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18 16:40:39寂然

想像澳門的方法---談湯梅笑及《澳門敘事》

湯梅笑近日出版其學術論文集《澳門敘事》,喜歡澳門小說的朋友應該感到很高興:澳門小說家論澳門小說,必定大有可觀。

湯梅笑即是林中英,她的正職是報館副刊主任,工作多,應酬也不少,還要照顧家庭,教育兒女,稱之為女強人,似乎仍不足以形容其強人本色。這還不止,她多年來堅持利用工餘時間寫下大量優秀的小說和散文,成為澳門文學獨當一面的好手,她更是澳門筆會的副理事長,在任以來勤於會務,致力推動澳門文學的發展,這樣的一位文學鐵人,本來就很令人佩服了。

不過這幾年來,她更在兼顧上述事務之外,頻頻奔波於穗澳兩地,好學不倦,在事業有成,兒女也學有所成的日子,完成文藝學碩士的課程,《澳門敘事》即是她研究多年的成果。如果沒有強大的信念,非凡的毅力,以及對文學有強烈的興趣,誰會在百忙中仍然這麼壯烈地唸書呢?湯梅笑的文學熱誠,其實很有示範作用:澳門文學的確需要更多有實力,做實事,有才華,肯苦幹的人物。

《澳門敘事》的主要內容是作者的碩士論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澳門小說的文化品格與敘事範式>,光看題目就知道寫這論文難度不小。幸好,湯梅笑對文學有心,對澳門有情,由於長期主持澳門日報的副刊編務,早就對澳門小說的發展歷程了然於胸。加上她本身就是澳門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是少數能於八十年代在香港推出小說集的澳門作家,這樣的優勢令湯梅笑論澳門小說除了具備學術的規範,更兼具文字之美,並且在理性探討之餘,能利用小說家的眼界分析澳門小說作品的來龍去脈。

可以說,《澳門敘事》並不是一本純學術的文集,雖然湯梅笑研究的題材很嚴肅,資料詳盡,亦很有系統地討論了澳門小說的諸多問題,但書中行文始終親切動人,可讀性強,決不是刻意讓人讀不懂的文字。

《澳門敘事》以探討澳門小說為主,其實是以小說來觀照澳門社會的發展,澳門人的愛情觀、家庭觀、民族意識、身分認同,澳門的社會現象其實都在不同時期的小說家用小說記錄下來。特別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澳門小說急速發展,佳作紛呈,一方面由於社會經濟邁向新的階段,另一方面是澳門小說家在回歸之前刻意為歷史寫下註腳,回應長期以來澳門人被外族管治所面對的問題,此所謂文化品格。

《澳門敘事》另一重點乃分析澳門小說的寫作技巧,本地小說家的“武功路數”都被她一網打盡逐一評說,從平鋪直敘到魔幻寫實,從後設小說到陌生化效果,澳門小說一度在技術上力求突破,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為求新求變的高峰。《澳門敘事》介紹小說家在不同期間創作上的社會變化,點出客觀環境對作家內心世界和創意才情的影響,此所謂敘事範式。

小說當然不能反映全部的現實,但綜合觀察一個城市的小說,則肯定可以看出此地“詩的現實”,或曰,想像中的現實。雖然湯書坦言澳門小說的創作氣氛正在淡化,但我以為近年澳門年輕人隱身網絡世界,打開了另一個局面,隨覑澳門社會的穩步發展,新一輪的小說創作高峰仍是指日可待的。

湯梅笑的《澳門敘事》為澳門小說研究跑出漂亮的一棒,誰來為她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