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like故我在
有一陣子我工作太忙,沒有時間上網,也沒時間在臉書上為別人按like或更新自己的近況。此事竟會引起一些「朋友」關注,有人發訊息問我為何好幾日「音訊全無」,而我不過在現實生活中要應付太多事情,無暇在網上世界閒逛吧!
前一陣子我被臉書上無日無之的「洗版」行動弄得厭煩了,於是一改以往隨意分享,隨時按like的習慣,幾日之後竟又有「朋友」發來訊息,希望我對某些網上「議題」一言不發,並說我有「責任」為大家揭露「真相」。面對人家這樣的「期望」,我唯有坦白說明自己一直為口奔馳,對於一些公共議題無法一一了解,更不敢根據網民的意見胡亂判斷,況且有那麼多網友表達了那麼多高見,我實在沒有什麼意見可以補充了。
我的回覆可能會令那位「朋友」失望,但我同時也發現在那個看似自由寬廣的網上世界,其實慢慢在演化出一種強逼他人交代行蹤,要求別人事事表態的「文化」。原來,冷靜地觀察他人「洗版」,看到人家鋪天蓋地的嘲笑和謾罵而無動於衷,已經足以讓別人「很失望」了,但我為什麼要滿足一些陌生人的期望呢?
我當然知道只要隨便對人家的意見按like,表態馬上完成,對方會感到高興,我也可以自我感覺良好地覺得完成了某種「社會使命」。但那是真正有效的行動嗎?那樣輕鬆地表示一下認同便可以改變社會、維護公義嗎?當我根本不知道某些網上消息的真偽,肆意分享或批判會不會令受眾更難看到「真相」?
我明白很多網友是受不了現實的專制而熱衷於在網上發聲,但如果因此而在發展出另一種網上的專制,又有什麼益處?當人們習慣以充滿暴力色彩的語言為某人某事貼上標籤,然後發起強大的網上批判行動,那是不是正常的行為?
在我like故我在的年代,那些看似正義的專制還是要警惕的。我可以不上網,我可以看臉書而不按like,我可以對任何議題發表意見或保持沉默,我們不一定需要跟隨他人嘲笑和謾罵,我們最好能學會觀察和了解。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生活不是非此即彼,我們的存在並非為了別人的like,保持清醒,無比重要。
(2012年6月5日澳門日報新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