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9 21:08:30詹翔霖副教授0955268997

孫子兵法--軍爭篇 —詹翔霖

論會戰指導問題,如作戰運動,分合變化,治氣治力,防敗八戒等,但其立論重點則在「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和「後發先至」。

 

重點在「以智取勝」,論述敵我雙方主力軍的正規作戰,這是全卷十三篇的中心篇。

 

孫子在這篇中論述了如何先敵獲取制勝的條件,

取得有利的作戰地位問題,並提出了「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的著名軍事原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于軍爭。

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后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譯文】孫子說﹕用兵作戰的法則多種多樣,它包括從將帥接受君作戰命令起,

經過動員民眾、集中士卒、組編軍隊,直到與敵人對陣交鋒等全部過程。

 

戰場情況千變萬化,把握好稍縱即逝的戰機,

全憑將領的審時度勢,其中最困難的莫過於軍爭了。

所謂軍爭,就是掌握戰場主動,爭取先機之利,使自己處於優勢地位。

軍爭之所以難,就在於﹕要把迂迴繞遠的路變成直捷近便之路,把不利條件變為有利條件。

用以小利引誘敵人上鉤,迂迴繞過敵人占據的軍事必經道路,

這樣,就可以收到後於敵軍出發而先於敵軍到達,並及時搶占有利地勢,

取得先機之利的效果,如此指揮作戰的將領,就是領會了┌迂直之計┘的奧妙了。

 

 

軍爭為利,軍爭為危。

舉軍而爭利,則不及﹔

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

勁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

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

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譯文】軍爭是為了奪取戰場上的先機之利,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危險。

如果三軍攜帶全部裝備和輜重去爭有利之地,就會由於運動困難、行軍遲緩而不能按時到達﹔

如果三軍丟下裝備和輜重去爭利,雖機動的速度加快了,

但情況一旦有變,就有失去補給而無法作戰的危險。

所以捲起衣甲急速行軍,日夜不停,兩路並進,走加倍的路程,

趕到百里以外和敵人爭利,三軍的將領就可能被擒﹔

其原因是,精壯的士卒還可能跟上隊伍行進,而疲弱的士卒就往往落伍掉隊,

結果只能有十分之一的兵力到達預定戰場。

如果趕到五十里以外和敵人爭利,先鋒部隊的將領可能損傷受挫,

因為這只能有半數的兵力到達預定戰場參加作戰。

即便趕到三十里以外和敵人爭利,也只能有三分之二的兵力到達參戰。

可見,軍隊沒有輜重就會失敗,軍隊沒有糧秣就不能生存,

軍隊沒有相應的物資儲備就無法堅持作戰。

 

 

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

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

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

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掠鄉分眾,廓地分守,懸權而動。

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譯文】掌握戰場主動,爭取先機之利,在戰爭中的表現是多方面的。

應明確以下三點﹕

一是如果不了解各諸侯的戰略企圖,就不能輕易和他們結交﹔

二是不熟悉山嶺、森林、險阻、沼澤等地形的實際情況,就不要盲目草率行軍﹔

三是不用嚮導就得不到地利。

 

所以,打仗要講究詭祕奇詐,要使敵人迷惑不解、捉摸不定,自己才有穩當的立足點。

而且還要根據是否有利於我採取適當的行動,要適時地分散和集中,從而靈活多變地使用兵力。

 

這樣,軍隊行進,快起來迅猛如疾風,慢起來像森林一樣徐徐擺動﹔

軍隊進攻起來,像烈火那樣猛不可當﹔

防守起來,像山岳那樣巍然屹立﹔

隱蔽起來,像在陰黑天看不見日月星辰那樣,使敵人對我軍行動茫然無知﹔

動作起來,像雷霆萬鈞,使敵人驚愕而無所措手足。

 

在敵方鄉間掠取糧秣時,要兵分幾路行動﹔

開拓地盤時,要分別利害,擇要據守,權衡敵我態勢,相機而動。

總之,先懂得以迂為直計謀的就能爭取戰場上的主動,就會取得勝利,這就是軍爭的法則。

 

軍政 〈古代兵書,現已失傳〉上說﹕

打起仗來用語言指揮聽不見,所以使用金鼓聯繫﹔

用體態聯繫看不清,所以使用旌旗指揮,統一號令,統一行動。

 

一般來講,夜間作戰指揮多用火光和鼓聲,白天作戰指揮多用旗幟,

之所以變換指揮信號,都是為了適應人們的視聽能力。

 

軍隊用金鼓旌旗指揮,使行動一致起來,勇敢的將士就不能單獨前進,

怯懦的也不能單獨後退,這是指揮大部隊作戰的有效方法。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

 

【譯文】在軍爭中除了掌握戰場主動,爭奪先機之利外,

還必須注意掌握住敵我雙方的┌氣┘和┌心┘。

 

所謂┌氣┘,就是士卒的士氣,所謂┌心┘,就是將帥的決心。

 

軍爭中就要做到﹕

 

一、打擊敵軍的士氣,使其低落下來﹔

 

二、動搖擾亂敵將的決心,使其迷惑疑慮、舉棋不定。

 

軍隊的士氣,在初戰時往往十分旺盛,銳不可當,

所謂┌朝氣銳┘﹔經過一段時間後,力量大為損耗,士氣往往逐漸怠惰消沈,

所謂┌晝氣惰┘﹔到作戰後期,士氣低落甚至衰竭,所謂┌暮氣歸┘。

 

 

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譯文】所以善於用兵作戰、爭得主動的將帥,總是避開敵軍的銳氣,

等到敵人士氣低落甚至衰竭時再實施攻擊,這是掌握士氣的方法。

 

以自己的嚴整對待敵軍的混亂,以自己的鎮靜對待敵軍的鼓噪,

這是掌握軍心的方法,對於敵人來說就是奪其將領之心。

 

以我軍有利地形和陣地接近來等待敵軍的長途跋涉,

以我軍充分的休整和充足的物資儲備來等待敵軍的疲憊和饑餓,

這是掌握與提高戰鬥力的方法。在軍爭中,

不要輕易迎擊旗幟整齊、部署周密的敵軍,

不要進攻實力雄厚、陣容嚴整的敵軍,這是掌握機動應變的方法。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

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譯文】在軍爭中遇到如下情況要按下列原則妥善處置﹕

如果敵軍占據高地,居高臨下,就不要仰攻他﹔

如果敵人背靠高地,就不要正面攻擊他﹔

如果敵軍佯裝敗退,就不要跟蹤追擊他﹔

如果敵軍攻勢銳猛,就避開而不要攻擊他﹔

如果敵軍用小部隊作誘餌,就不要上當﹔

如果敵軍撒兵回國,就不要攔阻他﹔

如果合圍敵軍,就要留個缺口﹔

如果敵軍處於窮途末路,就不要追逼他,這些都是用兵作戰的重要原則啊!