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塑自然休憩景區開發規劃-「人、文、地、產、景、利」詹翔霖副教授
形塑自然休憩景區開發規劃-「人、文、地、產、景、利」詹翔霖副教授
九寨溝自然保護區享有盛譽"在遊客數量不斷上升的同時"其環境品質並未顯著下降"這無疑與其合理的制度安排,從制度安排變遷的視角可將九寨溝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而每個階段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均具有不同的要點及意義。
這種變遷演繹了九寨溝景區從粗放式發展方式向可持續發展方式過渡的整個歷程"制度安排由不合理轉為合理,九寨溝景區的制度安排變遷過程對其他景區乃至整個旅遊業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如當地原住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費,根據年遊客量的不同,景區居民每人每年能分配到8 000-10 000元,2011年達到17 000元。
九寨溝歷經制度安排的變遷後"取得的效果是明顯且有效,一方面"遊客數量穩步上升,另一方面"九寨溝的整體環境狀況比過往之前有了明顯的好轉!如空氣品質、地表水品質保持在一定水準,在森林覆蓋率保持在85%以上,也保持森林火災零發生率。
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遊憩園區開發申請,以「當地人文精神」、「原始低碳旅遊」為主要精神,並導入所在地的豐富自然及產業資源,結合觀光休閒、自然生態及文化藝術等各面向,創建多種沉浸式體驗於各遊憩體驗區,如:香藥草應用、園藝花藝手作、林間探險、六感體驗、森林氧療癒、生態觀察、農產加工等體驗類型,以整合在地優質特產資源,勾稽符合「人、文、地、產、景、利」要點,讓遊客深入體驗在地產業,提高一二級產業生產過程中之參與性,加深其旅遊感官,留下美好印象,回應到觀光政策白皮書及國土計畫中觀光發展以農業生物、文創加值產業為核心的「國際觀光樂活城」之定位,並透過優質自然環境、農家風情、客家文化和豐富的物產塑造在地風情休閒旅遊產業。
另補充資料詹翔霖副教授-台灣人在成都/ Alvin added a new photo.
https://m.facebook.com › photo
冷知識分享-九寨溝原住民分紅制度 早年九寨溝還是一個伐木場,後來設為保護區後把大部分原住民都遷到溝口外面,這些藏民有些開餐廳,有些開旅店的,但除了他們自己家的
九寨溝原住民分紅制度
早年九寨溝還是一個伐木場,後來設為保護區後把大部分原住民都遷到溝口外面,這些藏民有些開餐廳,有些開旅店的,但除了他們自己家的小生意,每個原九寨溝戶口都可以分紅景區的收益
景區賣出的每一張門票都會抽6元拿出來跟本地原住民分享,收益好的時候1人1年可以分到2萬多,一家如果有4-5人還是很可觀的,重點這些都是free money
這個初衷是補償當地原住民不捕魚、不打獵、不伐木的機會成本,大概意思就是謝謝你們不來破壞林場和傷害小動物,這些錢拿去用
所以現在去九寨溝還可以看到湖裡面的水獺🦦和無麟魚,如果搭第一班觀光車清晨就進去景區,還有機會在原始森林周邊看到川金丝猴、绿尾虹雉等保育類動物,
對了說到保育類動物,九寨溝除了遊客常去的3條溝之外,還有第四條不開放遊客的渣如溝,那裡還保留了當年WWF跟政府合作的熊貓保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