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4 09:56:56廷希之路
獅子與老鼠
〈獅子與老鼠〉出自「伊索寓言」,原來的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天,獅子在睡覺,一隻老鼠在牠身上跑來跑去,把獅子吵醒了,牠舉起爪子抓起老鼠,準備放進嘴裡,一口吃掉。老鼠大叫:「喔,高貴的國王,對不起,這一次就原諒我吧!我絕對不會忘記的,說不定什麼時候,我可以報答你。」
獅子聽到老鼠這麼說,覺得很好笑,不過,牠還是把爪子鬆開,放走了老鼠。不久之後,獅子掉進了陷阱,獵人想要活捉牠,帶去獻給國王,他們把獅子綁在一棵樹上,然後去找車子來載獅子。這時候,老鼠剛好經過這裡,看到獅子的困境,趕忙上前把繩子咬斷,救了獅子。老鼠說:「你看,我說的沒錯吧!」
這個有趣的故事版本很多,許多插畫家也為它配上了插圖,但是傑瑞.平克尼的版本非常特別,他拿掉了文字敘述,藉著書本的形式,設計成用圖畫說故事的無字書。拿起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書衣上獅子頭部的特寫,牠的眼睛往左窺視,讀者不免要把書翻過來,看看封底,原來老鼠就在這裡,牠的眼睛注視著右方的獅子,如果把書衣拿下來攤開,就一目瞭然了。書名和作者的名字放在書背上,封面完全沒有文字,視覺感受非常強烈,又有懸疑的戲劇效果。
如果我們把書衣拿掉,內封面又有不同的設計,這時,獅子和老鼠在同一面,但是由兩個圖框分開來,圖框間只放了「與」這個連接詞,平克尼仍然是以圖畫代替書名,而完整的書名出現在書背和封底,封底有一張大圖,畫了書裡出現過的草原動物,大家都往前注視,彷彿是演完戲之後,所有演員拍的「大合照」。
「伊索寓言」的故事裡並沒有場景的描述,平克尼認為最合適的場景應該是非洲大草原(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因此他就在前扉頁利用橫長的跨頁呈現草原風光,和在草原裡生活的動物,這一頁先讓我們看到了獅子家族。老鼠接著在書名頁登場,這是個俯瞰的畫面,因為鏡頭拉近,我們可以看到較小的兩棲類動物和昆蟲,還有站在獅子腳印裡的老鼠,藉此突顯出老鼠的小與獅子的大,兩者體型的差距形成對比。
進入內頁後,平克尼充分利用版面變化安排敘事的節奏;又運用鏡頭的遠近,讓讀者感受到戲劇的張力,而代表動物聲音的擬聲字,營造出不同的氣氛。故事開始在夜晚與白天交會之時,老鼠正在自家的「屋頂」上看日出,下方的石洞裡,有小老鼠探出頭來。寧靜的畫面傳來貓頭鷹的叫聲,下一頁,貓頭鷹現身了,老鼠成了獵物,牠躲進樹洞,從另一端跑出來,沒想到卻爬上了獅子的背……。老鼠出入樹洞的四頁,大圖與小圖交互出現,加快了節奏,動作一氣呵成。然後就進入故事的第一個高峰,老鼠被獅子捉住了。平克尼用三個大跨頁描繪獅子與老鼠的互動,獅子的情緒從氣憤,到注視,到憐惜,經歷了三種轉折,最後把老鼠放了。獅子和老鼠並不像「伊索寓言」裡的動物說人話,只是發出動物原有的叫聲,平克尼不用對話,而是用情緒和動作推動情節,因此以動物為主角的寓言,被他還原成真實的動物世界所發生的事情。
故事的第二個高峰是獅子踩到陷阱,被網了起來,在網起來的大跨頁之後,牠的吼聲傳到老鼠的耳裡,獅子的吼聲跨越了四個圖框,圖框中呈現老鼠趕過來的連續動作,牠爬上大樹,然後順著繩子來到獅子面前。平克尼用特寫的手法,描繪獅子驚詫的反應,接著,又用三個圖框描述小老鼠迅速啃斷繩子,救了獅子。從獵人出現、布置機關,到獅子脫困,畫面安排得非常緊湊,把緊張的氣氛充分傳遞給讀者。
