂涎她姿色的老男人耍得團團轉,最後還很體貼的把她的耳環捐出來,讓她男友去買咪咪的暖手袋,真是會為她的男人做面子。其他女人就很慘了,秋秋桑竟然以為美國軍人平克頓會回來娶她;咪咪即使知道魯道夫跟他不合,也沒錢帶他去看病,仍然對他難分難捨;柳兒即使知道王子對她流水無情,但她仍然願意為王子死在公主的劊子手之下,堅決不願意吐實王子的真實姓名。好吧,愛情會使人失去理智,我們只能說,這些人讓愛情蒙蔽了理智的雙眼,所以不夠聰明,可是有理智的愛情,可能就相當的索然無味了。
不過,在愛情的忠誠度上,秋秋桑與柳兒可以說是拔得頭籌的不二人選。秋秋桑生長在閉鎖的日本神道教氛圍中,但是為了美國老公的信仰,她不惜放棄原本的日本人認同,含辛茹苦養大混血兒。在現在未婚生子都還是絕大的禁忌之時,秋秋桑面臨的壓力不言可喻,但是她卻將自己武裝起來,對抗所有外來的質疑,只為了一個已經飄然遠去的異國戀人,勇氣與忠誠度絕對不容質疑。甚至在平克頓的老婆出現,原來自己死守的愛人只是逢場作戲時,她仍然選擇自殺,不讓心愛的人為難,成全負心漢帶走她的小孩,簡直就是讓人嘆為觀止。柳兒則是為了王子不經意的對她一笑,而願意拋頭顱灑熱血,只想讓王子順利娶回美嬌娘,這已經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她的兩首詠歎調:「主公,請聽我說」、「公主,你那冰冷的心」,分別道出她暗戀王子卻不可得的悲痛,然而卡拉富哀悼幾分鐘之後,卻還是把心放在杜蘭朵身上,真還是讓人千古一嘆。
至於咪咪跟杜蘭朵,就比較讓人匪夷所思了。咪咪在魯道夫輕輕一吻之後,雖然迅速墜入情網,但是卻在遭遇到身體與金錢上的困窘以後,拋棄魯道夫而去,最弔詭的不外乎是第三幕的結局與第四幕的開場,她雖然受不了魯道夫的佔有欲(其實在劇中也暗示咪咪會跟其他男生眉來眼去,讓善妒的魯道夫幾乎瘋狂),但是卻又約定要一起度過寒冷的冬天,到春天再分手。到了春天,似乎她也真的離魯道夫而去,投靠一個法國子爵,所以忠誠度實在令人質疑。杜蘭朵,雖然也是因為一吻定江山,但是實在令人懷疑。在王子跟她在一起以後,她會不會重新又開始恢復她殘忍的本性,最後王子受不了而離她而去,甚至有謀殺親夫等等的行為。不過,有鑑於童話故事不能有悲慘的結局,我們只能永遠想像「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把夫妻打架離婚的那一面全部忘掉。想想光良的那首歌「童話」:「你哭著對我說,童話裡都是騙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就知道,公主不一定總是忠貞不二,王子也不總是多金溫柔。所以,是誰誓死效忠愛情,我們似乎可得知一二了。
其實,普契尼的音樂魔力,雖早已塑造出我們對於女主角的印象,但毋寧還是充斥著一廂情願的男性本位主義。就好比李宗盛,他的詞曲雖然暢銷,但其實隱藏了不少大男人主義在其中,杜蘭朵會為了卡拉富的一吻,放棄了國仇家恨;柳兒寧願為卡拉富盡忠而死;咪咪最後還是要死在佔有欲極強的魯道夫手上;秋秋桑只能犧牲自己,成就平克頓的美國家庭,這些戲劇主軸,實在讓現代人食不下嚥。然而,這些女人的愛恨情仇,確實在普契尼的音樂之下,活躍在我們的靈魂之中。
這就是普契尼既虛幻且真實的戲夢人生。
對了,誰猜得出那三個謎題嗎?
