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4 17:33:00詹翔霖副教授0955268997
貧窮 高學歷者的恥辱失敗?
報載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在微網誌中,要求研究生「當你四十歲時達到四千萬(約新台幣兩億元)身家,否則不要來見我」、「高學歷者的貧窮意味著恥辱和失敗」,此言一出,引起巨大的回響與爭議,網路正反意見並陳。
求學目標可以是提升知識,可以是成長心靈,但成就不能以財富多寡來衡量,高學歷不等於高能力,累積財富也不應是求學的終極目標,如果以賺大錢為標的,那麼讀書求學有何樂趣與意義可言?
資本社會偏重功利主義,教師負有導正扭曲價值的責任,不應同流合汙,不應隨波逐流,神聖的教育殿堂不是專為累積財富而服務,否則只見生活富裕,不見素質提升,「笑貧不笑娼」的氛圍,不僅是社會的亂源,更是國家的危機。
看到中國大陸「富而無禮」的現象,反觀台灣,不也陷於財富的競逐嗎?從過去六合彩簽賭至現今彩券包牌,追求財富似成全民運動;而在教育現場,有很多老師辛苦地利用假日或夜間進修碩士,學位真的有助教學智能的提升嗎?大家心知肚明,其中有不少老師是為了升級,為了提高薪資。
此外,大學學測滿級分學生的第一選擇大都是醫學系,他們都有濟世救人與犧牲奉獻的精神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多數醫學系的學生,所圖的是財富,這可從最近連串醫界弊案見端倪。
董教授言論或許有激勵作用,但激勵須用如此市儈的話語,是教育界的悲哀,「有錢萬事亨通,無錢寸步難行」,只重財富、不論道德,是社會向下沉淪的開始。
教育人員是社會價值的領航員,除引導學生追求學識,更應灌輸正確的價值觀,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名與利經常伴隨而來,實在無須在教學過程刻意強調。
(登載於人間福報2011年4月11日投書) 2011/04/12 1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