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5 20:58:15 happy 陳

後壁菁寮阮家與菁寮老街


菁寮阮家古厝舊為金德興藥舖,是座閩南式街屋建築,創建於清乾隆高宗年間,被列為國家第三級(縣定)古蹟保護。


↑阮宅為木造閣樓式建築,全屬大陸福杉,立面是三間起街屋店舖形態。


↑宅第完全由精密切割的木材榫接而成,未見一釘一鉚。兩側步口廊道原為木板的條窗,現改成玻璃窗,上面閣樓外部兩側還保留木板的條窗,中間還各開一個八角窗,並加以彩繪裝飾。


↑門楣上掛有「金德興」店號,是民國十四年書法家「景塘」的墨寶;其下的八卦形門印,各有松、鶴和竹、鹿的浮雕,分別意寓松鶴延年和竹鹿長青。


↑由菁寮阮家古厝木造閣樓往下看,可以清楚見到正廳的精緻木雕。


↑菁寮阮家古厝正廳兩側窗戶造型與彩繪。




↑菁寮阮家古厝原為「金德興藥舖」,室內右半邊為阮家家傳中藥舖,所以保留黝黑的藥櫃與櫃台,異常珍稀。


↑屋內可看見木造閣樓,原是臥房,後來改設為棧間(倉庫)。最令人感動的是,能如此地貼近看瓜筒。

金德興藥舖小檔案:
    後壁菁寮阮家店舖型古厝~金德興藥舖,是台南縣較特殊的古厝之一,據專家鑑定勘查判斷,可能建於清乾隆高宗年間,至今應有一、二百年的歷史。它曾二次遷徙,經歷六代,換了三個家族,雖如此,其風華依舊,未曾被世人遺忘。
阮宅的歷史蠻傳奇,它原先座落嘉義縣鹿草鄉頂潭村,是某林家望族的祖厝,傳了三代,因家道中落,賣予後壁許遷,許遷運用拆遷技術,將宅第搬遷至現址。後來許家亦式微,轉賣與阮家,目前古宅的主人為阮齊。
古宅為閣樓式建築,佔地不大,建築面積僅三十六點六坪,其整體建造完全由精密切割的木窗、樑柱、斗供,依稀可見當年的風姿,牆壁精美的雕飾、彩繪層次明朗,是縣內少有的古建築。
 
◎古蹟名稱:菁寮阮家古厝(金德興藥舖)
◎古蹟地址:台南縣後壁鄉墨林村4鄰菁寮191號
◎古蹟形式:三間起閩南式街屋店舖
◎建造年代:清乾隆 高宗年間

※菁寮與墨林由來※
    清朝時屬鹽水港廳下茄苳北堡,由於此地人民 大都種植「青仔」(一種染料 樹),因產量豐富,人民生活得改善,為促使普通種植因此取名「青仔寮」。日據時 代將青仔寮分成七堡,光復後重新劃名,七堡抽籤,抽中者使用原名,其餘自行命名。菁寮村即為幸運者,而墨林村則由當時阮謙先生,就當地人才出眾,取名墨林(墨客林立之意)。


↑在菁寮老街(北勢老街)上還有一些老房子,雖然有些老舊,卻可見到原汁原味的街屋建築。「菁寮」也曾經是八掌溪沿岸最繁華的聚落;現在還保留「自轉車店」、「販仔間」、「漢藥舖」等商店。


↑在菁寮老街旁的荷蘭年代古井。
   這位於台南縣後壁鄉菁寮村130號的古井,至今已約300多年,雖然因為衛生安全原因加上蓋子,但是古井邊的所流傳的故事,卻深深的藏在婆婆媽媽的記憶裡。


↑「菁寮」的木造街屋。


↑「菁寮」的『墨林文物館』。
    位於台南縣後壁鄉菁寮村217號。是一棟是座閩南式四合院建築,在西元2000年獲得菁寮醫生樑燿明先生的子嗣全力支持下,成立『墨林文物館』。內部除展出許多醫療器具外,還有一些農具用品等等,非常值得入內參觀一番。


↑「菁寮荔園」的黃宅。因為還屬於私人住宅,只能在外面遠觀。
菁寮荔園」的黃宅建於日據昭和三年(西元1928年)為黃爐黃水順兄弟共同籌建,為閩洋融合風格的建築。黃宅方位座東向西,建築配置採「回」字型建構,大量使用日式新式裝飾材料,以山頭簷牆取代傳統馬背山牆與屋頂,牆體表徵仿總督府維多利亞磚砌的白色飾帶,成為建築視覺焦點,用以強調宅第主人的社經地位。

   在菁寮老街上可以見到往日商業蓬勃的老商店,也可以見到以當時市值三甲良田金額購得的「阮家古厝」,而「菁寮荔園」的黃宅更是證明此地曾富甲一方,但什麼原因讓它沒落呢?是交通動線的改變,還是產業結構的變遷呢?不管如何,近來菁寮老街因「無米樂」帶來人潮,也見到在文史工作室帶動下,活絡社區營造帶動觀光。更見到老街路面的改善和社區門面的改變,希望不管如何再造,皆能顧慮到原始老街原味,而不失去老街風貌。
     旅遊日期:2009-01-28           黑皮的天空:2009 03 05

延伸閱讀:
1. 菁寮聚落探索之旅 
2. 菁寮荔園--台南後壁-黃爐.黃水順宅
3. 菁寮阮家街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