(本文同步刊登於貝克的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chetbaker)
一個殺人無數的中國公主,只因為被異國王子吻了嘴唇,馬上放下屠刀變成一個柔情似水的可人姑娘;一個被美國人拋棄的十四歲日本藝妓,身無長物,也不賣身賣藝,竟然可以養活一個小男生跟她的女僕人;一個企圖性侵害美女的惡棍,竟然會在緊要關頭停下來,讓這位受害人對上帝唱一首「為了藝術,為了愛」,一個罹患肺癆的女人,在某個月黑風高的聖誕夜,去男人家裡借蠟燭,「不小心」被男人碰了她那好冷的手,就把她的身世和盤托出,接著就跟他在一起。
這些情節很荒謬嗎?當然是啊。荒謬可笑的劇情,俗不可耐的情節,異想天開的結局,構成了普契尼的歌劇,也是因為普契尼的音樂,讓一切都變得可以接受,在欣賞普契尼的歌劇時,你會忘了所有不合理的腳本,沈溺在異國戀情與愛恨情仇之中,就好像看到Rain可愛的小臉的時候,會渾然忘了「浪漫滿屋」這部片到底有多不合理?為什麼Rain明明是電影明星,卻可以天天罵韓智恩過活;為什麼韓智恩沒看過她寫多少劇本,卻一下子就可以交差給柳民赫。普契尼的音樂,就是像Rain一樣,對整部歌劇起了畫龍點睛的功力。
其實,普契尼並不是創作劇本的人,但是他的音樂卻使得這些腳本表現得相當出色,試想如果沒有「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這首中國民謠,如何彰顯出杜蘭朵公主的表面的恨與隱藏的愛?如果沒有「當我走在街上,人們都忍不住看我…」這首詠歎調,又如何使穆賽塔的風韻迷倒眾生?因此,普契尼的音樂可以說是賦予這些角色靈魂的重要工具。當然,處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交界的時候,普契尼不可能是一個女性主義者,但是他為女角色所創造出來的音樂,卻是使他贏得歌劇「女性代言人」的最佳稱號。
這就是普契尼,歌劇史上最煽情的作曲家。
普契尼之所以成名,不可諱言的,除了他的音樂本身相當動人之外,主要還是因為當時劇本的時尚潮流已經從浪漫主義轉為寫實主義,而異國風(浪漫的東方主義)更是在當時的義大利蔓延。就好像前幾年日劇風籠罩全台,現在韓劇流擄獲全民一樣,普契尼當時的確挑對劇本。以「杜蘭朵公主」、「托斯卡」、「蝴蝶夫人」、「波西米亞人」四部為最有名的曠世鉅作為例,杜蘭朵公主在中國,蝴蝶夫人在日本,當時的西方人原本就對東方充滿遐想,加上普契尼放了中國民謠與日本傳統音樂在劇中,遂使浪漫的東方主義一發不可收拾。當然,劇中的內容還是符合寫實主義的,貧窮的藝術家繳不出房租、被美國人拋棄的小藝妓非婚生子,總算打破了歌劇描寫帝王將相的刻板印象,回歸到庶民生活的層面上來,這或許也是普契尼歌劇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吧。
在普契尼的四大名劇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下面幾個女伶:「杜蘭朵公主」的杜蘭朵公主與柳兒、「托斯卡」的托斯卡、「波西米亞人」的咪咪與穆賽塔、「蝴蝶夫人」的秋秋桑。就美貌而言,杜蘭朵毫無疑問拔得頭籌。杜蘭朵的美貌可以說是驚天地泣鬼神,讓流亡王子卡拉富只是遠遠瞧一眼,卻對她神魂顛倒驚為天人,拼著頭不要,也要把她娶回家。當然,我們不能排除卡拉富跟其他命喪北京城的外國王公們,是因為政治的因素而有所考量,但是從卡拉富所唱的「公主徹夜未眠」詠歎調中,並沒有聽出政治的弦外之音,我們就浪漫一點,假設公主真是美到沈魚落雁好了,足以讓二十七個異國王子自願命喪黃泉。排名第二的應該是托斯卡,她的美麗讓整部歌劇充滿血腥,警察總長史卡匹亞甚至為了她,願意私縱人犯(雖然史卡匹亞是騙她的)。第三名可能是穆賽塔,她可說是巴黎的交際花,將老男人騙得團團轉,就像卡門一樣的豪放動人。至於其他幾個,就比較見仁見智了,咪咪的瘦弱,可能比較吸引保護弱小的大男人(事實上魯道夫就很像典型的天蠍座),特別她的那雙冰冷的手,到底有多美,恐怕除了魯道夫之外,沒有人知道,因為並沒有「像象牙般白玉無暇」之類的濫情文字出現在劇本裡面,所以我們只能說她像是林黛玉類型的;秋秋桑的一派純情,會讓外遇的男人安心偷腥,反正秋秋桑終究會幫男人留一盞夜歸的燈,但是日本十五歲的少女到底有多美?根據本人的不負責任意見,可能有待商榷。柳兒,名字很美啦,宛如孤直楊柳於太湖邊飄曳,她的忠誠也使人為之動容,但是應該也不會太漂亮,特別是當我們只注意一個人的忠誠與工作能力,卻忘了她其實是女人的時候,更是如此。
