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1 00:31:02CT

以天地為心

1996.8.30

   小時候,鄉下老家門前有一片頗為寬敞的庭院,夏天夜裏屋內燠熱難當,晚飯後,天若晴朗,最喜歡搬張板凳到院子裏乘涼,或躺在上面仰望滿天星輝燦爛的夜空出神。

   有時望著望著,魂魄竟像長了翅膀的精靈,自身上昇起,展翅撲向無垠的穹蒼,試圖找尋那顆最耀眼和閃亮的星辰。

  “星星到底離我們多遠?”“星星背後是否還有其它東西?”我經常這樣詢問,可惜大人們無一能為我解惑。

   幼時的這段經驗,引發我日後探索宇宙奧秘的強烈興趣。而因閱讀有關天文和宇宙進化的書籍,我在大學時期就已建立了自己的宇宙觀,從這套宇宙觀,進而形成了我的人生哲學和生活的基本價值理念。

   譬如,宇宙的浩瀚無際和時間的不知始終等事實,教導我:人類的渺小和個人生命的短暫,以及謙遜的必要和傲慢的可笑;而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季節的更替則啟示我:生命雖終不免死亡,但在每一首輓歌中卻又孕育著另一個新生命的喜悅;以及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原是生命不可避免的道理。

   而從宇宙的演化史和物種的進化論,我學到了人生的終極意義,乃在發揮天賦的潛能和愛心,以造福天地萬物及所有的生命(我不認為達爾文“物競天澤,適者生存”的叢林鬥爭法則適用於人類社會);人生的最高價值,則在無私的奉獻和付出,就像陽光、空氣和水一樣的支持著生命而不求回報。

   相對於山川海洋的永恆,人類的生命誠如“白駒過隙”,“曇花一現”。三國演義開場詩說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正因為生命如此短暫,生活就必須灑脫,日子就應該快樂。但追求灑脫快樂不能淪為頹廢墮落。曇花一現雖只短短數十分鐘,但它仍然傾全力開放,人生亦應如此。

   美國大詩人郎法羅那首令人讀來熱血沸騰的詩──人生如戰場──一直是我在人生旅途上衝刺的動力,他寫道:“人生是一奮鬥的戰場,到處充滿了血滴和火光,不要做甘受宰割的牛羊,在戰鬥中要精神煥發,要步閥昂揚。”朗法羅的意思是:生命雖短暫,但絕不可任由命運擺佈,必須奮發向上,追求理想。

   人類的形體雖渺小,生命雖短暫,但心靈卻含蓋天地,跨越古今,無所不容,無往不至。對歷史上無數的聖哲和偉大的科學家而言,心靈的世界是沒有邊際和限制的。

   早在西元前約四百年,希臘哲學家,德謨克里特斯,就已宣稱:自然界的每一個物體都是由一種“不可分割”、“永恆不變”的“原子”所組成。在近代物理學興起前的二千年,人類就有如此透澈的領悟,足證人類的心靈力量,果真“法力無邊”。

   而中國人則更早在約三千年前,就已從宇宙萬象和人間萬事的變動不居中,體會和觀察出永恆不變的天地和人生的真理,而寫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哲學以及數理和符號邏輯的先驅巨著──易經。

   難怪十八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威廉布烈克會發出如造物者啟示般的如雷巨響:「一粒沙裏有一個世界,一朵花裏藏一個天堂,把無限握於手掌之中,永恆無非是剎那時光。」人而有此心靈,形體大小,生命短長,其實已無關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