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9 14:11:13CT

面對網路世界管理者必備的管理技巧

2007. 7. 29.
 
    寫“大象與跳蚤”(The Elephant and The Flea) 的管理思想家, 查爾斯 韓第 (Charles Handy) 於2001年,出版該書時,曾引英國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某篇評論,艣列了面對網路世界的現代企業管理者,必備的十項管理技巧,個人讀後心有戚戚焉,兹將近年來工作所得的一些感想,依著韓第所舉的十項技巧,略做引申,以分享於同好和同行。

1. 速度:
 
    企業的經營環境,變化日益快速,組織若不及反應,就可能於瞬間遭到淘汰。昔人常說: “創業唯艱,守成不易”,現在的企業則是根本無 “成” 可守。

    在現代的科技世界裡,守成即是落伍的同義詞,所以我們的眼睛,只能往前看; 腳只能向前行; 思想更需與時俱進; 且行動必須迅速,在產品競爭力開始下滑之前,就得採取變更策略的行動,否則就等著被淘汰出局。

    在企業裡講求速度,沒有對錯的問題,因為它對企業的生死存亡關係至巨。但就個人而言,速度就不一定是值得鼓勵和追求的東西,因為生活是否快樂幸福,與速度並無關聯。相反的,生活要快樂幸福,放慢腳步也許才是正途。 所以如何在這兩者間取得平衡,是對每個管理者和專業經理人智慧的考驗。

    不論動腦或用身體, 速度靠體力,身為管理者或專業經理人,平時必須挪出時間,作規則和持續性的運動,並注意飲食,隨時保持身心的健康。

2. 人才:
 
    人要用的少,但要選的好。只有能替你分憂解勞的人,才是你要的人才。 而能為你分憂解勞的人,除了腦袋會思考,四肢更要勤勞。 只會提點子、動嘴巴、寫計畫,卻不知如何執行,於期限內老拿不出預訂成績的人,絕非你要用的人才。

    人才難得,你必須有識才和用才的本事,足夠的報酬,和開闊的胸襟,才能吸引 “千里馬” 來投效。賞罰及時、論工作績效行賞,  加上信任,是留才的不二法門。

    才幹出眾,但品德不健全的人,不論於短期內,會給你個人或公司帶來多少利益, 都不可用!
 
    依常態分配的統計數字顯示, 一個類似企業組織的成員中, 堪稱 "人才" 者, 不會多於整體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找出這 20% 的人, 加以特別的培育, 是企業成功的不二法門.

    你自己是否為人才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才願替你效力, 這就需要大家對你的敬重, 而敬重只有才德和分享, 始能贏得.
 
3. 開放 :
 
    只有資訊透明化,才能要求工作人員主動負責,也才能及時糾正錯誤,避免最後演變成不可挽救的傷害。 企業裡有太多屬於 “機密” 的資訊,絕非好事。而既便是屬機密性的資料或資訊,亦應訂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予以適度的管理,而不能藉口機密,而任由少數人無限制的掌控。

    資訊和決策過程透明化,是組織工作效率和決策品質的最佳保證之一。

    只有開放與分享,組織才能健康的成長,把雙手圍起來,一味試圖保護既有的資訊和經驗,不但是個人退步的原因,也是組織成長力萎縮的肇始,這是個人在美商工作近三十年穫得的最寶貴的經驗之一。

4. 團隊合作:
 
    明確的工作目標,管理者的公正無私、以及就事論事的處人處事態度,是號召部屬,發揮團隊合作精神的必備條件。個性不適團隊運作的人,必須斷然處置,以免影響團隊士氣和運作的效率。

    管理者的主要職責,在將一加一,變成比二更大的數目。無法帶領團隊成員同心合作, 以達到此任務的人,不適任管理的職務。

    任何組織,難免有各式各樣的次級團體在其間運作。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在組織裡絕不可“選邊站”, 或顯著地偏袒某個次級團體或單位。

    一切事務和決策,以組織的整體利益為主要考量,並非僅是企業領導人應有的態度,也是各級管理幹部不可旁貸的職責。

    未具此種識見者,不應也難被擢昇更高之職務, 否則企業危矣.

