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葉經的名稱起源. 貝葉,即貝多羅葉。貝多羅,梵語pattra
貝葉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貝葉經(康納達語:ತಾಳೆಗರಿ, 泰米尔文:ஓலைச் சுவடி ),是起源於古印度,流傳於中國西雙版納傣族以及東南亞、南亞諸國常見的佛經裝訂模式。過程是 ...「貝葉經」的圖片搜尋結果
- 檢舉圖片gaya/佛教圖書館館訊/第十七期/佛教特有的非書資料:貝葉經
www.gaya.org.tw/journal/m17/17-main1.htm - 頁庫存檔【摘要】:佛經的弘傳在紙張尚未發明前,是用貝多羅樹的葉子作為文字的載體,因此最初的佛經是刻寫在貝多羅葉上,稱為「貝葉經」,由於此種材質特殊且是佛教弘傳上 ...歷史文物陳列館:貝葉經
www.ihp.sinica.edu.tw/.../artifacts_detail.php?dc... - 頁庫存檔直到近代,南亞及東南亞的佛教徒一直使用貝葉經。二十世紀初,本所的研究員在雲南蒐集了傣族人的貝葉經。其中,很多是用巴里文寫的,因為巴里文是南傳佛經最 ...- 更多符合「貝葉經」的影片 »
貝葉經的起源 - 簡報頁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cjhs/theme_1.html - 頁庫存檔貝葉經的名稱起源. 貝葉,即貝多羅葉。貝多羅,梵語pattra,為「葉」的音譯,屬棕櫚科的一種熱帶性植物,產地主要在南方,以印度、錫蘭、緬甸、中國西南地區為多。《贝叶经》_互动百科
《贝叶经》是指用铁笔在贝多罗(梵文pattra)树叶上所写的佛教经文,是古印度收藏和传布佛典的一种方法。公元一至十世纪,古印度佛教徒携带大批写有经、律、论三藏 ...貝葉經:傳承佛法的聖典
編輯:|來源:弘慧雜誌|標籤:貝葉經佛法聖典 | 發佈時間:2012-5-10
“貝葉經”指的是刻寫在貝多羅樹(棕櫚樹)葉上的佛經。根據《佛本行集經》記載:“時彼天王,知如來意,即持筆墨及多羅葉,往詣佛所。”也就是說在佛陀住世的時代,貝葉經就已經存在了。
“貝葉經”指的是刻寫在貝多羅樹(棕櫚樹)葉上的佛經。根據《佛本行集經》記載:“時彼天王,知如來意,即持筆墨及多羅葉,往詣佛所。”也就是說在佛陀住世的時代,貝葉經就已經存在了。sgG中國宗教網-中國宗教雜誌社
佛陀涅槃後,他的弟子舉行了5次大規模的集結活動,將佛陀宣講的教法刻寫在了貝葉上,統稱為“貝葉經”。貝葉經完整地記錄了佛教原典,成為後來佛學的基礎。現存的貝葉經寫本儘管在數量上不如紙書寫本,但是在佛典中卻佔據重要的地位,因為佛經的梵文寫本主要是貝葉寫本。 中國漢地的貝葉經大多於盛唐時期傳入。據《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法師於公元667年從印度帶回了657卷貝葉經,並將它們藏在了大雁塔中。然而,時至今日,大雁塔博物館內的貝葉經卻只剩下寥寥幾片而已。早在二十世紀初,斯 坦因、伯希和等人從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帶走的珍貴文物中,就有各時期、各種文字的貝葉經2000多片,其中有600片為殘葉,現在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館、倫敦英國國家圖書館、巴黎國立圖書館等處,秘不示人。 目前,流傳在中國的貝葉經少之又少,僅在部分國家博物館,西藏的薩迦寺、布達拉宮、大雁塔、峨眉山、普陀山等處存有少量藏本。西藏薩迦寺原有貝葉經100餘部,現在僅剩21部。普陀山文物館雖然收藏的珍貴文物眾多,但貝葉經也只有兩部。其中之一是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春,由竹禪和尚敬獻給普陀山普濟寺的。sgG中國宗教網-中國宗教雜誌社 對於貝葉經的珍貴,清代著名僧人竹禪和尚撰寫的《貝葉記》中曾說:“後世之學者得見貝葉真經如見佛面,不枉出家參學,雲遊十方,益於身心。”印度《貝密傳》中更有這樣的記載:“能見貝葉經一片即結了佛緣,能擁藏貝葉經一葉者即結萬緣、福滿樓,功德無量萬運通。”因此,後世的信徒一直將貝葉經作為神聖的法舍利供奉。sgG中國宗教網-中國宗教雜誌社
贝叶经。它除了记载佛教经典外,还有记录傣族天文历法、社会历史、哲学、法律、医药、科技等诸多内容,被誉为傣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当地流传甚广的孔雀公主故事就出自傣族南传佛教典籍《贝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