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12 11:49:39尚未設定

躍進的中國系列六﹔美國城與中國城

  8月30號,立德離京返美的前2天,因為久聞北京清華大學盛名,決心要去朝聖一番;雖然無緣進入這中國的一流學府,能留下足跡也是好的。司機李叔叔開車載咱們繞了幾圈,最後停在清華的舊校門口,這也是清華的地標之一,就像我們政大的四維堂前的立鐘一樣。不能免俗的照了照相,小舅媽半威脅利誘的讓小表妹以這個校門為背景也照了幾張,說是為以後能考上這所學校做見證;這讓我想起以前國中老師也常帶我們去台大打球,不知是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圓明園和頤和園是接著清華大學後的兩站,到後來立德發現,中國古代的庭園,雖是一朝一代各有巧妙,宮殿建築是一興一衰各有千秋,但總歸來看,其實是萬流歸宗。在圓明園看到的是經戰火摧殘後的遺址,從那些一磚一瓦一樑一柱的殘破裡很難想像當時的美景盛況;頤和園就是另一番景象了,雖然也遭戰火洗禮,幸好慈禧重金整修,現代世人才有機會一窺中國庭園之美,不過也是不幸,苦了當時的老百姓。

  31號一早去的天壇其實就是個故宮縮小版,不過也因為小了些,感覺起來反倒親切,沒有紫禁城的霸氣;可惜當天一念之差,沒帶相機,一大清早一個人都沒有的祈年殿,絕對是難得捕捉的奇景,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中國大陸。

  立德在大陸隨手寫下的旅遊日誌就到這裡告一段落,好在有記下些東西,不然以我異於常人的記性,在一個月後的今天,早把北京上海丟的一乾二淨了。剩下的時間,就是打包打包,準備回米國囉。不管何時何地看到我都嫌我瘦的老媽,強迫我帶了個悶燒鍋回來,注意,是悶燒鍋喔!!費盡千辛萬苦扛回來後才發現,嘿,還挺好用的呢。

  回來之後有個美國朋友位了我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問題,他說,我們美國有中國城,那你們中國是不是也有美國城呢?立德聽了笑一笑,回答說沒有,他有些失望;過了幾天,立德再度回想這個問題,總覺得應該給這位有求知精神美國朋友一個解釋,其實其中也沒啥大不了的精深道理,說穿了,就是移民人潮的影響力罷了。美國是個大熔爐,在這個國家的各個角落,都可以看見為數不少的外來民族,聚眾為盟,日子久了,自然就產生了中國城,日本城,義大利村...。就經濟學來看,這也是供需平衡的一種現象,外來移民漸增,自然產生不同文化背景的需求,為因應這些需求而產生的供給自然就出現啦。但反觀中國,除了觀光客,在路上是很難見到金髮碧眼的老外的,從歐美國家移民到中國的人少之又少,又怎麼可能形成"美國城"呢?

  回到美國後,很多朋友問我,覺得中國如何?我只待了2星期,說什麼評論其實都有失公允,不過雖然大家說的都是中文,跟台灣這彈丸之地比起來,到底還是少了點家鄉味;跟同屬泱泱大國的美國比起,親切感是有了,卻又缺了大國應有的氣度。看來這條躍進中的巨龍,眼前的路途還是很漫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