5. 紀律:
 
    紀律是組織效率,及產品和服務品質,維持預定水準的主要保證。計畫、執行、檢討、考核、修正等流程是工作的經,而紀律是緯。缺少緯紗支撐的經紗,無以成為布匹。任何工作和事務的完成,道理皆然。

    過份講求紀律,是否會扼殺人的創造力? 會! 但那是適用於研發、設計、和藝術創作領域的道理,在產業與服務業,紀律絕對是品質的必要條件和保證。

    而事實上,既使於研發、設計、和藝術創作的領域裡,也有各自的不成文紀律存在。一個缺少紀律的人類社會或組織,實無法想像將如何運作。

    中外許多有識之士人皆曾指出,“紀律” 是團體力量的來源和展現,證諸於日本和德國的國力,此說實有至理存焉,至於力量如何使用,則是另一個命題。

6. 溝通良好:
 
    組織裡90% 有關人的問題,均肇因於當事人未溝通、或溝通不良所致。維持各方面良好的溝通,是每個管理者無可旁貸的職責。

    企圖逃避可能的尴尬場面而不做溝通,或常假設“不必我說,某人一定會明白我的意思”,或常以為“他是多少歲數的人了? 這種事,還須要明說嗎?”等等思維, 是組織裡絕大部分人際問題的起因。

    總之,管理者不願坦然面對問題的鴕鳥心態,才是企業組織裡,妨害溝通最普遍的障礙。這種管理者太多, 組織的運作將毫無效率可言.

7. 內容管理:
 
    仔細檢討,企業裡約有70% 的資訊是不必要的垃圾。收集、傳達此類資訊,徒然浪費人力、時間和成本。

    70% 的“急事”,是因未於事先及時處理好30% 的“要事”所造成。 我們每天忙著解決的急事, 真正重要的 (與目標達成有關的), 其實約只佔30%。

    先搞清楚何為要事,然後集中人、物力,於時限內予以完成或解決,就不會有眼下,似乎永遠解決不完的 “急事”,將你逼得無法喘息。

    要事一般指的是, 新產品的研發, 製程和品質的改善, 制度, 政策, 標準工作流程等的及時訂定, 修改和稽查, 以及對工作人員紀律的確保及維護.

8. 關注客戶:
 
    除了公司真實的客戶外,組織工作流程裡,在你下游的單位,也都是你的“客戶”,將有瑕疵的工作傳給他們,和出售不良產品給公司的客人,其罪過並無二致。

    "客戶乃我們的衣食父母”,不能淪為口號,而須每日耳提面命,直至內化成公司每一個員工的信仰為止。

    不論位居何處,管理者應永遠將“以客為尊”的理念,顯示在臉上、在口頭上、在書面上、在行為上。雖然有些客戶實在很不上道,可是只要老闆尚未將它除名,你就得小心服侍它,不管你個人的想法如何,因為你的薪資,可能部分是靠它支應。

    關注客戶, 範圍包括好壞兩個面向, 凡是會影響公司和客戶間關係的任何資訊, 平時就必須予以關注, 並及時上傳. 就某種意義言, 客戶乃公司的一環, 它營運結果的良窳, 對公司的利益產生直接的影響, 故必須隨時注意其經營動向, 以便及時在策略上作必要的調整.

9. 知識管理 :
 
    把經驗記錄成有系統的知識,並加以有效的管理, 時常主動分享自己的經驗,是組織經驗和知識傳承的必要措施,也是企業永續發展的基礎工作。

    分享比擁有重要! 未被善加使用的知識和經驗,並無價值可言。對個人如此,對組織亦然。 而未經整理、分析、和組織過的資訊,並非知識,故上述知識管理的工作是管理者的要務。

10. 以身作則:
 
    說到做到,即知即行,樹立典範。你必須獲得人們真心的信服和尊敬,他們才不會陽奉陰違. 只會做表面工作的部屬, 心理根本無管理者的存在, 但那並非他們的過錯。

    上樑不正下樑必歪,上下樑皆歪時,房屋不倒塌者幾希。

    "兵隨將轉”,“只有不會打戰的將領,沒有不會打戰的士兵”。 端不出計畫中的成績,卻將罪過推諉給部屬,是組織裡常見的現象。

    奇怪的是,許多管理人的老闆,對此現象似乎無動於衷,難怪表現出色的企業,數目永遠趕不上表現平凡無奇的公司行號。

daphne 2007-08-03 12:15:13

Thank you so much! I do appreicate that you anwer me so guickly when you are on the way to China now. I will buy the read the book you recommend soon. Have a nice trip!

Daphne 2007-08-02 13:18:39

林伯伯,
面對凡事&quot事必躬親&quot,芝麻綠豆大小事一把抓,而且完美主義,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的主管,除了盡力讓自己工作零缺點避免被&quot釘&quot以外,還有什麼好方法嗎?我在這主管手下10多年了,自認工作認真負責而且比主管更專業,但是常被主管這些&quot特質&quot弄得很煩,有不如歸去的感覺.

版主回應
Dear Daphne,

I am at our plant in China, and my computer does not have the Chinese keyin system. So please excuse me for writing in English.

The personality of human being is very difficult to change, if not unlikely. So unless you want to continue tolerating your boss`s temper and way of leadership, you better begin considering to change your job.

Suggest that you go and buy the book that I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t may give you some insperation as what to do next.

Uncle

CT Lin
2007-08-03 1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