在故事當中,平克尼不只是突顯獅子和老鼠兩位主角,還把兩個家庭都畫了進來,顯示獅子和老鼠的生命對於牠們的親人是何等重要。最後,當牠們成為朋友的時候,兩個家庭也成了朋友,這在後扉頁可以看到,小老鼠一家在獅子背上,獅子一家和樂融融,彷彿是兩個家庭一起去郊遊。其實,平克尼這本圖畫書不僅拿掉了故事中的文字,也除去了寓言中明顯的教育意味,給了讀者更大的空間去思考、體會整件事情的意義。
作者的話
在所有的「伊索寓言」當中,〈獅子與老鼠〉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故事之一。故事中,一隻小老鼠無意間打擾了休息中的獅子,但獅子放走牠的獵物,結果這個決定改變了獅子的命運。老鼠沒有忘記自己欠了獅子人情,後來當獅子落入獵人的陷阱時,把牠拯救出來的正是老鼠。對我來說,這個故事所傳達出來的,不僅僅是單純的「弱者可勝過強者」的寓意。
早在繪製《伊索寓言》合輯的插畫時,我就深受這兩個似乎完全相反的角色所吸引。在孩童時代,讀到小老鼠靠著毅力與努力拯救偉大的森林之王,讓我深受啟發;長大成人後,我領悟到這兩種動物的心靈其實「同樣」偉大:老鼠有勇氣;而獅子,則必須超越天生的野性,才可能釋放捕獲的獵物。因此,我很高興能把這兩個具有堅定心靈的角色並陳在書封,各自占有廣大的空間並呈現強烈的存在感。
大多數人在重述這個經典故事時文字都很精簡,所以自然而然的,我想到可以做一本無字書。由於角色很迷人,我增添了親情與背景,希望讓內容更飽滿。我家住在自然保護區附近,來自樹林的各種聲響深深吸引了我;鳴叫啼囀所混成的大合唱,讓我想到以動物的聲音來豐富這個故事,並且透過視覺——以及讀者的想像力,來帶動故事的進行。
這幾年來,我對動物愈來愈感到好奇與尊敬,也同樣愈來愈感到關心。把這個寓言故事的場景設定在非洲坦尚尼亞與肯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似乎相當合適。那裡有著寬廣的地平線,豐富的野生動物如此神奇卻又脆弱,正像這個史上知名寓言故事中的英雄角色一樣,同時具備了極端的兩面。
有一天,獅子在睡覺,一隻老鼠在牠身上跑來跑去,把獅子吵醒了,牠舉起爪子抓起老鼠,準備放進嘴裡,一口吃掉。老鼠大叫:「喔,高貴的國王,對不起,這一次就原諒我吧!我絕對不會忘記的,說不定什麼時候,我可以報答你。」
獅子聽到老鼠這麼說,覺得很好笑,不過,牠還是把爪子鬆開,放走了老鼠。不久之後,獅子掉進了陷阱,獵人想要活捉牠,帶去獻給國王,他們把獅子綁在一棵樹上,然後去找車子來載獅子。這時候,老鼠剛好經過這裡,看到獅子的困境,趕忙上前把繩子咬斷,救了獅子。老鼠說:「你看,我說的沒錯吧!」
這個有趣的故事版本很多,許多插畫家也為它配上了插圖,但是傑瑞.平克尼的版本非常特別,他拿掉了文字敘述,藉著書本的形式,設計成用圖畫說故事的無字書。拿起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書衣上獅子頭部的特寫,牠的眼睛往左窺視,讀者不免要把書翻過來,看看封底,原來老鼠就在這裡,牠的眼睛注視著右方的獅子,如果把書衣拿下來攤開,就一目瞭然了。書名和作者的名字放在書背上,封面完全沒有文字,視覺感受非常強烈,又有懸疑的戲劇效果。
如果我們把書衣拿掉,內封面又有不同的設計,這時,獅子和老鼠在同一面,但是由兩個圖框分開來,圖框間只放了「與」這個連接詞,平克尼仍然是以圖畫代替書名,而完整的書名出現在書背和封底,封底有一張大圖,畫了書裡出現過的草原動物,大家都往前注視,彷彿是演完戲之後,所有演員拍的「大合照」。
「伊索寓言」的故事裡並沒有場景的描述,平克尼認為最合適的場景應該是非洲大草原(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因此他就在前扉頁利用橫長的跨頁呈現草原風光,和在草原裡生活的動物,這一頁先讓我們看到了獅子家族。老鼠接著在書名頁登場,這是個俯瞰的畫面,因為鏡頭拉近,我們可以看到較小的兩棲類動物和昆蟲,還有站在獅子腳印裡的老鼠,藉此突顯出老鼠的小與獅子的大,兩者體型的差距形成對比。
