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09 20:58:36幫泥兔

[心情] 我看指月記《NAIL》紀錄片

  台北市正在舉行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作晚我去觀賞了黃庭輔導演所拍的指月記《NAIL》紀錄片。
 
  昨天的觀賞覺得音效和導演的Q&A對我而言是最可惜的地方。而我非常佩服觀眾,明明導演都不願意正面回答問題,但是問題倒是一個接著一個。當我發現導演都故作輕鬆顧左右而言他,我感覺我腦子裡的問題根本都不需要他回答了,一切留給自己去詮釋;正如整部紀錄片的每個不同的羅漢,其實也是在這個不斷運轉的世界裡用自己的方式存在或生存吧,問天?其實還是靠自己。
  
  我蠻同意有一位女觀眾說的本片似乎是在探討救贖是否可能的深刻意涵。如果龍山寺是宗教的聖地,來到這裡可以祈求、可以找到自己,那麼這部片子裡面許許多多的羅漢接近這裡,無論有意無意,就像是在找尋自己、找尋救贖。我對於金美齡和插旗子的ㄚ婆聲音被播出來,認為正是導演有意的告訴大家,這些人間的、人類的自以為可以改變世界,其實正如同龍山寺裡的神祇一般,都無法改變圍聚在龍山寺旁的眾生像。

  可是我覺得這個對比明明是有意識的安排,導演卻說只是各種自然聲音中的一種,這個回答確實讓我很詫異,甚至因此只想回到自己的詮釋中去找尋本片的感動。也許導演覺得我們就是龍山寺旁的羅漢,他是無法回答大家、無法滿足大家的神祇吧。(若果真如此,真是用心良苦)

  我曾聆聽另一位紀錄片導演朱賢哲的演講。他認為紀錄片是存在著觀點的。導演選擇要給你看什麼、聽什麼,是用情感上的邏輯去剪輯成最後的片子。我的感情顯然與黃庭輔不同。我的家鄉有媽祖信仰,我在鎮瀾宮也看到眾生羅漢群像,但我覺得無法從神祇獲得救贖的體悟之後,內心是寧靜與安詳,對於羅漢的多樣性更是感到奇妙與珍惜;當獲得這樣的體悟,仰望天際開闊的藍天竟能讓週邊喧囂化於無形,正如同雨滴灑盡大地,最後是各自找到流洩的路徑,或彎或曲或直或陡,都找到自己。

  如果是以我的感情出發,我大概希望將這份寧靜感染給觀眾,就太棒了。可是昨天《NAIL》卻是滿場的"noise",這是我覺得與我感情不符的地方。我覺得疏離的背後是眾生個別相互感動與相互欣賞的開始,看似紊亂的秩序其實還是有其魅力,潛藏在淅淅碎碎的聲音背後。


參考網址:http://www4.cca.gov.tw/movie/activity/200208na_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