其次,我們可以進一步來看看這些女人的智商。整體來說,杜蘭朵公主的智商應該最高,我們來看一下她設計出來要考驗王子的謎題,她出的三道謎題依序如下:「一、暗夜中,多彩的幻影在飄盪,人心都隨它飛翔,在白天隱藏,在黑夜閃亮;二、火焰蘊藏熱力,喪失了就冷卻,征服了就點燃,燃燒出一切希望;三、明亮也黑暗,使你為主也為奴,若盼望自由,反成奴隸,若屈服於它,便成帝王。」
請問大家,這三個謎題的答案是什麼?猜不出來是得砍頭的。我想,除了公主自己還有劇作家以外,大概都得送去屠宰場。當然,公主的聰明不僅於此,當卡拉富的名字被公主知道以後,公主對眾人宣布卡拉富的名字叫做「愛情」,又顯示出公主的智慧,因此公主最聰明應該是確定的。穆賽塔也是聰明的女人,她懂得如何善用美貌,將所有垂涎她姿色的老男人耍得團團轉,最後還很體貼的把她的耳環捐出來,讓她男友去買咪咪的暖手袋,真是會為她的男人做面子。其他女人就很慘了,秋秋桑竟然以為美國軍人平克頓會回來娶她;咪咪即使知道魯道夫跟他不合,也沒錢帶他去看病,仍然對他難分難捨;柳兒即使知道王子對她流水無情,但她仍然願意為王子死在公主的劊子手之下,堅決不願意吐實王子的真實姓名。好吧,愛情會使人失去理智,我們只能說,這些人讓愛情蒙蔽了理智的雙眼,所以不夠聰明,可是有理智的愛情,可能就相當的索然無味了。
不過,在愛情的忠誠度上,秋秋桑與柳兒可以說是拔得頭籌的不二人選。秋秋桑生長在閉鎖的日本神道教氛圍中,但是為了美國老公的信仰,她不惜放棄原本的日本人認同,含辛茹苦養大混血兒。在現在未婚生子都還是絕大的禁忌之時,秋秋桑面臨的壓力不言可喻,但是她卻將自己武裝起來,對抗所有外來的質疑,只為了一個已經飄然遠去的異國戀人,勇氣與忠誠度絕對不容質疑。甚至在平克頓的老婆出現,原來自己死守的愛人只是逢場作戲時,她仍然選擇自殺,不讓心愛的人為難,成全負心漢帶走她的小孩,簡直就是讓人嘆為觀止。柳兒則是為了王子不經意的對她一笑,而願意拋頭顱灑熱血,只想讓王子順利娶回美嬌娘,這已經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她的兩首詠歎調:「主公,請聽我說」、「公主,你那冰冷的心」,分別道出她暗戀王子卻不可得的悲痛,然而卡拉富哀悼幾分鐘之後,卻還是把心放在杜蘭朵身上,真還是讓人千古一嘆。
至於咪咪跟杜蘭朵,就比較讓人匪夷所思了。咪咪在魯道夫輕輕一吻之後,雖然迅速墜入情網,但是卻在遭遇到身體與金錢上的困窘以後,拋棄魯道夫而去,最弔詭的不外乎是第三幕的結局與第四幕的開場,她雖然受不了魯道夫的佔有欲(其實在劇中也暗示咪咪會跟其他男生眉來眼去,讓善妒的魯道夫幾乎瘋狂),但是卻又約定要一起度過寒冷的冬天,到春天再分手。到了春天,似乎她也真的離魯道夫而去,投靠一個法國子爵,所以忠誠度實在令人質疑。杜蘭朵,雖然也是因為一吻定江山,但是實在令人懷疑。在王子跟她在一起以後,她會不會重新又開始恢復她殘忍的本性,最後王子受不了而離她而去,甚至有謀殺親夫等等的行為。不過,有鑑於童話故事不能有悲慘的結局,我們只能永遠想像「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把夫妻打架離婚的那一面全部忘掉。想想光良的那首歌「童話」:「你哭著對我說,童話裡都是騙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就知道,公主不一定總是忠貞不二,王子也不總是多金溫柔。所以,是誰誓死效忠愛情,我們似乎可得知一二了。
其實,普契尼的音樂魔力,雖早已塑造出我們對於女主角的印象,但毋寧還是充斥著一廂情願的男性本位主義。就好比李宗盛,他的詞曲雖然暢銷,但其實隱藏了不少大男人主義在其中,杜蘭朵會為了卡拉富的一吻,放棄了國仇家恨;柳兒寧願為卡拉富盡忠而死;咪咪最後還是要死在佔有欲極強的魯道夫手上;秋秋桑只能犧牲自己,成就平克頓的美國家庭,這些戲劇主軸,實在讓現代人食不下嚥。然而,這些女人的愛恨情仇,確實在普契尼的音樂之下,活躍在我們的靈魂之中。
這就是普契尼既虛幻且真實的戲夢人生。
對了,誰猜得出那三個謎題嗎?
(本文同步刊登於貝克的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chetb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