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2 13:04:31土伯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節“普渡”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民間多是在此節日懷念親人,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時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也有在七月十四的。據說,中元節這一天,在陰間的孤魂野鬼會被放出來,為了緬懷先祖,祭拜地官,在陽間的人們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好好祭拜這些來自陰間的先人。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是道教的說法。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據《修行記》記載:“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節是道教與中國傳統民俗相結合的產物,二者能夠相應,主要是基於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眾神。

    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福納吉、祭祖拜神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三元日成為民俗節日。

    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等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年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因為懼厲的心理,民眾於日常生活中復合儒、佛、道三教,將農歷七月十五的中元節稱為鬼節,稱農歷7月為“鬼月”。

    佛教傳入後,佛教中也有一種追薦祖先的超度儀式,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盆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且佛教也是在農歷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超度法會,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節“廟普”

中時電子報
  1. yam天空新聞 ‎- 2 天前
    中元普渡的習俗由來已久,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相傳 ...拜香蕉、李子、梨子或鳳梨等4樣水果,因台語諧音類似「招、你、來」或「旺 ...

中元普渡水果諧音多心誠即可- Yahoo!奇摩新聞

tw.news.yahoo.com/中元普渡水果諧音多-心誠即可-212704913.html
2013/8/13 - 閱讀Yahoo!奇摩新聞上的「中元普渡水果諧音多心誠即可」。 中元普渡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祭品,不少民眾在準備祭品時,尤其是水果,都會有些 ..

  1. 中元普渡祭祀有禁忌亂拜當心「請鬼入厝」 | MSN 新聞頻道

    news.msn.com.tw/news3295784.aspx
    3 天前 - 中元普渡的習俗由來已久,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相傳 ... 拜香蕉、李子、梨子或鳳梨等4樣水果,因台語諧音類似「招、你、來」或「旺 ...
  2. 中元普渡水果諧音多心誠即可-生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 新浪網

    news.sina.com.tw › 生活新聞 › 中廣新聞網
    2013/8/13 - 中元普渡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祭品,不少民眾在準備祭品時,尤其是水果,都會有些忌諱,儘管水果商認為是無稽之談,但信者恆信。農委會農糧 ..

佛教典故

    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知道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飯一到口邊就化為灰焰,佛祖釋迦牟尼告訴他,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濟度,目蓮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後來這一傳說形成一種民間習俗,並逐漸演變,從供養僧人演變成供養鬼魂。每年到了農歷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用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久而久之,就有了盂蘭節這一節日。



中元節“廟普”


(點擊播放)

懷舊黏土人動畫阿公講古目蓮救母- YouTube

www.youtube.com/watch?v=I8KvsgX1H_E
2011/3/11 - 上傳者:milkteacon
懷舊黏土人動畫阿公講古目蓮救母. milkteacon·2,066 videos. SubscribeSubscribedUnsubscribe 11,787. Subscription 


道教說法

    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便稱“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相傳七月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到陽間找東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度”的祭祀儀式。從前,各地輪流進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滿滿的,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毆鬥事件﹔後來的普度便統一在七月十五日舉行。

     民間祭祖

    每逢七月,民間必定會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區還是組屋區,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彩,設壇酬神。“普度”儀式是中元節中最最重要的環節,大致可分為街普、市普、廟普等,以街坊為主的普度稱為“街普”,以市場為主的普度稱為“市普”,由廟宇住持的普度稱為“廟普”。普度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門前擺放供桌,陳設祭品,還會在屋簷下掛紙燈。



中元節海報.


    祭祖節在陰歷七月十五,所以簡稱“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時候,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時,要選擇斷黑之後,一般是一家之長及家中男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衣物,稱燒「包衣」,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轉“陰曹地府”。

    現在,中元節的祭祖儀式已經簡化,大部分地區都是在農歷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開始舉行祭祖儀式。祭祖儀式也已經簡化了,逐漸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民間祭祖.


中元節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