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30 23:06:15詹翔霖副教授0955268997

生命的「價錢」社論聯合晚報-詹翔霖教授-企倫教材

生命的「價錢」社論/聯合晚報

生命無價,但如果生了病想要救命,還是有「價錢」的。最近健保的用藥給付屢成話題,健保的財務平衡和救人命的考量在進行拉鋸戰。這個話題十分殘酷,政策上怎麼走,還是需要一番公共討論。

一般健康的人可能很難想像,什麼樣的病,每個月的藥費就要十萬以上?甚至有些罕見疾病,一年要花上千萬的藥費來治療。現在健保給付與否形成爭議,但給不給付的考量到底是什麼?藥價高低應不應該成為考量標準?這些問題無法迴避。

貴得嚇人的藥物,包括了某些罕見疾病用藥,也有治療癌症的第二線、第三線標靶藥物。如果健保局不給付,必須由病患自費,形成病患沈重財務負擔,甚至因一人生病而拖垮全家。開辦全民健保的精神,不就是要幫忙民眾分攤風險,不致於因為疾病風險而使個人和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嗎?照理說,越貴的藥物和越昂貴的治療流程,反而更需要健保體系介入,以保障個人健康,也才具有「社會安全」的意義。但從健保財務面來考量,卻呈現出不同的故事。

健保局並不承認是因為「貴」的藥而產生給付與否的問題。健保局的說法是,如果廠商提不出療效證明,或療效不夠堅實明確,對於無法「治本」,只能延長生命,甚至治癒機會極小的藥物,就無法通過審議成為給付用藥。健保的錢必須花在刀口上,必須確實有療效。但對於病患和家屬來說,只要有一絲治癒希望,就不會放棄使用這些昂貴藥物。於是,每一個決策都是痛苦的決策,也是兩難的決策。做出一個決策之後,某些病患家庭就成為健保體制的化外之民,背負沈重的用藥負擔。

這個問題幾乎找不到平衡點,生命的價值受到「價錢」的考驗。台灣的健保人人稱讚,若要永續經營,唯一出路就是更加開源節流,例如預防醫學和公衛體系多花一點力氣,減少某些明顯高於國際平均的醫療支出(例如洗腎),也必須糾正和節制國人錯誤習慣,例如不必要的小病拿藥等等。大家共同愛護健保,才能回歸「生命無價」的基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