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在1910年時,亦即是著名女作家維珍妮亞‧伍爾芙上大學的時期,英國的大學還拒收女生,那時美國的情況好一點,但能夠上大學的女生,大多只能拿到教育學位。1950 和1960年代的情況雖已大為改善,但1961年時,在每兩名男畢業生中,還是只有一名女生。到了1980年,男女畢業生的比例剛好打成平手,各占一半,但自此以後,女生人數急增,到了2011年,女生大大超過男生,達到六四之比。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女生大增的情況?已經確定的一個事實是,女生在中小學的表現優於男生;女生較專心,較有自制,較少惹麻煩,較熱中學習,這些都是女生表現勝男生的基本原因。最新的趨勢是,女高中生比男生更願意選讀升大所需的數學和科學,這種趨勢將進一步拉開大學男女生上大學的比例。
1960年代以後,美國社會對女性上大學的觀念出現了變化。研究發現,以前女性傾向於認為,大學畢業的女生,不易找到適合的結婚對象,但美國父母現在則傾向於教導女兒,拿個學士學位,是找對象的保障。
1970和1980年代以後,美國社會還出現一種轉變:由於遲婚離婚增加,女性的獨立意識相應提高,而大學教育則是進入中產階級的入場券,因此上大學不僅成為女性的安全網,更成為應付現代生活的起碼條件。
那麼,大學畢業女生大大超過了男生,是否反映了數十年來的女性運動發展得過了頭?對於這個問題,社會學家的看法很謹慎,認為必須深入研究,才能下定論,不過他們也指出,醫學院女生多過男生的事實,根本原因還是與中小學時期的學習有關。
不過,女生多過男生,還是產生不少麻煩。例如女生找對象,就是一個問題。1980年代以後,由於女畢業生已在比例上追上男畢業生,那時的大學畢業的女生,大都可以找到男畢業生為丈夫,但現在的情況卻起了變化,隨著女畢業生的比例大增,她們能夠找到男畢業生的機會也就減少,社會學家估計,愈來愈多的美國家庭將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妻子擁有學位,丈夫卻沒有上過大學。
女生薪金比男生低也是個問題。「全國大學及雇主研究協會」(NACE)5月31日發布的資料說,在2010年,女畢業生的平均薪金比男生少了17%;在教師的行業,由於80%的教師都是女性,人數多不吃香,以致女性在教育界的平均起薪只得2萬9092元,大大落後於男性的3萬984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