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7-30 14:53:58Carlos Chiu

巴西記(四)-她是秀美-1.3

1.3.開始

課堂裡,長臉平頭帶付眼鏡的年輕歷史男老師,正在學生喧鬧的噪音中,解說巴西殖民經濟與移民的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是所謂的「蔗糖經濟」,由於世界蔗糖價格、氣候及殖民地墾殖的地理因素下,當時巴西的人口及經濟活動集中在東北部地區,Salvador蔗糖出口港口的地位,也因此成了巴西第一個首都。

當時尚未大量引進黑奴,主要勞動力來源是葡萄牙移民,多數為單身的男性,到這塊新天地來尋求機會。巴西遠離歐洲的地理位置,以及新移民對這塊土地的熱愛,讓這些第一代移民落地生根,與當地印地安女子通婚,紅白混血,產生新的種族,第一批真正的巴西人。

我就坐在堂弟的後面兩個位置,為了習慣巴西人說話的速度,已經在這間高中旁聽了一個多月。上個禮拜天,秀美約我一起到Iguazu瀑布,這是我們認識三個月後,第一次約會。

葡萄牙殖民者1763年將首都從Salvador移到里約,宣示第一階段蔗糖經濟的沒落。

促成第二階段經濟轉型的主因有兩個,一個是世界蔗糖供給過剩,價格一蹶不振;一個就是黃金等豐富礦藏的發現。巴西在十八世紀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貴重金屬產地,也造成經濟政治中心轉移到離黃金產地接近的港口里約。

跟北美的黑奴歷史時間幾乎一樣,從1532年到1853之間,估計約有500萬的黑奴被輸入巴西,成為蔗糖經濟重要的勞動力來源。巴西的黑奴擁有贖身的權利,只要存夠了錢,就可以買回自由,而在耶穌會黑人教友會的協助下,有更多的黑奴重獲自由。

加入了黑人的血緣,黑白混血、黑紅混血,讓巴西的人種更多樣、更接近現代巴西人的膚色,但由於黑奴制度的關係,白種跟紅種混雜的更為徹底,而黑種人也因混血逐漸減少,主要分佈在東北部Bahia州,Bahia州的首府即為Salvador。

第一次約會那天,我到巴西4個月又21天,前一天晚上,努力地用不太多的葡文單字,想辦法湊出幾個完整又好用的句子,以備明日之需。事後證明,臨時抱佛腳的學習效果非常有效。

1853年,巴西禁止販買黑奴。東南部聖保羅州盛產的咖啡,則逐漸取代蔗糖成為主要的經濟作物,咖啡的生產需要更高的農業技術,因此開始出現大量的技術勞動力缺口,殖民政府於是鼓勵歐洲移民前來。

較早來的是德國及瑞士的農民,他們選擇氣候土壤與歐洲類似的南部三個州定居,巴西南部地區的膚色及建築文化特色,也因此比較偏向白種人。

1888年,廢除奴隸制度後,義大利移民開始大量進入巴西,除了農民外,也有不少專業人才,主要分佈在聖保羅州,隨著專業農民及技術工人的移入,聖保羅在工商業快速發展,逐漸超越里約,直到今天,聖保羅州仍然是全國的經濟政治中心,目前聖保羅州每年上繳的稅額,約佔巴西聯邦稅收的40%。

下午一點半,我準時到約好的公車亭。黑色絲質上衣、白色的麻布休閒褲,配上橘色框厚邊的太陽眼鏡、金色的長形耳環,白色透明髮夾稍微固定及肩金色頭髮,從強烈白晰的陽光中往公車亭走來的她,左手扶著額旁飄散的頭髮,帶著淺淺的笑容,搖曳生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