進入內頁後,平克尼充分利用版面變化安排敘事的節奏;又運用鏡頭的遠近,讓讀者感受到戲劇的張力,而代表動物聲音的擬聲字,營造出不同的氣氛。故事開始在夜晚與白天交會之時,老鼠正在自家的「屋頂」上看日出,下方的石洞裡,有小老鼠探出頭來。寧靜的畫面傳來貓頭鷹的叫聲,下一頁,貓頭鷹現身了,老鼠成了獵物,牠躲進樹洞,從另一端跑出來,沒想到卻爬上了獅子的背……。老鼠出入樹洞的四頁,大圖與小圖交互出現,加快了節奏,動作一氣呵成。然後就進入故事的第一個高峰,老鼠被獅子捉住了。平克尼用三個大跨頁描繪獅子與老鼠的互動,獅子的情緒從氣憤,到注視,到憐惜,經歷了三種轉折,最後把老鼠放了。獅子和老鼠並不像「伊索寓言」裡的動物說人話,只是發出動物原有的叫聲,平克尼不用對話,而是用情緒和動作推動情節,因此以動物為主角的寓言,被他還原成真實的動物世界所發生的事情。
故事的第二個高峰是獅子踩到陷阱,被網了起來,在網起來的大跨頁之後,牠的吼聲傳到老鼠的耳裡,獅子的吼聲跨越了四個圖框,圖框中呈現老鼠趕過來的連續動作,牠爬上大樹,然後順著繩子來到獅子面前。平克尼用特寫的手法,描繪獅子驚詫的反應,接著,又用三個圖框描述小老鼠迅速啃斷繩子,救了獅子。從獵人出現、布置機關,到獅子脫困,畫面安排得非常緊湊,把緊張的氣氛充分傳遞給讀者。
在故事當中,平克尼不只是突顯獅子和老鼠兩位主角,還把兩個家庭都畫了進來,顯示獅子和老鼠的生命對於牠們的親人是何等重要。最後,當牠們成為朋友的時候,兩個家庭也成了朋友,這在後扉頁可以看到,小老鼠一家在獅子背上,獅子一家和樂融融,彷彿是兩個家庭一起去郊遊。其實,平克尼這本圖畫書不僅拿掉了故事中的文字,也除去了寓言中明顯的教育意味,給了讀者更大的空間去思考、體會整件事情的意義。
作者的話
在所有的「伊索寓言」當中,〈獅子與老鼠〉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故事之一。故事中,一隻小老鼠無意間打擾了休息中的獅子,但獅子放走牠的獵物,結果這個決定改變了獅子的命運。老鼠沒有忘記自己欠了獅子人情,後來當獅子落入獵人的陷阱時,把牠拯救出來的正是老鼠。對我來說,這個故事所傳達出來的,不僅僅是單純的「弱者可勝過強者」的寓意。
早在繪製《伊索寓言》合輯的插畫時,我就深受這兩個似乎完全相反的角色所吸引。在孩童時代,讀到小老鼠靠著毅力與努力拯救偉大的森林之王,讓我深受啟發;長大成人後,我領悟到這兩種動物的心靈其實「同樣」偉大:老鼠有勇氣;而獅子,則必須超越天生的野性,才可能釋放捕獲的獵物。因此,我很高興能把這兩個具有堅定心靈的角色並陳在書封,各自占有廣大的空間並呈現強烈的存在感。
大多數人在重述這個經典故事時文字都很精簡,所以自然而然的,我想到可以做一本無字書。由於角色很迷人,我增添了親情與背景,希望讓內容更飽滿。我家住在自然保護區附近,來自樹林的各種聲響深深吸引了我;鳴叫啼囀所混成的大合唱,讓我想到以動物的聲音來豐富這個故事,並且透過視覺——以及讀者的想像力,來帶動故事的進行。
這幾年來,我對動物愈來愈感到好奇與尊敬,也同樣愈來愈感到關心。把這個寓言故事的場景設定在非洲坦尚尼亞與肯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似乎相當合適。那裡有著寬廣的地平線,豐富的野生動物如此神奇卻又脆弱,正像這個史上知名寓言故事中的英雄角色一樣,同時具備了極端的兩面。
張悅
2016-01-20 12:23:31
這是我小時候,某一次,國語課本的最後一課!過年前的一課!還有,一年是大家合力拔白蘿蔔,童年真是開心!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